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专题报道(下)

医保:互联网医疗的黄金支付方?

发布时间:2020-05-14 09:21:03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自从2014年互联网医疗兴起投资热潮再到泡沫破灭,支付方始终是无法绕开的商业模式软肋,其中,医保是最被寄予厚望的支付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互联网医疗已经从政策上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疫情这一非常时期,加速了相关政策的落地。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5月12日推出特别策划“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专题报道(上)《在线问诊:星火燎原》,今天刊出该专题报道(下)《医保:互联网医疗的黄金支付方?》。

□记者 王方琪

“全社会第一次对互联网医疗真正形成了一致共识。30天的时间,对整个行业的推动可能超过之前的3年。”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会继续保持繁荣吗?还有多大后劲?

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其瓶颈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能否找到互联网医疗的支付方。此间,医保无疑最被寄予厚望。

慢病复诊成为突破口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2月28日,武汉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阴冷。居民吴女士一直处于焦虑不安之中,疫情还在,最好居家不外出。可是,家人的情况令她担忧:婆婆两年前乳腺癌复发,需长期服药治疗;父亲患有慢阻肺,日常必需的吸入剂所剩不多。吴女士想带家人去医院复诊购药,然而疫情形势严峻,她没法带老人出门就医。

这时,吴女士看到电视上推送了一则消息,“武汉市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武汉市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参保人员,可享受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这对于心急如焚的吴女士无疑是雪中送炭。吴女士扫描“互联网医院门户”二维码、注册,填写身份证、手机号、医保账号等信息,上传家人的病历后,有医生在线联系吴女士,详细咨询了两位老人的既往病史、服药情况及目前的身体状况后开出了电子处方。

在线上完成支付两天后,吴女士终于等到了拿着“救命药”的快递员。

像吴女士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按照我国慢性病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来计算,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慢病患者为代表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遇到了就医困难。

疫情期间,京东健康发起了“湖北断药求助平台”,上线一周就收到超过1.7万条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断药求助信息。

慢性病是来势缓慢且不易痊愈的疾病,主要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等。慢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了解疾病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用药。他们是与医院打交道最为频繁的群体。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面临复诊难、买药难问题。互联网医疗提供的慢病在线复诊、在线开方以及药品配送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

2月7日起,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天津、泰安、武汉等地陆续上线“便民门诊”服务,为慢病患者复诊开药。然而,当时慢病患者在线复诊开药还不能进行医保支付,费用全部由患者个人承担。

随着疫情的发展,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长期缺乏的支付方开始加快入场。

以武汉为例,疫情期间,武汉市有40多万重症慢病患者复诊购药受到影响。

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向武汉市10种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参保人员,提供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平台上线后,大量订单涌入,因封城而累积的用药需求集聚释放。然而,为了保障信息真实准确,参保人员的验证仍需人工完成,且需与患者沟通复核,导致订单处理效率跟不上爆发的需求。

2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专题会议,视频连线武汉市医保局,研究加强慢性病患者“互联网+”医保服务工作,强调要加强医保部门、互联网医院、定点药店的协同,进一步做好系统对接,优化流程,为群众疫情期间在线就医购药提供更多支持,并随即研究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武汉落地。

3月2日,国家医保局连夜指导武汉市医保局,在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火速上线国家医保电子凭证。武汉每个参保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不出门、不拿卡即可享受线上复诊购药、医保结算的便捷服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项业务打通对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都是利好,标志着这个行业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平安好医生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保在线支付可以应用的场景是互联网医疗,在常见病、慢病复诊方面有经验和实力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这项利好政策。

从复诊到首诊

非常时期往往推动破局。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两部委将疫情期间全国常见病、慢病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复诊和药品服务纳入医保。《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医保部门加强与互联网医疗机构等的协作,诊疗费和药费医保负担部分在线直接结算,参保人如同在实体医院刷卡购药一样,仅需负担自付部分。

诚然,疫情期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医院必须首先处理疫情,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允许第三方平台和药店合作配送药品给慢病人群,由医保使用统筹资金来支付。那么,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医保是否还能继续做互联网医疗慢病诊疗的支付方?

很多人士认为实现这一点很难。毕竟疫情期间,药店集中使用个人账户的医保额度,难以很快过渡到直接使用门诊统筹资金。虽然从趋势来看,随着医保个人账户的最终取消,药店也将过渡到使用门诊统筹资金,但在个账未并入统筹之前,统筹资金还难以支撑这样的压力。

然而我们看到,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的近一段时间,医保在慢病诊疗领域走向互联网医疗支付方的脚步并未停止。

继互联网医疗慢病复诊被纳入医保之后,首诊也有望被纳入医保。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涉及互联网医疗首诊的内容,首次突破了以往只允许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政策。

《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将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和医保,短短100多字,却突破了国家互联网医疗的现行政策。如果首诊能够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的话,将大大释放互联网医院的活力。

这项政策是“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目前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仅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范围内。也就是说,这6个省市,将有可能率先试点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4月25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启用。济南微医互联网医院成为平台首家开通医保在线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目前该项服务已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疾病(非门规)的济南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开通。

来自公立医院的竞争

提到医保,互联网医疗平台绕不开的竞争压力之一来自于公立医院。从产业格局演变的历史看,传统势力与新兴势力总是相互博弈。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要依托线下的实体机构,还要去跟公立医院分享医保的配额。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政策会给公立医院带来更加集中的垄断,对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机构来说更加困难。各公立医院也在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院,没有理由把有限的医保额度分给第三方机构。

疫情之前,一些公立医院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但由于这些医院已经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尤其是在这些医院线下就医患者爆满的情况下,它们对线上医疗并不热衷。但在疫情到来之后,线下医疗机构的客流将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推动了公立医院对互联网工具的真正重视。

随着医保支付的落地,公立医院未来对线上服务必将进行整合,推动慢病患者在线上进行复诊、配药。从几个地方的政策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大额开支还是集中在药品上,由于医保额度主要分配到各个医院,医院无法也不愿意和药店共享医保额度。因此,比较现实的路径还是医院通过自己的药房来提供药品服务而非和零售药店合作。

拥有强势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入场,必然要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代理人带来巨大竞争压力。但前者也有它的烦恼,公立医院落实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也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

日前,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制定互联网复诊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京医保发〔2020〕7号)要求,北京医保“互联网+诊疗”完成首次在线结算报销。全国各地开展网络医疗咨询服务,但只有浙江、广东、江苏、湖南等部分省份可以做到在线就医即时医保结算,互联网医保报销平台上还是存有一些壁垒。

北京协和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李春厚认为,互联网+医保诊疗模式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包括具有互联网诊疗的资质、提交互联网+医保的申请、与医保局签订补充协议、进行系统改造、互联网复诊的项目能够实时分解、落实好实名就医等。互联网复诊项目应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费用可以在线实时分解、及时结算,但其他相关费用需要到医院、药店或是上门配送药品时进行刷卡结付才可进行实时分解。目前有些医院还不具备电子医保卡,这将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


“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专题报道(下)

医保:互联网医疗的黄金支付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5-14

编者按:自从2014年互联网医疗兴起投资热潮再到泡沫破灭,支付方始终是无法绕开的商业模式软肋,其中,医保是最被寄予厚望的支付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互联网医疗已经从政策上被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疫情这一非常时期,加速了相关政策的落地。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5月12日推出特别策划“疫情之后,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专题报道(上)《在线问诊:星火燎原》,今天刊出该专题报道(下)《医保:互联网医疗的黄金支付方?》。

□记者 王方琪

“全社会第一次对互联网医疗真正形成了一致共识。30天的时间,对整个行业的推动可能超过之前的3年。”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会继续保持繁荣吗?还有多大后劲?

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其瓶颈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能否找到互联网医疗的支付方。此间,医保无疑最被寄予厚望。

慢病复诊成为突破口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2月28日,武汉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阴冷。居民吴女士一直处于焦虑不安之中,疫情还在,最好居家不外出。可是,家人的情况令她担忧:婆婆两年前乳腺癌复发,需长期服药治疗;父亲患有慢阻肺,日常必需的吸入剂所剩不多。吴女士想带家人去医院复诊购药,然而疫情形势严峻,她没法带老人出门就医。

这时,吴女士看到电视上推送了一则消息,“武汉市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武汉市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参保人员,可享受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这对于心急如焚的吴女士无疑是雪中送炭。吴女士扫描“互联网医院门户”二维码、注册,填写身份证、手机号、医保账号等信息,上传家人的病历后,有医生在线联系吴女士,详细咨询了两位老人的既往病史、服药情况及目前的身体状况后开出了电子处方。

在线上完成支付两天后,吴女士终于等到了拿着“救命药”的快递员。

像吴女士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按照我国慢性病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来计算,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慢病患者为代表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遇到了就医困难。

疫情期间,京东健康发起了“湖北断药求助平台”,上线一周就收到超过1.7万条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断药求助信息。

慢性病是来势缓慢且不易痊愈的疾病,主要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等。慢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了解疾病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用药。他们是与医院打交道最为频繁的群体。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面临复诊难、买药难问题。互联网医疗提供的慢病在线复诊、在线开方以及药品配送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

2月7日起,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天津、泰安、武汉等地陆续上线“便民门诊”服务,为慢病患者复诊开药。然而,当时慢病患者在线复诊开药还不能进行医保支付,费用全部由患者个人承担。

随着疫情的发展,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长期缺乏的支付方开始加快入场。

以武汉为例,疫情期间,武汉市有40多万重症慢病患者复诊购药受到影响。

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向武汉市10种门诊重症(慢性)疾病的参保人员,提供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平台上线后,大量订单涌入,因封城而累积的用药需求集聚释放。然而,为了保障信息真实准确,参保人员的验证仍需人工完成,且需与患者沟通复核,导致订单处理效率跟不上爆发的需求。

2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专题会议,视频连线武汉市医保局,研究加强慢性病患者“互联网+”医保服务工作,强调要加强医保部门、互联网医院、定点药店的协同,进一步做好系统对接,优化流程,为群众疫情期间在线就医购药提供更多支持,并随即研究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武汉落地。

3月2日,国家医保局连夜指导武汉市医保局,在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火速上线国家医保电子凭证。武汉每个参保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不出门、不拿卡即可享受线上复诊购药、医保结算的便捷服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项业务打通对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都是利好,标志着这个行业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平安好医生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保在线支付可以应用的场景是互联网医疗,在常见病、慢病复诊方面有经验和实力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这项利好政策。

从复诊到首诊

非常时期往往推动破局。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两部委将疫情期间全国常见病、慢病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复诊和药品服务纳入医保。《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医保部门加强与互联网医疗机构等的协作,诊疗费和药费医保负担部分在线直接结算,参保人如同在实体医院刷卡购药一样,仅需负担自付部分。

诚然,疫情期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医院必须首先处理疫情,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允许第三方平台和药店合作配送药品给慢病人群,由医保使用统筹资金来支付。那么,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医保是否还能继续做互联网医疗慢病诊疗的支付方?

很多人士认为实现这一点很难。毕竟疫情期间,药店集中使用个人账户的医保额度,难以很快过渡到直接使用门诊统筹资金。虽然从趋势来看,随着医保个人账户的最终取消,药店也将过渡到使用门诊统筹资金,但在个账未并入统筹之前,统筹资金还难以支撑这样的压力。

然而我们看到,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的近一段时间,医保在慢病诊疗领域走向互联网医疗支付方的脚步并未停止。

继互联网医疗慢病复诊被纳入医保之后,首诊也有望被纳入医保。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涉及互联网医疗首诊的内容,首次突破了以往只允许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政策。

《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将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和医保,短短100多字,却突破了国家互联网医疗的现行政策。如果首诊能够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的话,将大大释放互联网医院的活力。

这项政策是“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目前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仅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范围内。也就是说,这6个省市,将有可能率先试点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4月25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启用。济南微医互联网医院成为平台首家开通医保在线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目前该项服务已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疾病(非门规)的济南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开通。

来自公立医院的竞争

提到医保,互联网医疗平台绕不开的竞争压力之一来自于公立医院。从产业格局演变的历史看,传统势力与新兴势力总是相互博弈。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要依托线下的实体机构,还要去跟公立医院分享医保的配额。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政策会给公立医院带来更加集中的垄断,对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机构来说更加困难。各公立医院也在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院,没有理由把有限的医保额度分给第三方机构。

疫情之前,一些公立医院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但由于这些医院已经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尤其是在这些医院线下就医患者爆满的情况下,它们对线上医疗并不热衷。但在疫情到来之后,线下医疗机构的客流将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推动了公立医院对互联网工具的真正重视。

随着医保支付的落地,公立医院未来对线上服务必将进行整合,推动慢病患者在线上进行复诊、配药。从几个地方的政策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大额开支还是集中在药品上,由于医保额度主要分配到各个医院,医院无法也不愿意和药店共享医保额度。因此,比较现实的路径还是医院通过自己的药房来提供药品服务而非和零售药店合作。

拥有强势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入场,必然要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代理人带来巨大竞争压力。但前者也有它的烦恼,公立医院落实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也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

日前,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制定互联网复诊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京医保发〔2020〕7号)要求,北京医保“互联网+诊疗”完成首次在线结算报销。全国各地开展网络医疗咨询服务,但只有浙江、广东、江苏、湖南等部分省份可以做到在线就医即时医保结算,互联网医保报销平台上还是存有一些壁垒。

北京协和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李春厚认为,互联网+医保诊疗模式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包括具有互联网诊疗的资质、提交互联网+医保的申请、与医保局签订补充协议、进行系统改造、互联网复诊的项目能够实时分解、落实好实名就医等。互联网复诊项目应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费用可以在线实时分解、及时结算,但其他相关费用需要到医院、药店或是上门配送药品时进行刷卡结付才可进行实时分解。目前有些医院还不具备电子医保卡,这将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