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发布 退休金融教育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2019-11-21 10:48:3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11月15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15,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滑,但高于2016年的6.04。

《报告》认为,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9 年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与信心有所回落,但总体来说居民对于退休生活仍呈乐观状态,对于未来收入预期依然良好,对宏观经济仍有平稳预期。此外,指数的下滑说明我国在鼓励居民为退休进行充分储蓄和提升居民财务知识储备方面仍需加强。

退休预期:退休年龄平均约为57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快速向老年型转变。

在退休生活预期方面,《报告》显示,健康问题是受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占比达55%。此外,有41%的受访者担心“不能保持活跃的生活状态”,37%的受访者担心“独自居住或被孤立”,而对金钱方面的担忧被放在了最后,仅有22%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可以看出,健康和心理感受是人们对退休生活最多的担忧,而金钱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

在向仍在工作的受访者询问其打算如何过渡到退休时,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立即停止工作开始退休”或“仅在退休前的短时间内改变工作方式然后进入退休”,给自己留了很短的退休缓冲期。同时也有35%的受访者选择在退休过渡期维持工作模式,或调整工作节奏,或维持不变。

通过了解受访者期待的退休年龄时发现,希望在60岁退休的受访者的居民比例最高,为32%。相比延迟退休,居民更愿意提早退休,希望的退休年龄平均约为57岁。对退休年龄的预期基本符合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仅有23%的受访者希望在50岁之前退休,18%的受访者希望推迟退休。

退休准备:指数下滑但预期仍乐观

《报告》选取了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等6个因素,并赋予相应权重,构建了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15,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降,但高于2016年的6.04。通过比较发现,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指数的构成与2018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财务问题理解能力”上,而在“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方面与2018年相差不大,可见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仍然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也没有大幅变化。

从地区来看,2019年各省居民的退休指数与2018年存在一些差异,个别省份的变化引人注意。相较于2018年,除广西有少量增幅以外,2019年各省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江西省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较2018年下滑1.49,是所有省份中变化最大的,其次是吉林省和河南省。

整体上,尽管2019年各省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有下滑迹象,但相较于2018年,各省份间指数的差异在缩小,极差由1.83缩减为1.54,标准差由0.41缩减为0.37,可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地区间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正在缩小,这也有利于全国各地居民退休准备均衡性的提升。

根据2019年的调查数据,《报告》给出一个退休准备指数较高人群的整体画像:男性,60-69岁,居住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退休前从事高层级工作,收入较高,已婚,2个及以上子女,身体健康,有信心负担未来的医疗费用。

退休规划:储蓄在预期退休收入的占比明显下降

《报告》显示,居民的认知和三支柱的现实比重呈正相关关系。居民倾向于认同政府应该承担更多养老责任,而相比之下,对于个人进行退休理财的认同度仍显不足。但是,对第三支柱持赞同意见的受访者比例也达到了73.9%。

《报告》显示,居民对某一退休收入来源的预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例如,年轻人最初对个人、企业养老承担能力存在高估,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在20-50岁期间,对企业年金、个人理财计划预期的占比逐渐下降,而选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上升。临近退休至退休后阶段,个人退休准备已经较为充分,且企业年金账户已有所积累,两者在退休收入来源中的占比又会上升。

从预期的退休收入来源来看,2016-2019年企业年金占比提升较快,人寿保险稳步前进,而储蓄占比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下降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年金、人寿保险、股票及债券投资等不断发展,为养老储蓄提供了更多选择,产生一定替代效应;居民多元化养老观念的增强也促进储蓄率的降低。第二,随着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中国居民对消费升级与超前消费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改善建议:加强退休金融教育

《报告》从政府、雇主、个人以及商业保险4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居民退休准备的建议。

从政府来说,在帮助个人作好退休规划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认识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进一步完善递延纳税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养老金融产品对个人更具吸引力,改变目前较为缓慢的进展。

从雇主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计划为雇员退休后提供经济保障,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退休帮助,包括提高雇员的退休责任意识、金融教育、财务建议等。雇主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退休计划的覆盖率和多样性,为更多的职工提供来自企业的提退休收入保障,并注重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从个人来说,在退休准备方面,个人应该提高退休生活的个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选择正确的投资和理财产品,还可以认真了解政府有关退休政策的变化,并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对退休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退休规划的制定方面,应不断提高对财务规划的认识和对财务问题的理解能力,结合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个人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策略选择。在建立个人养老金的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吸收风险,获得适当的收益。

从保险业来说,商业保险公司需要继续从单一的“资金保障”模式向“资金保障+服务提供”模式拓展,充分保障居民在老年阶段最终需要用服务来满足的健康需求。此外,应重视不同层次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采取不同方式拓展“下沉市场”和“高端市场”,将原有的人寿保险险种扩展到中小城市,让“下沉市场”居民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在大城市树立年轻化时尚化、具有鲜明品牌标识的形象,向“精品消费”时代前进。


《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发布 退休金融教育亟待加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21

□本报记者 朱艳霞

11月15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15,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滑,但高于2016年的6.04。

《报告》认为,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9 年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与信心有所回落,但总体来说居民对于退休生活仍呈乐观状态,对于未来收入预期依然良好,对宏观经济仍有平稳预期。此外,指数的下滑说明我国在鼓励居民为退休进行充分储蓄和提升居民财务知识储备方面仍需加强。

退休预期:退休年龄平均约为57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快速向老年型转变。

在退休生活预期方面,《报告》显示,健康问题是受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占比达55%。此外,有41%的受访者担心“不能保持活跃的生活状态”,37%的受访者担心“独自居住或被孤立”,而对金钱方面的担忧被放在了最后,仅有22%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可以看出,健康和心理感受是人们对退休生活最多的担忧,而金钱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

在向仍在工作的受访者询问其打算如何过渡到退休时,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立即停止工作开始退休”或“仅在退休前的短时间内改变工作方式然后进入退休”,给自己留了很短的退休缓冲期。同时也有35%的受访者选择在退休过渡期维持工作模式,或调整工作节奏,或维持不变。

通过了解受访者期待的退休年龄时发现,希望在60岁退休的受访者的居民比例最高,为32%。相比延迟退休,居民更愿意提早退休,希望的退休年龄平均约为57岁。对退休年龄的预期基本符合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仅有23%的受访者希望在50岁之前退休,18%的受访者希望推迟退休。

退休准备:指数下滑但预期仍乐观

《报告》选取了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等6个因素,并赋予相应权重,构建了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15,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降,但高于2016年的6.04。通过比较发现,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指数的构成与2018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财务问题理解能力”上,而在“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方面与2018年相差不大,可见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仍然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也没有大幅变化。

从地区来看,2019年各省居民的退休指数与2018年存在一些差异,个别省份的变化引人注意。相较于2018年,除广西有少量增幅以外,2019年各省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江西省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较2018年下滑1.49,是所有省份中变化最大的,其次是吉林省和河南省。

整体上,尽管2019年各省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有下滑迹象,但相较于2018年,各省份间指数的差异在缩小,极差由1.83缩减为1.54,标准差由0.41缩减为0.37,可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地区间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正在缩小,这也有利于全国各地居民退休准备均衡性的提升。

根据2019年的调查数据,《报告》给出一个退休准备指数较高人群的整体画像:男性,60-69岁,居住于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退休前从事高层级工作,收入较高,已婚,2个及以上子女,身体健康,有信心负担未来的医疗费用。

退休规划:储蓄在预期退休收入的占比明显下降

《报告》显示,居民的认知和三支柱的现实比重呈正相关关系。居民倾向于认同政府应该承担更多养老责任,而相比之下,对于个人进行退休理财的认同度仍显不足。但是,对第三支柱持赞同意见的受访者比例也达到了73.9%。

《报告》显示,居民对某一退休收入来源的预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例如,年轻人最初对个人、企业养老承担能力存在高估,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在20-50岁期间,对企业年金、个人理财计划预期的占比逐渐下降,而选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上升。临近退休至退休后阶段,个人退休准备已经较为充分,且企业年金账户已有所积累,两者在退休收入来源中的占比又会上升。

从预期的退休收入来源来看,2016-2019年企业年金占比提升较快,人寿保险稳步前进,而储蓄占比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下降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年金、人寿保险、股票及债券投资等不断发展,为养老储蓄提供了更多选择,产生一定替代效应;居民多元化养老观念的增强也促进储蓄率的降低。第二,随着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中国居民对消费升级与超前消费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改善建议:加强退休金融教育

《报告》从政府、雇主、个人以及商业保险4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居民退休准备的建议。

从政府来说,在帮助个人作好退休规划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认识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进一步完善递延纳税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养老金融产品对个人更具吸引力,改变目前较为缓慢的进展。

从雇主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计划为雇员退休后提供经济保障,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退休帮助,包括提高雇员的退休责任意识、金融教育、财务建议等。雇主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退休计划的覆盖率和多样性,为更多的职工提供来自企业的提退休收入保障,并注重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从个人来说,在退休准备方面,个人应该提高退休生活的个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选择正确的投资和理财产品,还可以认真了解政府有关退休政策的变化,并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对退休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退休规划的制定方面,应不断提高对财务规划的认识和对财务问题的理解能力,结合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个人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策略选择。在建立个人养老金的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吸收风险,获得适当的收益。

从保险业来说,商业保险公司需要继续从单一的“资金保障”模式向“资金保障+服务提供”模式拓展,充分保障居民在老年阶段最终需要用服务来满足的健康需求。此外,应重视不同层次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采取不同方式拓展“下沉市场”和“高端市场”,将原有的人寿保险险种扩展到中小城市,让“下沉市场”居民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在大城市树立年轻化时尚化、具有鲜明品牌标识的形象,向“精品消费”时代前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