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面对疫情,如何守护心灵

发布时间:2020-02-04 08:55:1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徐军

鼠年春节这个假期,我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主题基本上就是一个:面对疫情,如何在心态上做自我调理?

几种常见的处理模式

我总结了一下,面对疫情,目前主要有几种处理的模式。

第一种叫做指责型。一位56岁的男性,他给我打电话说了发生在他家的故事。这段时间,他的妻子和女儿一直在谈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不停地谈,后来他忍无可忍,在饭桌上大发雷霆,指责妻子和女儿,把她们都骂哭了。

第二种俗称安慰型。我们身边有人常说,没事没事,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第三种是无所谓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个别人,他们什么都不信,想出门就出门,想聚会就聚会。

还有一种超冷静型的,就是看待任何事物都超级冷静,有点儿冷眼旁观的感觉。

我谈谈我的想法。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看待恐惧这件事。

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防御。当我们感觉安全没有获得充分保障的时候,我们会担心、会焦虑、会紧张、会恐惧。当你有这种本能时,你才能更好地去预防,去保护自己。这是正常的。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你要接受这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可以改变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目前,指责型、安慰型、冷静型和无所谓型的交流方式很多。除了这些方式,我们其实可以有更好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是关注对方的感受。

到底是“谁觉得”

假设你的小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死?”那么,你会怎么回答?你可能会选择以上提到的四种方式之一。但是,我要说的是,还要更好的方式。这个阶段,我们很多人都在家中,这是一个跟家人深度交流的很好的时机。那么,你可不可以坐下来,认真听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可以谈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病毒,谈他们了解到的传播途径,谈谈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谈谈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有个46岁的母亲,儿子已经读大学。妈妈告诉儿子,你一定不要出门去。儿子说,同学说了戴上口罩就没事儿。最后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妈妈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能待在家里陪我呢?你为什么不怕啊?

这个阶段因为如何做好防范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争执。大家想法不一致,会产生一些矛盾。也有很多孩子为了劝父母戴口罩的很多争执。

我的建议是,当对方说出他的感受的时候,你不要着急否定它。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共情,我们要用到共情,“是吗?我也有这种感觉啊。”

然后第二环节是学会听,心理学把它称为倾听。你要听听对方他有什么感受——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他感受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你要了解对方,我们说4个字,知己知彼。当你知道对方内心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你才可以跟他很好地交流。

我们大多数人容易做的是把自己的感觉强加在别人身上。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小品,黄晓明说了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是这句话了,为什么对方会愤怒,就是因为你在交流的时候总是你自己觉得,把你自己觉得凌驾在了对方觉得之上。

你要允许人家说话,无论对方是焦虑的、恐惧的、无所谓的,怎样都好,你要允许人家把内心的真实体验说出来。对方讲出来就是一种释放,情绪释放出来,才有可能听得进去你的话。

承认、允许、改变、交流

在当下,要做好心理调适,我们要承认,承认我们当下的感觉,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他说,我觉得我很恐惧,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说这不是心理有问题,你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你要承认你自己当下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他说徐老师,只有你告诉我要承认我自己现在的感觉。他说他问了几个人,别人都说不用想,不用担心,不用害怕,一切都会过去的。实际上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越是这样不让自己去想,让自己不应该去想,我们内心中这个不安全的念头就会反反复复冲击我们内心。所以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当下的感觉。我建议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把自己内心现在的感觉写出来。

“我承认我现在的感觉,我承认内心有点小焦虑,或者我承认现在内心为某某一个亲人担心,我是承认我现在有这种情绪的,我要承认它存在的的确却是这样的。我得承认。”这是我建议大家做出的一个处理。

接下来就是“允许”。我允许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允许我自己有这种情绪,我也允许我自己有这种心理的体验。这比较符合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你越不让我去想,越不让我去体会,那我的潜意识越会去体会越会去感受。

第三步,尝试着去改变自己。我可以尝试去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说明我对生命是在意的。我是爱生命的,我是爱生活的,我也是爱家人的。因为我希望自己的生命很好,生活的质量更高,我希望我带给亲人和朋友的是一种安全、一种支持和保证,我希望跟亲人、朋友一直走下去。为此,我可以尝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可以尝试的去接受我当下这种感觉。

当以上三步都做好了之后,我可以通过跟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调整我自己的心态。

处理孩子的情绪

还是回到我们最初提到过的问题,如果小孩子问你,“我会死么?”,你怎么办?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孩子12岁了,一天问了这个问题20多次。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地和他交流,妈妈说,你没事的,你不会死,妈妈会保护你等等。到最后妈妈大吼大叫把孩子骂了一通,孩子害怕了,不敢问了。

她跟我咨询的时候,我告诉她,她内心其实是恐惧的,但是她把自己打扮成了超人。她还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恐惧,所以很难处理孩子的恐惧。后来,孩子再问她的时候,她向孩子承认了她也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然后认真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共情之后双方的情绪都得到了很大释放。

自从有了这个交流,听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听了孩子的担心,然后她跟孩子分享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孩子跟她一起讨论,最后呢她和孩子达成共识——首先,现在我们尽量不出去,实在要出去就要戴口罩;其次,大家都要休息好。之前孩子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两三点,沟通之后孩子晚上11:30准时刷牙、洗脸、睡觉。

当这种新型病毒疫情出现时,很多人不能外出、不能旅游,但是家人可以在一起,可以真正去了解对方。

 

相关链接

五个建议放松身心

□徐军

更好调整心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第1个建议:大家可以听听音乐,尤其是一些舒缓的音乐。这种音乐对我们内心有很好的舒缓作用,对情绪可以有调节作用,有释放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听一下传统音乐,比如说《高山流水》,比如说《春江花月夜》。有人喜欢听戏曲,那就听戏曲;有人喜欢听钢琴曲,那就听钢琴曲。通过音乐的方法可以缓解自己,心理学把它称为音乐疗法。这个音乐疗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就获得自我心理调节,缓解压力。

第2个建议:大家做呼吸。深呼吸是自我放松最好的方法,深呼吸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我们通过深呼吸可以调整自己。那么怎么做深呼吸呢?一般这样是呼吸,就是吸的时候呢要慢慢地吸,用鼻子吸,然后呼的时候呢,用嘴慢慢的慢慢的呼出来,呼吸要长,要慢,不能太急促。不断地做下去,很快就能够自我放松。

如果要快速缓解焦虑,可以这样做:慢慢吸气,慢慢呼气,一吸一呼,我们算一次。做10次之后,中间停两分钟,然后再做第2组。可以连续做4组。

第3个建议:适当健身。大家如果喜欢打太极或者中医的养生桩,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六字诀,一听经,五禽戏,这些传统的健身的方法,大家是可以练习的。这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让我们放松,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平衡。

第4个建议: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就是我们从头到脚做一次放松。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从头部开始,头,然后下来到两肩,然后是两臂,到手,然后就是整个背部,脊梁柱,到大腿、小腿,再到脚背、脚趾,然后身体前面也一直放松,到脚背脚趾。这样话从每次放松呢实际上是很有效的,会缓解人的一个压力。当然大家在放松时候可以放点轻音乐。

第5个建议:可以做一些冥想练习,大家在网上找海边、大草原、高山顶上,或者其他一些好的图片,看这么几十幅图片,然后呢去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在这样意境当中,在很舒缓的在散步,然后在这种环境当中自己随心所欲地散步,这叫冥想疗法。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面对疫情,如何守护心灵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04

□徐军

鼠年春节这个假期,我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主题基本上就是一个:面对疫情,如何在心态上做自我调理?

几种常见的处理模式

我总结了一下,面对疫情,目前主要有几种处理的模式。

第一种叫做指责型。一位56岁的男性,他给我打电话说了发生在他家的故事。这段时间,他的妻子和女儿一直在谈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不停地谈,后来他忍无可忍,在饭桌上大发雷霆,指责妻子和女儿,把她们都骂哭了。

第二种俗称安慰型。我们身边有人常说,没事没事,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第三种是无所谓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个别人,他们什么都不信,想出门就出门,想聚会就聚会。

还有一种超冷静型的,就是看待任何事物都超级冷静,有点儿冷眼旁观的感觉。

我谈谈我的想法。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看待恐惧这件事。

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防御。当我们感觉安全没有获得充分保障的时候,我们会担心、会焦虑、会紧张、会恐惧。当你有这种本能时,你才能更好地去预防,去保护自己。这是正常的。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你要接受这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可以改变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目前,指责型、安慰型、冷静型和无所谓型的交流方式很多。除了这些方式,我们其实可以有更好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是关注对方的感受。

到底是“谁觉得”

假设你的小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死?”那么,你会怎么回答?你可能会选择以上提到的四种方式之一。但是,我要说的是,还要更好的方式。这个阶段,我们很多人都在家中,这是一个跟家人深度交流的很好的时机。那么,你可不可以坐下来,认真听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可以谈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病毒,谈他们了解到的传播途径,谈谈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谈谈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有个46岁的母亲,儿子已经读大学。妈妈告诉儿子,你一定不要出门去。儿子说,同学说了戴上口罩就没事儿。最后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妈妈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能待在家里陪我呢?你为什么不怕啊?

这个阶段因为如何做好防范的问题,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争执。大家想法不一致,会产生一些矛盾。也有很多孩子为了劝父母戴口罩的很多争执。

我的建议是,当对方说出他的感受的时候,你不要着急否定它。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共情,我们要用到共情,“是吗?我也有这种感觉啊。”

然后第二环节是学会听,心理学把它称为倾听。你要听听对方他有什么感受——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他感受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你要了解对方,我们说4个字,知己知彼。当你知道对方内心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你才可以跟他很好地交流。

我们大多数人容易做的是把自己的感觉强加在别人身上。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小品,黄晓明说了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是这句话了,为什么对方会愤怒,就是因为你在交流的时候总是你自己觉得,把你自己觉得凌驾在了对方觉得之上。

你要允许人家说话,无论对方是焦虑的、恐惧的、无所谓的,怎样都好,你要允许人家把内心的真实体验说出来。对方讲出来就是一种释放,情绪释放出来,才有可能听得进去你的话。

承认、允许、改变、交流

在当下,要做好心理调适,我们要承认,承认我们当下的感觉,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他说,我觉得我很恐惧,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说这不是心理有问题,你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你要承认你自己当下内心的感觉是什么。他说徐老师,只有你告诉我要承认我自己现在的感觉。他说他问了几个人,别人都说不用想,不用担心,不用害怕,一切都会过去的。实际上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越是这样不让自己去想,让自己不应该去想,我们内心中这个不安全的念头就会反反复复冲击我们内心。所以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当下的感觉。我建议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把自己内心现在的感觉写出来。

“我承认我现在的感觉,我承认内心有点小焦虑,或者我承认现在内心为某某一个亲人担心,我是承认我现在有这种情绪的,我要承认它存在的的确却是这样的。我得承认。”这是我建议大家做出的一个处理。

接下来就是“允许”。我允许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允许我自己有这种情绪,我也允许我自己有这种心理的体验。这比较符合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你越不让我去想,越不让我去体会,那我的潜意识越会去体会越会去感受。

第三步,尝试着去改变自己。我可以尝试去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说明我对生命是在意的。我是爱生命的,我是爱生活的,我也是爱家人的。因为我希望自己的生命很好,生活的质量更高,我希望我带给亲人和朋友的是一种安全、一种支持和保证,我希望跟亲人、朋友一直走下去。为此,我可以尝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可以尝试的去接受我当下这种感觉。

当以上三步都做好了之后,我可以通过跟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调整我自己的心态。

处理孩子的情绪

还是回到我们最初提到过的问题,如果小孩子问你,“我会死么?”,你怎么办?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孩子12岁了,一天问了这个问题20多次。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地和他交流,妈妈说,你没事的,你不会死,妈妈会保护你等等。到最后妈妈大吼大叫把孩子骂了一通,孩子害怕了,不敢问了。

她跟我咨询的时候,我告诉她,她内心其实是恐惧的,但是她把自己打扮成了超人。她还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恐惧,所以很难处理孩子的恐惧。后来,孩子再问她的时候,她向孩子承认了她也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然后认真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共情之后双方的情绪都得到了很大释放。

自从有了这个交流,听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听了孩子的担心,然后她跟孩子分享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孩子跟她一起讨论,最后呢她和孩子达成共识——首先,现在我们尽量不出去,实在要出去就要戴口罩;其次,大家都要休息好。之前孩子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两三点,沟通之后孩子晚上11:30准时刷牙、洗脸、睡觉。

当这种新型病毒疫情出现时,很多人不能外出、不能旅游,但是家人可以在一起,可以真正去了解对方。

 

相关链接

五个建议放松身心

□徐军

更好调整心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第1个建议:大家可以听听音乐,尤其是一些舒缓的音乐。这种音乐对我们内心有很好的舒缓作用,对情绪可以有调节作用,有释放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听一下传统音乐,比如说《高山流水》,比如说《春江花月夜》。有人喜欢听戏曲,那就听戏曲;有人喜欢听钢琴曲,那就听钢琴曲。通过音乐的方法可以缓解自己,心理学把它称为音乐疗法。这个音乐疗法是可以帮助我们就获得自我心理调节,缓解压力。

第2个建议:大家做呼吸。深呼吸是自我放松最好的方法,深呼吸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我们通过深呼吸可以调整自己。那么怎么做深呼吸呢?一般这样是呼吸,就是吸的时候呢要慢慢地吸,用鼻子吸,然后呼的时候呢,用嘴慢慢的慢慢的呼出来,呼吸要长,要慢,不能太急促。不断地做下去,很快就能够自我放松。

如果要快速缓解焦虑,可以这样做:慢慢吸气,慢慢呼气,一吸一呼,我们算一次。做10次之后,中间停两分钟,然后再做第2组。可以连续做4组。

第3个建议:适当健身。大家如果喜欢打太极或者中医的养生桩,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六字诀,一听经,五禽戏,这些传统的健身的方法,大家是可以练习的。这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让我们放松,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平衡。

第4个建议: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就是我们从头到脚做一次放松。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从头部开始,头,然后下来到两肩,然后是两臂,到手,然后就是整个背部,脊梁柱,到大腿、小腿,再到脚背、脚趾,然后身体前面也一直放松,到脚背脚趾。这样话从每次放松呢实际上是很有效的,会缓解人的一个压力。当然大家在放松时候可以放点轻音乐。

第5个建议:可以做一些冥想练习,大家在网上找海边、大草原、高山顶上,或者其他一些好的图片,看这么几十幅图片,然后呢去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在这样意境当中,在很舒缓的在散步,然后在这种环境当中自己随心所欲地散步,这叫冥想疗法。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