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生命絮语:要么慈善,要么商业

发布时间:2019-12-05 10:57:3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文/杜亮

“没谁会做亏本的买卖。”在商业社会,这本是句稀松平常的话。但是,如果用在水滴筹这样 “为民众解危救困”的企业身上,就显得非常刺目了。

最近,一段“梨视频”拍客卧底水滴筹的视频曝光:水滴筹筹款顾问大谈医院“扫楼”“地推”生意经,每单最高提成150元,(筹款顾问)月入过万,还有末位淘汰等等,甚至说道,“没谁会做亏本的买卖”。这些充满着商业味道的话,端的是撕下了慈善的遮羞布。一时间,引来四方挞伐之声。

“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健康的时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时候能够迅速拿到一笔资金,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业的初衷。”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 沈鹏在某次大会上这样介绍。这句话强调了水滴筹的社会目标,而非商业目标。水滴公司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同,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绩效最大化。为了这个初心,水滴筹采取“0 服务费”模式,把所有的成本,包括非常敏感的管理成本都由自己承担。这样就防止了公益慈善掺杂商业的可能。不收管理费,纯粹的股东投入,这还不是公益慈善?

那么,水滴筹真的就是“赔本赚吆喝”的社会企业吗?从这次爆发的信任危机来看,的确暴露出一些致命问题。

首先,公益的水滴筹还“嵌套”了一个非公益的“水滴互助”,而前者则是后者的重要流量入口。流量即金钱。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如果你成为水滴筹慈善项目的捐款人,那么就会收到“加入水滴互助,患病最高可得30 万互助金”“每人3 元,立即加入”之类的话语。笔者作为爱心人士,曾经为朋友圈里水滴筹展示的一些病友慷慨捐款,也照例收到过类似邀约。几次过后,禁不住诱惑,就加入了。但是时间没过多久,系统便提示“余额不足”,如不继续充值,最高30 万元大病互助权益就会失效。重复提醒几次,笔者就烦了——反正我的初心是做善事,互助权益失效就失效吧。但是问题来了,我前面充的钱到哪去了呢?其次,水滴筹不收服务费,但是水滴互助是明确要收 8%服务费的。这和另一家网络互助机构相互宝的管理费比率完全一致。如此操作,你还认为水滴筹做的是纯粹的慈善吗?

水滴筹、水滴互助以及水滴公益、水滴保险商城这四个平台是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四大平台。这四大平台按照功能又被水滴公司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现“事后救助”功能的,也就是“非盈利模块”,包括水滴筹、水滴公益;一部分是实现 “事前救助”功能的,也就是是“盈利模块”,包括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事前与事后有着一个 “精巧”的连接管道。它实际上是一个杂糅着盈利与非盈利、商业和慈善的混合体。“慈善为先,商业殿后”,水滴公司的这种模式很容易触碰老百姓的敏感神经,甚至会引火烧身。

针对“梨视频”的曝光,水滴公司12月2日发表五点声明,主要意思包括,“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就大家关心的绩效问题,水滴筹决定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 “作为水滴公司非盈利模块的一部分,水滴筹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对筹款用户免费服务,相当长时间里还以救助金方式帮用户承担支付渠道手续费。报道中提及的提成实为公司自有资金支付给线下服务团队的酬劳,并非来自用户筹款”等。

这几条回复仅就“非盈利模块”做了回应,至于“盈利模块”与 “非盈利模块”是如何关系,又如何互动,则没有涉及。而这,恰是广大读者在意的深层问题。

《每日商报》报道的一位捐助者表示,“太寒心了,以后我真的不敢随意捐款了,说不定受助者比我富裕,说不定我那点爱心是别人牟利的工具。”

“你的慈善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正是千千万万捐助者对网络互助平台担心的。水滴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很难摆脱这样的质疑。或许痛下“杀手”,做“要么慈善,要么商业”的取舍,才能挽回广大爱心人士的心。

 


生命絮语:要么慈善,要么商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05

□文/杜亮

“没谁会做亏本的买卖。”在商业社会,这本是句稀松平常的话。但是,如果用在水滴筹这样 “为民众解危救困”的企业身上,就显得非常刺目了。

最近,一段“梨视频”拍客卧底水滴筹的视频曝光:水滴筹筹款顾问大谈医院“扫楼”“地推”生意经,每单最高提成150元,(筹款顾问)月入过万,还有末位淘汰等等,甚至说道,“没谁会做亏本的买卖”。这些充满着商业味道的话,端的是撕下了慈善的遮羞布。一时间,引来四方挞伐之声。

“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健康的时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时候能够迅速拿到一笔资金,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业的初衷。”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 沈鹏在某次大会上这样介绍。这句话强调了水滴筹的社会目标,而非商业目标。水滴公司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同,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绩效最大化。为了这个初心,水滴筹采取“0 服务费”模式,把所有的成本,包括非常敏感的管理成本都由自己承担。这样就防止了公益慈善掺杂商业的可能。不收管理费,纯粹的股东投入,这还不是公益慈善?

那么,水滴筹真的就是“赔本赚吆喝”的社会企业吗?从这次爆发的信任危机来看,的确暴露出一些致命问题。

首先,公益的水滴筹还“嵌套”了一个非公益的“水滴互助”,而前者则是后者的重要流量入口。流量即金钱。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如果你成为水滴筹慈善项目的捐款人,那么就会收到“加入水滴互助,患病最高可得30 万互助金”“每人3 元,立即加入”之类的话语。笔者作为爱心人士,曾经为朋友圈里水滴筹展示的一些病友慷慨捐款,也照例收到过类似邀约。几次过后,禁不住诱惑,就加入了。但是时间没过多久,系统便提示“余额不足”,如不继续充值,最高30 万元大病互助权益就会失效。重复提醒几次,笔者就烦了——反正我的初心是做善事,互助权益失效就失效吧。但是问题来了,我前面充的钱到哪去了呢?其次,水滴筹不收服务费,但是水滴互助是明确要收 8%服务费的。这和另一家网络互助机构相互宝的管理费比率完全一致。如此操作,你还认为水滴筹做的是纯粹的慈善吗?

水滴筹、水滴互助以及水滴公益、水滴保险商城这四个平台是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四大平台。这四大平台按照功能又被水滴公司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现“事后救助”功能的,也就是“非盈利模块”,包括水滴筹、水滴公益;一部分是实现 “事前救助”功能的,也就是是“盈利模块”,包括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事前与事后有着一个 “精巧”的连接管道。它实际上是一个杂糅着盈利与非盈利、商业和慈善的混合体。“慈善为先,商业殿后”,水滴公司的这种模式很容易触碰老百姓的敏感神经,甚至会引火烧身。

针对“梨视频”的曝光,水滴公司12月2日发表五点声明,主要意思包括,“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就大家关心的绩效问题,水滴筹决定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 “作为水滴公司非盈利模块的一部分,水滴筹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对筹款用户免费服务,相当长时间里还以救助金方式帮用户承担支付渠道手续费。报道中提及的提成实为公司自有资金支付给线下服务团队的酬劳,并非来自用户筹款”等。

这几条回复仅就“非盈利模块”做了回应,至于“盈利模块”与 “非盈利模块”是如何关系,又如何互动,则没有涉及。而这,恰是广大读者在意的深层问题。

《每日商报》报道的一位捐助者表示,“太寒心了,以后我真的不敢随意捐款了,说不定受助者比我富裕,说不定我那点爱心是别人牟利的工具。”

“你的慈善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正是千千万万捐助者对网络互助平台担心的。水滴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很难摆脱这样的质疑。或许痛下“杀手”,做“要么慈善,要么商业”的取舍,才能挽回广大爱心人士的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