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行业博物馆:智慧传承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4-23 10:24:4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4月上旬,由阳光保险历时八年建成的保险行业博物馆开馆仪式举办。早在2013年,阳光保险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能代表行业水平的一流保险博物馆。经过8年多的追寻、积累、整理、规划、建设,期间克服疫情给建设带来的困难,全面建成。

保险博物馆是中国保险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记忆枢纽,长期以来备受瞩目与关切,近些年来国内保险类博物馆陆续各地花开。这些博物馆各有特色,风格不一而足,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保险历史的绵延与弘扬。然而,博物馆的建设与经营内容浩繁,名目多元错杂,人力、财力、精力投入倾注都是极其考量筹办建设者的。若想使得博物馆发挥其效能和价值绝非轻易之举。

此次最新开馆的保险博物馆呈现出了与目前同类博物馆(包括展览厅)的诸多不同之处,新奇、珍存、趣味、传播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探求与尝试,值得期待它为保险业吹拂的春风。

首先,值得称道的是保险博物馆藏品的丰富多元并富有历史与现实价值。一个博物馆的魂魄是它的藏品,一个博物馆能卓尔不群也在于它藏品的珍贵、独家、历史价值深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开馆的保险博物馆视野广袤,面向世界,收纳的不单单是中国保险历史文化,更有着国际海外保险历史流传的多彩实物呈现,国际收藏如此丰富,这一点在国内尚属首见。

博物馆内陈列了国内外多个时期的珍贵藏品。如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张保单内容展示--1384年,从法国运往意大利的羊毛制品货运保单内容。保单上规定了明确的航行路线、货物内容、保险标的以及理赔条件、保费金额以及保额,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张保单。

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里还展示了民族保险业发展启蒙的珍贵藏品:保险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1805年的信函、我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成立的资料,民族保险业由此诞生;馆内还有一些意义深远的保险记载,比如1904年,美国女画家凯瑟琳为慈禧绘制了画像,为了安全运至美国参加世博会,不得不为保证画像安全购买了5万元保险。

其次,博物馆馆内展区分布清晰,内容囊括全面。博物馆馆内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分为世界保险史、中国近代保险史、新中国保险史、保险史教育、红色保险史五个展区,布置历史场景与多媒体展示30余处,图片资料1000余幅,历史藏品500余件,是目前国内展示中国与世界保险史场景最丰富的、史料珍藏最多的博物馆。

第三,别致而富有教益的“红色保险”展区使得更多人以保险为坐标认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走向茁壮进而走向辉煌的历程。保险在此成为党史教育的坐标轴,活泼而饱含生趣,又丝毫不欠缺红色教育启示,保险成为一面召唤爱国之心的猎猎红旗。

第四,馆内现代时尚的视听参观效果令人耳目新奇。在科技电子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传播力变得突出重要,博物馆是历史凝聚定式的存在,但要想令博物馆变得动感、有趣、又有贴近人心的温度,必定要使历史走进现代的时光,要让“静”的历史“动”起来,这就需要在传播力上努力尝试新的符合时代的途径,引发观者的热情与兴趣,甚至是参与意识。

为了突出视听效果,馆内采用了很多多媒体加大型场景复原结合的展现手法,一些著名的保险案例则采用了生动的多媒体技术,进行了现场模拟。比如直接推动现代财产保险和消防局建立的世界著名案例——伦敦大火,让观众直观感受置身于突发灾难中的紧张、恐惧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充分感知保险业启蒙、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轨迹,感受保险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在中国保险教育板块,特别收集了被称为“保险先生”段开龄、复旦大学保险教育奠基人周德熙、“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继熊等保险前辈的资料及采访,在“百年树人”板块进行了艺术化呈现。

4月开馆的中国保险博物馆在保险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做出了心血满满而又充满智慧的耕耘。


保险行业博物馆:智慧传承历史文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3

□记者 方磊

4月上旬,由阳光保险历时八年建成的保险行业博物馆开馆仪式举办。早在2013年,阳光保险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能代表行业水平的一流保险博物馆。经过8年多的追寻、积累、整理、规划、建设,期间克服疫情给建设带来的困难,全面建成。

保险博物馆是中国保险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记忆枢纽,长期以来备受瞩目与关切,近些年来国内保险类博物馆陆续各地花开。这些博物馆各有特色,风格不一而足,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保险历史的绵延与弘扬。然而,博物馆的建设与经营内容浩繁,名目多元错杂,人力、财力、精力投入倾注都是极其考量筹办建设者的。若想使得博物馆发挥其效能和价值绝非轻易之举。

此次最新开馆的保险博物馆呈现出了与目前同类博物馆(包括展览厅)的诸多不同之处,新奇、珍存、趣味、传播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探求与尝试,值得期待它为保险业吹拂的春风。

首先,值得称道的是保险博物馆藏品的丰富多元并富有历史与现实价值。一个博物馆的魂魄是它的藏品,一个博物馆能卓尔不群也在于它藏品的珍贵、独家、历史价值深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开馆的保险博物馆视野广袤,面向世界,收纳的不单单是中国保险历史文化,更有着国际海外保险历史流传的多彩实物呈现,国际收藏如此丰富,这一点在国内尚属首见。

博物馆内陈列了国内外多个时期的珍贵藏品。如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张保单内容展示--1384年,从法国运往意大利的羊毛制品货运保单内容。保单上规定了明确的航行路线、货物内容、保险标的以及理赔条件、保费金额以及保额,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张保单。

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里还展示了民族保险业发展启蒙的珍贵藏品:保险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1805年的信函、我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成立的资料,民族保险业由此诞生;馆内还有一些意义深远的保险记载,比如1904年,美国女画家凯瑟琳为慈禧绘制了画像,为了安全运至美国参加世博会,不得不为保证画像安全购买了5万元保险。

其次,博物馆馆内展区分布清晰,内容囊括全面。博物馆馆内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分为世界保险史、中国近代保险史、新中国保险史、保险史教育、红色保险史五个展区,布置历史场景与多媒体展示30余处,图片资料1000余幅,历史藏品500余件,是目前国内展示中国与世界保险史场景最丰富的、史料珍藏最多的博物馆。

第三,别致而富有教益的“红色保险”展区使得更多人以保险为坐标认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走向茁壮进而走向辉煌的历程。保险在此成为党史教育的坐标轴,活泼而饱含生趣,又丝毫不欠缺红色教育启示,保险成为一面召唤爱国之心的猎猎红旗。

第四,馆内现代时尚的视听参观效果令人耳目新奇。在科技电子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传播力变得突出重要,博物馆是历史凝聚定式的存在,但要想令博物馆变得动感、有趣、又有贴近人心的温度,必定要使历史走进现代的时光,要让“静”的历史“动”起来,这就需要在传播力上努力尝试新的符合时代的途径,引发观者的热情与兴趣,甚至是参与意识。

为了突出视听效果,馆内采用了很多多媒体加大型场景复原结合的展现手法,一些著名的保险案例则采用了生动的多媒体技术,进行了现场模拟。比如直接推动现代财产保险和消防局建立的世界著名案例——伦敦大火,让观众直观感受置身于突发灾难中的紧张、恐惧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充分感知保险业启蒙、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轨迹,感受保险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在中国保险教育板块,特别收集了被称为“保险先生”段开龄、复旦大学保险教育奠基人周德熙、“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继熊等保险前辈的资料及采访,在“百年树人”板块进行了艺术化呈现。

4月开馆的中国保险博物馆在保险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做出了心血满满而又充满智慧的耕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