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服务农业生产到服务农业全产业链

——专访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

发布时间:2020-06-01 09:56:21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爽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季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非车险业务收入155.20亿元,同比增长32.5%。据悉,其中农业保险业务同比增速超过70%,市场份额提升至13%。

顾越

“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的成绩是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人才等方面的厚积薄发。”近期,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

2015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既有综合性保险公司,也有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许多机构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强大的人才队伍和过硬的技术基础。作为农业保险新进入者的太平洋产险能否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能否后来居上的关键。

顾越把太平洋产险农业保险五年来的发展概括为“五年五立”,包括确立e农险的技术创新标杆,树立“保险+期货”等产品创新品牌,与农业农村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立中国第一个专业农险的研究智库,经过五年努力确立了农业保险第三的市场地位。

未来,随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农业保险的焦点将从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全产业链,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这不仅是对太平洋产险的挑战,也是对整个农业保险领域的考验。

农险技术应用已经超出想象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那就是‘创新’,要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中国农业保险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顾越说。

在所有的创新中,首当其冲的是技术创新。2015年,太平洋产险联合中国农科院开发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平台——“e农险”。自2015年发布1.0版后每年更新升级,成为太平洋产险开展农险业务的核心平台,实现了承保和理赔一体化、农户和经营者一体化、前端数据采集和后端管理一体化。

疫情期间,“e农险”的技术优势在支持春耕备耕中得到突出体现。顾越举例说,一个拥有600多亩农田的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蔬菜在低温中受损,但是由于疫情采取的封城封路措施使得传统的现场查勘无法进行。太平洋产险通过自助查勘,加上农户远程上传的理赔材料,公司技术后台第一时间核损,立刻支付了赔款,帮助农户迅速恢复再生产。

养殖险领域也实现了新技术的应用,包括通过无人机智能清点投保牛羊的数量,采用深海探测技术清点养殖海产品数量等。“当我们向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演示的时候,很多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想象。”顾越说。

顾越表示,未来,太平洋产险除了提升农业保险的技术能力,还将致力于为农业生产服务输出技术生产力。比如,目前正在研究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场景化应用,可以通过在地块、环境等加载多种传感器,精准分析地块地力、酸碱、成份等数据,指导农作物种植品种选择,科学提高土地产量。

内外部融合大有“文章”可做

搭建多元化平台“借力打力”是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中运用的“巧劲”。除了“e农险”技术平台,太平洋产险与农业农村部建立了战略合作平台,还建立了理论研究平台,最直接的业务平台则是与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构建的融合平台。

“太平洋产险控股安信农险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安信农险的作用。”从整体业务情况来看,太平洋产险机构网络多、服务面广、发展历史长、基础扎实,但是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短,短板明显。安信农险虽然是是区域性机构,总体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其长期深耕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农业保险,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承保核保技术能力。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存在的产品和技术短板,恰恰是安信农险的优势所在。

“所以二者融合的核心是如何整合优势、充分发挥特长。”顾越说,为此,太平洋产险整合了两家机构的技术资源和专业团队,形成公司整体的技术支撑和产品创新能力,进而赋能到前端业务领域。

不过,顾越也坦言,虽然太平洋产险做了很多探索创新,但从长远看,仍然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都在上海试点落地,不过如果要推向全国,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农业保险两个新趋势

顾越认为,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存在两个新的趋势。

首先是 “二元主体”的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户。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是市场主导,需要的是精细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而传统农业保险模式主要服务于单个农户。因此,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个趋势是农业保险的焦点将从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全产业链。比如,新型农业主体在生产中既有传统的农业保险需求,也同时存在融资、交易等农业金融方面的需求,这是传统农业保险很少涉及的。因此,服务全产业链的变化意味着农业保险也必须拓展服务领域与范围。

顾越认为,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要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险机构的创新和探索,需要来自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首先,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量效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他告诉记者,美国农业保险补贴规模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5%,而我国大概只有不到1%,当前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特色农业产业的壮大,政府可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补贴当中,来积极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


从服务农业生产到服务农业全产业链

——专访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01

□本报记者 张爽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季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非车险业务收入155.20亿元,同比增长32.5%。据悉,其中农业保险业务同比增速超过70%,市场份额提升至13%。

顾越

“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的成绩是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人才等方面的厚积薄发。”近期,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

2015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既有综合性保险公司,也有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许多机构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强大的人才队伍和过硬的技术基础。作为农业保险新进入者的太平洋产险能否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能否后来居上的关键。

顾越把太平洋产险农业保险五年来的发展概括为“五年五立”,包括确立e农险的技术创新标杆,树立“保险+期货”等产品创新品牌,与农业农村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立中国第一个专业农险的研究智库,经过五年努力确立了农业保险第三的市场地位。

未来,随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农业保险的焦点将从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全产业链,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这不仅是对太平洋产险的挑战,也是对整个农业保险领域的考验。

农险技术应用已经超出想象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那就是‘创新’,要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中国农业保险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顾越说。

在所有的创新中,首当其冲的是技术创新。2015年,太平洋产险联合中国农科院开发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平台——“e农险”。自2015年发布1.0版后每年更新升级,成为太平洋产险开展农险业务的核心平台,实现了承保和理赔一体化、农户和经营者一体化、前端数据采集和后端管理一体化。

疫情期间,“e农险”的技术优势在支持春耕备耕中得到突出体现。顾越举例说,一个拥有600多亩农田的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蔬菜在低温中受损,但是由于疫情采取的封城封路措施使得传统的现场查勘无法进行。太平洋产险通过自助查勘,加上农户远程上传的理赔材料,公司技术后台第一时间核损,立刻支付了赔款,帮助农户迅速恢复再生产。

养殖险领域也实现了新技术的应用,包括通过无人机智能清点投保牛羊的数量,采用深海探测技术清点养殖海产品数量等。“当我们向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演示的时候,很多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想象。”顾越说。

顾越表示,未来,太平洋产险除了提升农业保险的技术能力,还将致力于为农业生产服务输出技术生产力。比如,目前正在研究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场景化应用,可以通过在地块、环境等加载多种传感器,精准分析地块地力、酸碱、成份等数据,指导农作物种植品种选择,科学提高土地产量。

内外部融合大有“文章”可做

搭建多元化平台“借力打力”是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中运用的“巧劲”。除了“e农险”技术平台,太平洋产险与农业农村部建立了战略合作平台,还建立了理论研究平台,最直接的业务平台则是与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构建的融合平台。

“太平洋产险控股安信农险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安信农险的作用。”从整体业务情况来看,太平洋产险机构网络多、服务面广、发展历史长、基础扎实,但是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短,短板明显。安信农险虽然是是区域性机构,总体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其长期深耕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农业保险,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承保核保技术能力。太平洋产险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存在的产品和技术短板,恰恰是安信农险的优势所在。

“所以二者融合的核心是如何整合优势、充分发挥特长。”顾越说,为此,太平洋产险整合了两家机构的技术资源和专业团队,形成公司整体的技术支撑和产品创新能力,进而赋能到前端业务领域。

不过,顾越也坦言,虽然太平洋产险做了很多探索创新,但从长远看,仍然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都在上海试点落地,不过如果要推向全国,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农业保险两个新趋势

顾越认为,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存在两个新的趋势。

首先是 “二元主体”的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户。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是市场主导,需要的是精细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而传统农业保险模式主要服务于单个农户。因此,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个趋势是农业保险的焦点将从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全产业链。比如,新型农业主体在生产中既有传统的农业保险需求,也同时存在融资、交易等农业金融方面的需求,这是传统农业保险很少涉及的。因此,服务全产业链的变化意味着农业保险也必须拓展服务领域与范围。

顾越认为,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要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险机构的创新和探索,需要来自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首先,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量效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他告诉记者,美国农业保险补贴规模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5%,而我国大概只有不到1%,当前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特色农业产业的壮大,政府可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补贴当中,来积极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