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高原的雪

发布时间:2020-06-05 09:26:09    作者:柯毅明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柯毅明

又下雪了。这是入冬以来古城西宁下的第二场雪。

雪降落的样子,像柳絮,像芦花,像蒲公英的绒毛。

我顶着飞飞扬扬的雪花,漫步走向雪地,捧起一把雪来仔细端详。

雪,是那样的洁白无瑕,是那样的晶莹剔透。

雪,是那样的雍容华贵,是那样的耀眼夺目。

有人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又有人说,雪,是凝固的水,是水的结晶。

自古以来,这大自然的娇儿,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换,博得无数骚人墨客的钟爱,留下了千古绝唱。

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示的是一副意境清新而又博大雄宏的边塞雪景图;

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是一副静谧的风景画;

毛泽东笔下的“漫天洁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则把人们引入到了异彩纷呈的境界。

我久久地伫立在雪中,凝视着周围的一切。看到背着书包的孩子们一边打着雪仗,一边蹦蹦跳跳地在马路上行走,不禁想起了自己上小学的一件事情。

那是50年多前的事了。由于我们村里只有初小,上高小时要翻三座大山,往十多里外的邻村的学校跑。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山里沸沸扬扬地下起了雪,到了后半夜,雪越下越大,厚厚的积雪把整个山村映衬得如同白昼,也把公鸡的时钟搞乱了,它们误以为天亮了,扯开嗓子打起了鸣。听到鸡叫,我一个轱辘翻身起床,一边穿衣服,一边嘟囔着母亲忘了叫我。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下不久,听到我的埋怨,气不打一处来,爬起来就要揍我。我吓得背起书包就跑,一口气跑到了上学必经的第一座山梁上。

按往常的惯例,这会应该是有上山砍柴的人路过了,可今天怎么静得出奇,一点动静也没有。再仔细一听,附近的村里也是静悄悄的。山上有狼,下雪天经常出来找食吃,我害怕了起来。怎么办?返回去要挨打,继续走太危险。这时我看到了一棵松树,就蹭蹭地爬了上去,骑在了树杈上。

其实,我并不知道,那会才半夜,离天亮还早。

山上的风很大,松树被刮得来回摇摆,雪一个劲地下,我浑身透凉,也不知过了多久,竟迷迷糊糊睡着了。后来还是上山砍柴的人吵醒了我,我才从树上下来去了学校。我爸爸不放心,冒雪来看我,透过破损的窗户纸,看到我坐在第二排的座位上,这才走了。

……

“滴滴滴”,一阵喇叭声把我从回忆中唤醒。

这时雪下得更大了。一片片雪花从天空中歪歪斜斜地降下来,落在尚未掉光叶子的树枝上,掉在绿色还没褪尽的草坪里,洒向行色匆匆的人身上。大地被积雪厚厚地覆盖,银装素裹,天地莽莽。马路上的汽车像蜗牛似地艰难前行,车窗玻璃上结下了一层薄冰,雨刮器在拼命地来回摇摆。追循着路上时隐时现不断延伸的车辙,我的思绪又飞向了40多年前那个多雪的冬天。

那是1974年的岁末。我们500多名应征青年,告别了秦巴山区,走向了雪域高原。运送我们的闷罐车翻秦岭,过宝鸡,渡渭河,跨黄河,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西宁。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我们不知道这是青海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我们更不知道通往部队的道路被一米多厚的积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按说,我们应在西宁新训之后再补入连队的,可那会正是备战阶段,部队野营拉练如火如荼,军区首长觉得这是磨炼新兵意志的最好时机,于是就让只在西宁休整一天的我们登上了开往玉树的卡车。

卡车在风雪中艰难地行使。雪越来越大,风越来越急,气候越来越恶劣,道路越来越难走。我们这些自小生长在牧马河畔的小伙子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高原反应,只是感到胸闷气短,浑身乏力。许多人感冒发烧,腹胀下泻,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强烈的高山反应,加上连冻带饿,在黄河沿兵站,和我同乡的一个新兵死掉了,翻过巴颜喀拉山,又有一个新兵死去了。

由于雪太厚,汽车无法前进,我们只好在清水河兵站待命。兰州军区首长知道这一情况后,派直升机给我们空投食品和药品,但由于能见度极差,加上雪太厚,空投的物资大都没找见。我们500多名新兵加上接兵干部以及保障人员,拥挤在道班工人的住所里,痛苦地等待着。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新兵中起初只是议论和发牢骚,到后来,哭叫声、谩骂声、呻吟声,此起彼伏,整个道班笼罩在一片悲凉的气氛之中,有几个胆子大的直接质问接兵干部:“你为什么骗我们?”还有的喊道:“我们不当兵了,我们要回去!”面对此情此景,接兵干部显得万般无奈。

说接兵干部骗了我们,这一点也不假。为了完成征兵指标,接兵干部起初告诉我们是去北京当仪仗兵。当时我很纳闷:像我这样的个头,还有长相,能当仪仗兵?直到发服装时,发给我们的裤子大腿很粗,小腿特细,还开着叉,这才反应过来:我们当的是骑兵。既然是骑兵,那肯定不会在城市,不是草原就是戈壁沙漠。大家顿时傻眼了。但木已成舟,只能硬着头皮登上了那辆至今让人难忘的闷罐车。

想到两个老乡还没跨入军营就去世了,我不禁悲从心来,十分懊悔,要是早知道我们是去青海玉树当骑兵,我为什么撇下教师不干,非要出来受这份苦?但转念又一想,既然这样了就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中午,养路工人终于用推土机推开了堵在山垭的积雪,我们才继续前进。从西宁到玉树,八百公里路程,我们走了六天五夜。初次对高原的印象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大雪对我们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不过,正是有了那次雪的经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磨难,我都能应付自如。

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和风雪有过无数次相遇,经历过的雪灾也有很多次。如1985年唐古拉地区的雪灾,1987年天峻草原的雪灾,1991年祁连山的雪灾,1995年通天河畔的雪灾。由于职业使然,每次雪灾我都参与过采访报道。每一次走向雪海,都使我的肉体受到一次磨砺,心灵受到一次净化。我不仅看到了人与自然博弈的全过程,而且感到了人的睿智和胆识。

雪,给了我更多的执著;雪,让我变得愈来愈坚强!

(作者单位: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


高原的雪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05

□柯毅明

又下雪了。这是入冬以来古城西宁下的第二场雪。

雪降落的样子,像柳絮,像芦花,像蒲公英的绒毛。

我顶着飞飞扬扬的雪花,漫步走向雪地,捧起一把雪来仔细端详。

雪,是那样的洁白无瑕,是那样的晶莹剔透。

雪,是那样的雍容华贵,是那样的耀眼夺目。

有人说,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又有人说,雪,是凝固的水,是水的结晶。

自古以来,这大自然的娇儿,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换,博得无数骚人墨客的钟爱,留下了千古绝唱。

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示的是一副意境清新而又博大雄宏的边塞雪景图;

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是一副静谧的风景画;

毛泽东笔下的“漫天洁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则把人们引入到了异彩纷呈的境界。

我久久地伫立在雪中,凝视着周围的一切。看到背着书包的孩子们一边打着雪仗,一边蹦蹦跳跳地在马路上行走,不禁想起了自己上小学的一件事情。

那是50年多前的事了。由于我们村里只有初小,上高小时要翻三座大山,往十多里外的邻村的学校跑。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山里沸沸扬扬地下起了雪,到了后半夜,雪越下越大,厚厚的积雪把整个山村映衬得如同白昼,也把公鸡的时钟搞乱了,它们误以为天亮了,扯开嗓子打起了鸣。听到鸡叫,我一个轱辘翻身起床,一边穿衣服,一边嘟囔着母亲忘了叫我。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下不久,听到我的埋怨,气不打一处来,爬起来就要揍我。我吓得背起书包就跑,一口气跑到了上学必经的第一座山梁上。

按往常的惯例,这会应该是有上山砍柴的人路过了,可今天怎么静得出奇,一点动静也没有。再仔细一听,附近的村里也是静悄悄的。山上有狼,下雪天经常出来找食吃,我害怕了起来。怎么办?返回去要挨打,继续走太危险。这时我看到了一棵松树,就蹭蹭地爬了上去,骑在了树杈上。

其实,我并不知道,那会才半夜,离天亮还早。

山上的风很大,松树被刮得来回摇摆,雪一个劲地下,我浑身透凉,也不知过了多久,竟迷迷糊糊睡着了。后来还是上山砍柴的人吵醒了我,我才从树上下来去了学校。我爸爸不放心,冒雪来看我,透过破损的窗户纸,看到我坐在第二排的座位上,这才走了。

……

“滴滴滴”,一阵喇叭声把我从回忆中唤醒。

这时雪下得更大了。一片片雪花从天空中歪歪斜斜地降下来,落在尚未掉光叶子的树枝上,掉在绿色还没褪尽的草坪里,洒向行色匆匆的人身上。大地被积雪厚厚地覆盖,银装素裹,天地莽莽。马路上的汽车像蜗牛似地艰难前行,车窗玻璃上结下了一层薄冰,雨刮器在拼命地来回摇摆。追循着路上时隐时现不断延伸的车辙,我的思绪又飞向了40多年前那个多雪的冬天。

那是1974年的岁末。我们500多名应征青年,告别了秦巴山区,走向了雪域高原。运送我们的闷罐车翻秦岭,过宝鸡,渡渭河,跨黄河,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西宁。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我们不知道这是青海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我们更不知道通往部队的道路被一米多厚的积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按说,我们应在西宁新训之后再补入连队的,可那会正是备战阶段,部队野营拉练如火如荼,军区首长觉得这是磨炼新兵意志的最好时机,于是就让只在西宁休整一天的我们登上了开往玉树的卡车。

卡车在风雪中艰难地行使。雪越来越大,风越来越急,气候越来越恶劣,道路越来越难走。我们这些自小生长在牧马河畔的小伙子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高原反应,只是感到胸闷气短,浑身乏力。许多人感冒发烧,腹胀下泻,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强烈的高山反应,加上连冻带饿,在黄河沿兵站,和我同乡的一个新兵死掉了,翻过巴颜喀拉山,又有一个新兵死去了。

由于雪太厚,汽车无法前进,我们只好在清水河兵站待命。兰州军区首长知道这一情况后,派直升机给我们空投食品和药品,但由于能见度极差,加上雪太厚,空投的物资大都没找见。我们500多名新兵加上接兵干部以及保障人员,拥挤在道班工人的住所里,痛苦地等待着。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新兵中起初只是议论和发牢骚,到后来,哭叫声、谩骂声、呻吟声,此起彼伏,整个道班笼罩在一片悲凉的气氛之中,有几个胆子大的直接质问接兵干部:“你为什么骗我们?”还有的喊道:“我们不当兵了,我们要回去!”面对此情此景,接兵干部显得万般无奈。

说接兵干部骗了我们,这一点也不假。为了完成征兵指标,接兵干部起初告诉我们是去北京当仪仗兵。当时我很纳闷:像我这样的个头,还有长相,能当仪仗兵?直到发服装时,发给我们的裤子大腿很粗,小腿特细,还开着叉,这才反应过来:我们当的是骑兵。既然是骑兵,那肯定不会在城市,不是草原就是戈壁沙漠。大家顿时傻眼了。但木已成舟,只能硬着头皮登上了那辆至今让人难忘的闷罐车。

想到两个老乡还没跨入军营就去世了,我不禁悲从心来,十分懊悔,要是早知道我们是去青海玉树当骑兵,我为什么撇下教师不干,非要出来受这份苦?但转念又一想,既然这样了就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中午,养路工人终于用推土机推开了堵在山垭的积雪,我们才继续前进。从西宁到玉树,八百公里路程,我们走了六天五夜。初次对高原的印象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大雪对我们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不过,正是有了那次雪的经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磨难,我都能应付自如。

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和风雪有过无数次相遇,经历过的雪灾也有很多次。如1985年唐古拉地区的雪灾,1987年天峻草原的雪灾,1991年祁连山的雪灾,1995年通天河畔的雪灾。由于职业使然,每次雪灾我都参与过采访报道。每一次走向雪海,都使我的肉体受到一次磨砺,心灵受到一次净化。我不仅看到了人与自然博弈的全过程,而且感到了人的睿智和胆识。

雪,给了我更多的执著;雪,让我变得愈来愈坚强!

(作者单位:青海省保险行业协会)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