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叶玉森:“杂”成大家

发布时间:2020-12-18 09:51:4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毛志辉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交通银行除了培育造就过一批精于银行业务的金融大家,还兼容并蓄了不少学有专长的“外行”杂家。叶玉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开启甲骨学新途径”

叶玉森(1880-1933),祖先本是满族贵胄,字镔虹,号荭渔,江苏丹徒人,工诗文,善雕刻。他从小天资颖异,16岁考取秀才,29岁考取贡生,后入江阴南菁书院肄业,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攻读法律,33岁学成归国。他历任安徽滁县、颍上、当涂县令,有“循吏”之称。

作为一名爱好广泛且文理兼通的杂家,叶玉森真正做到了“爱一行专一行”,从他的作品中即可见一斑:他曾担任音乐教员,编著过《手风琴唱歌》《小学唱歌教科书三集》等书;曾倾心于数学研究,出版《筹尘》算稿一册;曾潜心文学创作,发表小说《阿娜恨史》《玉楼梦史》《牛女怨》等;此外,他还翻译引进了一批国外著名诗作,且各体兼备,如解莱(雪莱)的《云之自质》用离骚体翻译,朗费罗的《矢与歌》用国风体翻译,滕鼐孙(邓尼生)的《战死者之蠕与孤》用古体诗翻译,引领当时诗坛风潮;至于他和友人同好之间信手拈来的诗词楹联,更是车载斗量,数量繁多。不过,他毕生最大的学术成就,应数甲骨文研究,著有专著多部并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

到交通银行就职前,叶玉森已有甲骨学著述多篇(部):《殷契钩沉》二卷,1923年刊于《学衡》第24期,考释甲骨文字142条,由柳诒徵作序;《说契》,1924年刊于《学衡》第31期,主要补《钩沉》未及;《研契枝谭》,1924年刊于《学衡》第31期;《铁云藏龟拾遗附考释》,1925年由五凤研斋石印。这些作品,奠定了叶玉森在甲骨学界的地位。董作宾评价他“搜求材料,考证经史,开启了此后研究甲骨学许多新的途径”。

叶玉森与交通银行结缘,是在1930年冬天。他与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秘书白中磊雅故,因叶玉森别署“中泠”,因此文友们以“二中”称呼他们。1930年,白中磊不幸病故,叶玉森知悉后十分悲痛,此时他已厌倦宦海之浮沉,遂经友人介绍,于12月来到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应秘书之聘,填补白中磊之职缺。

进入交通银行后,叶玉森“益以公余之暇,仍致力于甲骨文字之研究”。他前前后后斥资购进甲骨1300 余片,研究其结体和章法,朝夕摹写,对古文字的形体与笔法谙熟于心。他以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和《殷墟书契后编》为底本,集各家之说,融汇自己的研究,开展繁琐的甲骨文考据工作。叶玉森的构想,是要完成《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和《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两书。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相对安稳的工作环境,为他的治学提供了可能。但是,购买甲骨需要不断投入费用,叶玉森没有田产、房产和存款,又不善理财,以致债台高筑,靠银行的收入难以维持开支,于是又兼国立劳动大学、上海大学课务,偶尔还卖卖字画,贴补家用,不过仍然捉襟见肘。

由于平日公务已很繁忙,又孜孜以求于学术的进境,导致叶玉森本来就不太健朗的身体渐显不支。在“一·二八”事变中,叶玉森寓所附近恰是兵火交锋之地,天寒地冻中仓皇避难,终于染上疾病。开始时表现为感冒症状,他也就没当回事,但却持久不愈,等到就医时发现已不是普通感冒,演变为肺腑之病。1933年春,他本有机会赴江苏省府任职,但病情日趋严重,只能辞而不往。入秋以后,病情更为危急,于农历八月初七(9月26日)因肺气肿发作谢世,享年53岁。

叶玉森在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任秘书三年有余,尽管时间不长,但他与人为善,“同人之挹其言论风采,或得其书画文字者,不鲜其人”,深受欢迎,而同人亦“于先生之逝,窃不能毋恸”。在他病逝后,除了图书和甲骨,竟然家徒四壁,丧葬费只能由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垫付,并由同为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秘书的吴静庵(收藏家、书画家)负责料理后事。

吴静庵的兄长吴清庠(南社词人,与丁传靖、叶玉森齐名,人称“铁瓮三子”)亦在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任职,他深恐其著述会因时间迁延而遗失淹没,遂与中南银行文书主任兼总务课长秦更年(出版编辑家、书画家)等热心人士共同发起组成了“叶荭渔(玉森)遗著整理同仁会”,将叶玉森的相关著述整理出版,并在交通银行内外发布《征印叶荭渔遗著启》。启中评价叶玉森的译著“言成一家,敬申四海,问奇字则载酒而来,求名迹则望船而拜。行见传之豪贵,洛阳之纸价增高,被之华夷,鸡林之贾人接踵。比孝标类苑,金百两以言酬,陋圣俞诗篇,钱数千而论值”,并呼吁“约游旧侣,金石前盟,同官结绶之萧朱,请业入门之藉湜,享千金而不吝,锡百朋以相将”。交通银行和上海银行业同人一时纷纷解囊相助,八卷本《殷墟书契前编集释》于1933年10月即由上海大东书局石印出版。令人扼腕的是,其《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亦已脱稿,书稿却被佣人偷卖至扬州书肆,至今下落不明。

叶玉森书法。

《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和《殷墟书契后编集释》是叶玉森甲骨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在交通银行任职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时人评价其“手自缮写,稿凡五易,都数十万言,半生精力所萃,自是不同凡作”。在考释甲骨文字时,他先辑录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王襄、商承祚、郭沫若等各家成说,然后对自己先前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也多加引用,或坚持己说以驳斥他人,或据他人成说以修正己说,可谓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致力书法 善于诗词

叶玉森作为一位甲骨文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取得的成绩自不能和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这样的大家相媲美。在他逝世后次年,金石学家唐兰就著文批驳叶玉森的研究为“妄说”。然而,多年来不断有学者为叶玉森正名,如胡厚宣、王宇信、赵诚等, 近年更有学者著成《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对叶玉森的古文字研究和甲骨学成就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肯定其价值,给予了叶玉森以合理的评价。时至今日,叶玉森考释文字的方法,仍被学界公认为有不少可取之处。

《殷契钩沉》书影。

除了考释甲骨文,叶玉森还以甲骨文书法驰名书坛。他“以毛笔为刀笔”,致力于甲骨文书法创作。补白大王郑逸梅云:“海内擅甲骨文者,罗振玉外,当推丹徒叶荭渔……董作宾为甲骨文家,看到玉森所写的,叹为观止。”李植中在《玉森与甲骨文书法》一文中评价叶玉森的书法“寓刚于柔,与董作宾甲骨文书法弘毅刚劲相映成趣,其所书线条极精致细腻,颇有书卷气息,甚至可以说更得殷代甲骨文书家的笔意而少刀意,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对甲骨文书体的借鉴与创造,较罗、董更趋谙熟与圆融。”不过,叶玉森乐于交友而淡泊名利钱财,作书凡友好概不取润笔费,同道中人虽不相识也不收资,因此,慕名而来向他求书者甚众。

此外,叶玉森精于诗词歌赋,在所有韵文作品中,又尤以词最为出色。在他任职交通银行期间,词作甚丰。《南社词集》收录叶玉森词作数十篇,其中的《鹧鸪天》一阕或可窥其词作风格,并概见其一生之性情:“高枕龙涧尽醉眠,梦闻汉武勅开边。蛮夷大长髯如蝟,都护将军臂似猿。逾瀚海,出祁连,幕南都属汉山川。会当痛饮蒲桃酒,更促阏氏替拂弦。”

2008年出版的《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是一部全面整理、研究叶玉森甲骨学成绩的著作。

叶玉森去世后,不仅交通银行同人对其追怀,称赞他“道高学博”“笃行博学”“遗著甚富”,学术文化界亦深深为之惋惜。1934年11月9日,董作宾批览《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后,在扉页上题记:“葓渔于契文多创获,贡献功伟,余所夙佩,廿二年春,史言所(注: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沪,得与往还,相交日深,葓渔且有邀集同人创设契学会之议,余方联络故旧,从事组织,而是年秋葓渔遽以瘵殁,会亦中辍。悲夫!今披览遗稿,犹不禁为之扼腕太息也。”可见,董作宾对叶玉森的过世,是深感悲痛的。

鸳鸯蝴蝶派作家、编辑家王西神也是叶玉森多年故交,闻讯后在1933年9月15日的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长文以志纪念,其中的《挽叶荭渔》词或可以写照叶玉森之生平成就:“三绝擅专长,赋残江上秋心,曲谱元任负宿诺;二中今又弱,听惯山阳笛韵,钩沈殷契有传书。”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办公室)


叶玉森:“杂”成大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8

□毛志辉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交通银行除了培育造就过一批精于银行业务的金融大家,还兼容并蓄了不少学有专长的“外行”杂家。叶玉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开启甲骨学新途径”

叶玉森(1880-1933),祖先本是满族贵胄,字镔虹,号荭渔,江苏丹徒人,工诗文,善雕刻。他从小天资颖异,16岁考取秀才,29岁考取贡生,后入江阴南菁书院肄业,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攻读法律,33岁学成归国。他历任安徽滁县、颍上、当涂县令,有“循吏”之称。

作为一名爱好广泛且文理兼通的杂家,叶玉森真正做到了“爱一行专一行”,从他的作品中即可见一斑:他曾担任音乐教员,编著过《手风琴唱歌》《小学唱歌教科书三集》等书;曾倾心于数学研究,出版《筹尘》算稿一册;曾潜心文学创作,发表小说《阿娜恨史》《玉楼梦史》《牛女怨》等;此外,他还翻译引进了一批国外著名诗作,且各体兼备,如解莱(雪莱)的《云之自质》用离骚体翻译,朗费罗的《矢与歌》用国风体翻译,滕鼐孙(邓尼生)的《战死者之蠕与孤》用古体诗翻译,引领当时诗坛风潮;至于他和友人同好之间信手拈来的诗词楹联,更是车载斗量,数量繁多。不过,他毕生最大的学术成就,应数甲骨文研究,著有专著多部并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

到交通银行就职前,叶玉森已有甲骨学著述多篇(部):《殷契钩沉》二卷,1923年刊于《学衡》第24期,考释甲骨文字142条,由柳诒徵作序;《说契》,1924年刊于《学衡》第31期,主要补《钩沉》未及;《研契枝谭》,1924年刊于《学衡》第31期;《铁云藏龟拾遗附考释》,1925年由五凤研斋石印。这些作品,奠定了叶玉森在甲骨学界的地位。董作宾评价他“搜求材料,考证经史,开启了此后研究甲骨学许多新的途径”。

叶玉森与交通银行结缘,是在1930年冬天。他与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秘书白中磊雅故,因叶玉森别署“中泠”,因此文友们以“二中”称呼他们。1930年,白中磊不幸病故,叶玉森知悉后十分悲痛,此时他已厌倦宦海之浮沉,遂经友人介绍,于12月来到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应秘书之聘,填补白中磊之职缺。

进入交通银行后,叶玉森“益以公余之暇,仍致力于甲骨文字之研究”。他前前后后斥资购进甲骨1300 余片,研究其结体和章法,朝夕摹写,对古文字的形体与笔法谙熟于心。他以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和《殷墟书契后编》为底本,集各家之说,融汇自己的研究,开展繁琐的甲骨文考据工作。叶玉森的构想,是要完成《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和《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两书。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相对安稳的工作环境,为他的治学提供了可能。但是,购买甲骨需要不断投入费用,叶玉森没有田产、房产和存款,又不善理财,以致债台高筑,靠银行的收入难以维持开支,于是又兼国立劳动大学、上海大学课务,偶尔还卖卖字画,贴补家用,不过仍然捉襟见肘。

由于平日公务已很繁忙,又孜孜以求于学术的进境,导致叶玉森本来就不太健朗的身体渐显不支。在“一·二八”事变中,叶玉森寓所附近恰是兵火交锋之地,天寒地冻中仓皇避难,终于染上疾病。开始时表现为感冒症状,他也就没当回事,但却持久不愈,等到就医时发现已不是普通感冒,演变为肺腑之病。1933年春,他本有机会赴江苏省府任职,但病情日趋严重,只能辞而不往。入秋以后,病情更为危急,于农历八月初七(9月26日)因肺气肿发作谢世,享年53岁。

叶玉森在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任秘书三年有余,尽管时间不长,但他与人为善,“同人之挹其言论风采,或得其书画文字者,不鲜其人”,深受欢迎,而同人亦“于先生之逝,窃不能毋恸”。在他病逝后,除了图书和甲骨,竟然家徒四壁,丧葬费只能由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垫付,并由同为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秘书的吴静庵(收藏家、书画家)负责料理后事。

吴静庵的兄长吴清庠(南社词人,与丁传靖、叶玉森齐名,人称“铁瓮三子”)亦在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任职,他深恐其著述会因时间迁延而遗失淹没,遂与中南银行文书主任兼总务课长秦更年(出版编辑家、书画家)等热心人士共同发起组成了“叶荭渔(玉森)遗著整理同仁会”,将叶玉森的相关著述整理出版,并在交通银行内外发布《征印叶荭渔遗著启》。启中评价叶玉森的译著“言成一家,敬申四海,问奇字则载酒而来,求名迹则望船而拜。行见传之豪贵,洛阳之纸价增高,被之华夷,鸡林之贾人接踵。比孝标类苑,金百两以言酬,陋圣俞诗篇,钱数千而论值”,并呼吁“约游旧侣,金石前盟,同官结绶之萧朱,请业入门之藉湜,享千金而不吝,锡百朋以相将”。交通银行和上海银行业同人一时纷纷解囊相助,八卷本《殷墟书契前编集释》于1933年10月即由上海大东书局石印出版。令人扼腕的是,其《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亦已脱稿,书稿却被佣人偷卖至扬州书肆,至今下落不明。

叶玉森书法。

《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和《殷墟书契后编集释》是叶玉森甲骨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在交通银行任职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时人评价其“手自缮写,稿凡五易,都数十万言,半生精力所萃,自是不同凡作”。在考释甲骨文字时,他先辑录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王襄、商承祚、郭沫若等各家成说,然后对自己先前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也多加引用,或坚持己说以驳斥他人,或据他人成说以修正己说,可谓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致力书法 善于诗词

叶玉森作为一位甲骨文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取得的成绩自不能和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这样的大家相媲美。在他逝世后次年,金石学家唐兰就著文批驳叶玉森的研究为“妄说”。然而,多年来不断有学者为叶玉森正名,如胡厚宣、王宇信、赵诚等, 近年更有学者著成《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对叶玉森的古文字研究和甲骨学成就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肯定其价值,给予了叶玉森以合理的评价。时至今日,叶玉森考释文字的方法,仍被学界公认为有不少可取之处。

《殷契钩沉》书影。

除了考释甲骨文,叶玉森还以甲骨文书法驰名书坛。他“以毛笔为刀笔”,致力于甲骨文书法创作。补白大王郑逸梅云:“海内擅甲骨文者,罗振玉外,当推丹徒叶荭渔……董作宾为甲骨文家,看到玉森所写的,叹为观止。”李植中在《玉森与甲骨文书法》一文中评价叶玉森的书法“寓刚于柔,与董作宾甲骨文书法弘毅刚劲相映成趣,其所书线条极精致细腻,颇有书卷气息,甚至可以说更得殷代甲骨文书家的笔意而少刀意,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对甲骨文书体的借鉴与创造,较罗、董更趋谙熟与圆融。”不过,叶玉森乐于交友而淡泊名利钱财,作书凡友好概不取润笔费,同道中人虽不相识也不收资,因此,慕名而来向他求书者甚众。

此外,叶玉森精于诗词歌赋,在所有韵文作品中,又尤以词最为出色。在他任职交通银行期间,词作甚丰。《南社词集》收录叶玉森词作数十篇,其中的《鹧鸪天》一阕或可窥其词作风格,并概见其一生之性情:“高枕龙涧尽醉眠,梦闻汉武勅开边。蛮夷大长髯如蝟,都护将军臂似猿。逾瀚海,出祁连,幕南都属汉山川。会当痛饮蒲桃酒,更促阏氏替拂弦。”

2008年出版的《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是一部全面整理、研究叶玉森甲骨学成绩的著作。

叶玉森去世后,不仅交通银行同人对其追怀,称赞他“道高学博”“笃行博学”“遗著甚富”,学术文化界亦深深为之惋惜。1934年11月9日,董作宾批览《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后,在扉页上题记:“葓渔于契文多创获,贡献功伟,余所夙佩,廿二年春,史言所(注: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沪,得与往还,相交日深,葓渔且有邀集同人创设契学会之议,余方联络故旧,从事组织,而是年秋葓渔遽以瘵殁,会亦中辍。悲夫!今披览遗稿,犹不禁为之扼腕太息也。”可见,董作宾对叶玉森的过世,是深感悲痛的。

鸳鸯蝴蝶派作家、编辑家王西神也是叶玉森多年故交,闻讯后在1933年9月15日的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长文以志纪念,其中的《挽叶荭渔》词或可以写照叶玉森之生平成就:“三绝擅专长,赋残江上秋心,曲谱元任负宿诺;二中今又弱,听惯山阳笛韵,钩沈殷契有传书。”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办公室)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