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谈谈抑郁症

发布时间:2019-11-12 10:16:3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王薇

女演员热依扎在媒体称自己患抑郁症,被网友攻击营销抑郁症人设,加之此前穿衣风格引发的争议,不断遭受网络言语暴力。11月起,她密集转发谩骂她的微博,并进行反击。热依扎的回应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在此不打算做讨论,这里,只是想谈谈抑郁症。

我们普通人常常会因为际遇或身体的原因感到烦躁或不愉快,但那一般都到不了抑郁症的水平。抑郁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目前,全世界有3.5亿患者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生命科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说,它和流感、高血压、癌症一样,是一种生理性疾病,虽然它的发病机制仍然模糊不清,但同样能在人脑中找到对应的物质基础(可能是某个大脑区域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大脑中某种神经信号分子的异常,可能是大脑中某种神经信号网络的异常)。但是,由于它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容易被正常人感同身受,尽管专家反复科普,但效果并不好。很多人仍然会默认是思想情绪里发生的变化,可能就是想不开、心眼、脆弱。这种认知还是很耽误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甚至会把精神疾病污名化。

十几年前,抑郁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某日突然听说好友的婆婆在家中自杀身亡,十分震惊,因为那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几乎堪称完美的家庭。事后得知,婆婆患有抑郁症多年,只是她的两个儿子并不知情。虽然她曾多次因自戕住院,但每次公公都会隐瞒真实原因,总说是不小心弄伤的,婆婆也从没有做过系统性治疗。当时,我的亲人也正在和癌症做斗争。但同样是生病,一个日渐枯萎,求生意志却更加强烈,一个明明身体“健康”,却一心求死。如此反差,让人不胜唏嘘。也许正是这样的反差,人们才更难以理解或接受抑郁症患者。

两年前,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位博主P,他很年轻,经常谈谈对行业的想法。然而,今年初,P突然开始转发关于各种认识和治疗抑郁症的微博,慢慢才知道,他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看着他从仅仅是转发抑郁症信息,到表达从身体到心灵难以遏制的痛苦,真是为他难受,尤其他说“有时候真的宁愿得癌症。得这个病别人只会挖苦讽刺责骂,甚至是自己家人”时那种不被理解的愤怒,真是不知如何安慰——“别这么想”“家人都是爱你的”“要振作”,这些话显得那么浅薄无力。网络旁观者能做的,也唯有默默祝福。好在P不是名人,粉丝也不多,在微博上表达痛苦,没什么人注意到,也没有被攻击。其实,患者还有表达的愿望,是一件好事,至少他还没拒绝交流。P有一段时间没发微博,我甚至会想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大概十年前,一位营销员对我感叹客户因为患抑郁症而被挡在了保险门外,最后还是在加拿大投的保。如今,国内保险产品对抑郁症已不再一刀切了。一些公司对于在急性期或者末次发作距今一年之内的抑郁症患者,一般会作延期处理,其他情况需要结合发作频率、末次发作距今时间或者停止治疗的距今时间、是否尝试过自杀、有无酒精或药物滥用等风险因素综合考量,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加费承保。已经康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继续投保,但需要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例如出院小结、完整的门诊就诊记录、测评问卷等。

这是一个进步。


记者观察:谈谈抑郁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12

□记者 王薇

女演员热依扎在媒体称自己患抑郁症,被网友攻击营销抑郁症人设,加之此前穿衣风格引发的争议,不断遭受网络言语暴力。11月起,她密集转发谩骂她的微博,并进行反击。热依扎的回应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在此不打算做讨论,这里,只是想谈谈抑郁症。

我们普通人常常会因为际遇或身体的原因感到烦躁或不愉快,但那一般都到不了抑郁症的水平。抑郁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目前,全世界有3.5亿患者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生命科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说,它和流感、高血压、癌症一样,是一种生理性疾病,虽然它的发病机制仍然模糊不清,但同样能在人脑中找到对应的物质基础(可能是某个大脑区域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大脑中某种神经信号分子的异常,可能是大脑中某种神经信号网络的异常)。但是,由于它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容易被正常人感同身受,尽管专家反复科普,但效果并不好。很多人仍然会默认是思想情绪里发生的变化,可能就是想不开、心眼、脆弱。这种认知还是很耽误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甚至会把精神疾病污名化。

十几年前,抑郁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某日突然听说好友的婆婆在家中自杀身亡,十分震惊,因为那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几乎堪称完美的家庭。事后得知,婆婆患有抑郁症多年,只是她的两个儿子并不知情。虽然她曾多次因自戕住院,但每次公公都会隐瞒真实原因,总说是不小心弄伤的,婆婆也从没有做过系统性治疗。当时,我的亲人也正在和癌症做斗争。但同样是生病,一个日渐枯萎,求生意志却更加强烈,一个明明身体“健康”,却一心求死。如此反差,让人不胜唏嘘。也许正是这样的反差,人们才更难以理解或接受抑郁症患者。

两年前,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位博主P,他很年轻,经常谈谈对行业的想法。然而,今年初,P突然开始转发关于各种认识和治疗抑郁症的微博,慢慢才知道,他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看着他从仅仅是转发抑郁症信息,到表达从身体到心灵难以遏制的痛苦,真是为他难受,尤其他说“有时候真的宁愿得癌症。得这个病别人只会挖苦讽刺责骂,甚至是自己家人”时那种不被理解的愤怒,真是不知如何安慰——“别这么想”“家人都是爱你的”“要振作”,这些话显得那么浅薄无力。网络旁观者能做的,也唯有默默祝福。好在P不是名人,粉丝也不多,在微博上表达痛苦,没什么人注意到,也没有被攻击。其实,患者还有表达的愿望,是一件好事,至少他还没拒绝交流。P有一段时间没发微博,我甚至会想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大概十年前,一位营销员对我感叹客户因为患抑郁症而被挡在了保险门外,最后还是在加拿大投的保。如今,国内保险产品对抑郁症已不再一刀切了。一些公司对于在急性期或者末次发作距今一年之内的抑郁症患者,一般会作延期处理,其他情况需要结合发作频率、末次发作距今时间或者停止治疗的距今时间、是否尝试过自杀、有无酒精或药物滥用等风险因素综合考量,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加费承保。已经康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继续投保,但需要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例如出院小结、完整的门诊就诊记录、测评问卷等。

这是一个进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