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三部委:健康档案逐步电子化

发布时间:2020-06-18 09:21:50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王方琪

6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0〕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取消纸质档案”。

起步于2009年的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

“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你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他举例说,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值的变化,就能较好掌握控制血压的方法;糖尿病病人可了解血糖变化的规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病人对某种药物接连发生过敏反应,这一情况记入健康档案,就可提示再就医时避免用这种药物。

带着健康档案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不仅为病人节约了医疗开支,还减少了病人因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而且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条件。万一病人在某些场合发生意外,也可根据健康档案资料判断病情,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我国的全民健康档案计划于2009年启动。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具体时间表。《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意见》指出,健康档案应当统一存放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可以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

“电子健康档案是国内外卫生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纸质健康档案只能放置在固定的区域,查阅和使用都十分不方便,容易形成‘死档’。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健康档案由纸质向电子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据介绍,电子健康档案是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它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完全建立后,人们的健康信息将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地被计算机管理,减少了物理资源的消耗,扩展了传播途径,提供了更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查看方式,人们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彭宇竹提出,为居民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

彭宇竹认为,可以从慢病单病种入手,借助智慧医疗信息工具,建立全区域人口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具体操作上,由三级医院牵头,建立省域慢病单病种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数据库,分步实现慢病健康管理大数据区、市、省域互联互通,共享应用。这样一来,医生经授权可查看患者健康档案,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患者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了解自己病情。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表示,作为医疗系统信息化的重要一环,电子健康档案的完善将为其提供强有力支持,也将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新基建”。

“建议政府鼓励政企联动,一方面,从政策和财政支持上鼓励相关机构和公司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相关领域人工智能人才,为电子健康档案的全面应用建立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对相关健康产业公司如健康诊疗公司、健康食品公司开放相关数据库,利用企业力量将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成果最大化。”李翠枝说。


三部委:健康档案逐步电子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8

□本报记者 王方琪

6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0〕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取消纸质档案”。

起步于2009年的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

“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你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他举例说,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值的变化,就能较好掌握控制血压的方法;糖尿病病人可了解血糖变化的规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病人对某种药物接连发生过敏反应,这一情况记入健康档案,就可提示再就医时避免用这种药物。

带着健康档案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不仅为病人节约了医疗开支,还减少了病人因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而且为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条件。万一病人在某些场合发生意外,也可根据健康档案资料判断病情,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我国的全民健康档案计划于2009年启动。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具体时间表。《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意见》指出,健康档案应当统一存放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可以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

“电子健康档案是国内外卫生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纸质健康档案只能放置在固定的区域,查阅和使用都十分不方便,容易形成‘死档’。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健康档案由纸质向电子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据介绍,电子健康档案是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它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完全建立后,人们的健康信息将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地被计算机管理,减少了物理资源的消耗,扩展了传播途径,提供了更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查看方式,人们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彭宇竹提出,为居民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

彭宇竹认为,可以从慢病单病种入手,借助智慧医疗信息工具,建立全区域人口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具体操作上,由三级医院牵头,建立省域慢病单病种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数据库,分步实现慢病健康管理大数据区、市、省域互联互通,共享应用。这样一来,医生经授权可查看患者健康档案,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患者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了解自己病情。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表示,作为医疗系统信息化的重要一环,电子健康档案的完善将为其提供强有力支持,也将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新基建”。

“建议政府鼓励政企联动,一方面,从政策和财政支持上鼓励相关机构和公司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相关领域人工智能人才,为电子健康档案的全面应用建立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对相关健康产业公司如健康诊疗公司、健康食品公司开放相关数据库,利用企业力量将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成果最大化。”李翠枝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