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文学之美 金融之妙

发布时间:2019-07-26 09:35:0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主持人)方磊

金融文学未来可期

主持人:二位老师既是专业作家,也是金融作家协会的领导和核心力量,同时更是身在金融界。相信广大金融作家和金融界文学爱好者很想倾听二位关于金融文学的诸多观点。首先,我们想探寻的是文学对于金融人的意义在哪儿?

王炜炜:在没有加入金融作协之前,我没想到金融界有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而且覆盖面极广,上至高管,下至基层员工。人们常说,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然,文学也是金融人的精神家园,那么,这话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首先,文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懂得人类自身的高贵,明白做人的尊严,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去认识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在这个世界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有助于我们弘扬人文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家园却渐遭遗忘。热闹过后,人们终于发现除了钱的法则之外,这个世界还需要伦理的、道德的、文化的、良知的等等精神法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蕴着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来说极为可贵的人文精神,借助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去发掘它,进而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去发扬光大。三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净化人的灵魂,使人趋于崇高。在短暂又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人生到的苦痛,经受种种的打击,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抚慰,文学让我们受伤的心趋于宁帖、安逸,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份发自心底的眷恋,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净化人的灵魂,使人趋于崇高。

云舒:提及文学,好多人都说那个离我的生活太远。如今的快节奏让人们像个陀螺,想慢下来都很难,你讲文学,讲文学的意义,就像鲁迅那篇短文《立论》里不合时宜地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被人嗤笑、遭人痛打。有个朋友总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家人、同事闹矛盾。我劝她大度些,她很不客气地批评我:“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绝对是柴米油盐。”她又加了一句:“你总是高高在上,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反观自己,也反观她,就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受的教育不同,处的环境不同。后来我跟她聊她爱看的韩剧,再后来她的性格慢慢温和下来。前几天她急吼吼找我借《都挺好》小说,她说看完电视还想看原创。我逗她“是柴米油盐把你带向诗和远方了?”看着微信里她的“讨厌”两字,我心情一下放松了,我知道文学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她的生活。

文学也是我们金融人的诗和远方,是我们金融人的柴米油盐。文学就这样不经意嵌入了我们金融人的生活。她像春雨滋润着金融人,让金融人感恩生命的厚爱,让金融人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激情、蓬勃向上;她像疾风提示着金融人,生活和工作是坚守、也是搏击。既然扎根金融沃土,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文学之美让金融人心生愉悦、让日子有奔头,生活有笑声,奔跑有动力;文学之美让金融人涨满风帆,努力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让世界万物更好的繁衍生息。

主持人:炜炜老师从生命价值上谈得很贴切,云舒老师从生活中而来的亲历也令人有心之共鸣。那么,我们想理性认知的是金融文学目前总体创作水准如何?

王炜炜:在人们印象中,可能会认为行业作家的水平会差些。2011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立以来,金融作协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金融作协队伍活力不断提升,金融作家文学创作呈异军突起之势,涌现出一批金融文学创作人才,金融文学创作也上了新的台阶。

例如,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阎雪君,已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4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长篇报告文学30多篇,戏曲剧本5部等。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没常务副主席龚文宣长篇小说《奔腾的灌江》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中国言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新银行行长》,能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说明金融小说也能登大雅之堂。

金融作家闫星华担任编剧的电影《毛丰美》获得第十七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提名,金融作家的作品进入电影艺术最高殿堂,这标志着金融作家的创作水平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

原《金潮》杂志编辑、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袁先行,发表中短篇小说30余篇,其中2篇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选载,一组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新浪版》刊载或丛书选载。小说在鲁迅文学院“1994年中国短篇小说” 综述中被列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10篇短篇小说之一。

还有,符浩勇《苦乐金银岛》、付颀《我爸是行长》、冯敏飞《信用卡》、王辉俊《打开的窗口》、王张应《受伤的稻谷》、冯衍华长篇小说《工会主席》、等,都是金融作家的优秀代表。

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一一列举,总之,金融作家整体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金融作家水平停留在初级文学爱好者阶段,有待提高。

云舒:我老家有句话叫“河里无鱼市上看”。我原来也认为金融文学和它的行业地位不匹配。去年来到金融作家群,才发现文坛还有那么多优秀的金融作家,还有那么好的金融作品。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创作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把精准扶贫和基层金融干部有力地介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堪称金融文学助力经济发展的典范;近50万字的《新银行行长》之所以作为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又在美国太平洋公司出版,文学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金融的魅力,它反映了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银圈子》通过金融人的视角,去阐述哲学、社会、个体和命运,从而人文情怀、理想坚守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五月底我参加“春暖花开”作家助力精准扶贫,在甘肃临洮采访中,我听到“百合县长”张亮谱曲、郭红英作词的《洮河水、扶贫情》,真是又激动、又兴奋、又感慨。张亮是金融工委副主席,郭红英是金融作协副秘书长,金融作品能这样融入生活、融入老百姓的心,这应该是对金融文学最高的奖赏吧。

业余写作的欠缺与优势

主持人:二位老师以事实的论述都使得金融文学前途可期。那么,目前金融作家与正统作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云舒:孔老夫子几千年前就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认为金融作家和专业作家各有千秋。金融作家大部分是业余创作,写作是爱好、是情怀。大部分金融作家都担负着重要的金融工作,受时间和专业的局限,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专业作家的精雕细刻和创作技巧。作品呈现更多的是生活的原汁原味,对生活的提炼、对人性的挖掘不够深刻。

王炜炜:众所周知,金融业的从业者工作相当繁忙,而文学创作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与创作的时间,也需要相当的体力。而且,真正好的作品都是有一定水准的,它的文学性都是达到相当的程度。因此作为一名金融作家与专业作家在作品水平上有差距是难免的。

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作者对自己的定位与要求不一样。金融作家与金融界的文学爱好者,大多数会把文学定位为业余爱好,上不上档次不是很重要。因此,对写作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不会很多,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满足于能够发表。现在除了文学刊物,大量的报刊副刊、网络、公众号对稿件需求量是很高的,能够发表已不是难事,因此,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的作者常会满足于这些“小成功”,不肯对作品的提高下大工夫。

二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工作压力大,很多业余作者也不可能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阅读精品与文学创作上。

三是文学本身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自身完整的体系与发展规律,没有系统地学习与钻研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要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仅仅是爱好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与劳动。而且,由于自身学养不够,有些作者对自己创作水平没能正确地评估,总是在重复一些低水平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警惕与反省的。

主持人:炜炜老师的见解非常中肯,我个人也深以为然。那么作为金融写作者如何提升自己,缩小差距?

王炜炜:我认为首先要将文学与金融行业的特质相结合,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大多数的作家在早期作品中选择的都是抒发个人心声的主题,作为一名金融作家,要自觉地把创作的主题转到金融这个大范畴中,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二要深入挖掘作品的金融背景资料。决定了创作主题后,应广泛地收集相关的金融背景资料,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及生活素材。三要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根据所选择的主题,确定最适合表现主题思想的创作形式,或是小说、散文,或是诗歌、诗词、报告文学,这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完善创作实践。要博览群书,汲取前人的写作经验,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对于金融作家来说,大多都是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的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必须具有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金融学、经济学、美学等诸学科的综合知识,学识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上。一个优秀的作家,面对纷繁的世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世俗保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对作品、对读者负责。

云舒:文学不应该仅仅指写作本身,她应以敏锐的视觉介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介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金融作家要注重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创作的积累,要牢牢把握时代命题、寻找经济与人文、与民生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创造出独特的、经典的金融作品。

主持人:认识差距后的努力可能更能使金融文学精进发展,那么二位老师认为金融文学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怎样的?

王炜炜:要有几个能够引领金融文学健康发展的领军人物和一群成熟的金融作家,还有众多的金融文学爱好者共同努力营建属于我们金融人的文学百花园。

先进人物人引导作用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幸运的是当前,我们金事作协有这样的一群金融文学精英,正担负着时代给予他们的重任,带领着金融界的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把金融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更多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也正用他们不懈地努力推动着金融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金融员工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金融故事,提高金融文化的软实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云舒:金融文学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花儿美丽绽放,需要阳光雨露、需要自身努力生长,金融文学的健康发展亦当如此。如今金融文学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迎来了新的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作协成立以来,给广大金融作家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会;金融报纸杂志、公众号等给金融作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火热的金融生活激荡着每一个金融人。金融文学健康发展“万事俱备东风已来”,金融作家打造的金融作品已经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

主持人:金融作家创作一定也有自身优势,优势在哪儿?如何利用好恐怕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

云舒:“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金融作家大都不是纯粹的作家,而是来自于金融各个专业的金融人。他们对金融生活感悟深厚,他们的作品是从心里流动出来的,那些闪亮的火花是从脑海里迸发出来的。因此他们的作品也就更加接地气、有创新,能让人眼前一亮,能为文学创作带来崭新的气象。

“生活比文学作品精彩”。金融作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域,那些源泉早已浸入金融人骨髓、流淌在金融人血液中,其深、其透是专业作家体验生活或采风无法比及的。只要金融作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用专业作家的精神去考量,将金融与大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王炜炜:邓小平先生说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金融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时代繁荣的重要表征及“晴雨表”,也是文学创作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金融作家可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或是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创作源泉,写出社会生活中的银行生活、社会人中的银行人、社会故事中的银行故事。也可在金融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寻找创作源泉。

对于初入文坛的年轻一代,可以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以历与感悟开始自己的写作。

金融文学是藏在文学深处的玉

主持人:提及金融文学,不得不说说金融主题的写作在文学写作中的价值是什么?

王炜炜: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呼唤金融文学!经济对一个国家与个人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而经济工作的从业人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金融行业的作家们与一般作家相比,更直接地触摸到国家经济脉搏的跳动,若能把自己在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诉于笔端,那将是文学界巨大的一笔财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行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全国林林总总的文学画廊、光辉典范中,很少见到金融系统的荣耀和光辉形象,这实在难说公平。有幸的是,现在有一批有才华、有责任、敢担当的金融作家工作就在银行最基层,对金融事业有着血肉般的情感,他们在以文学的方式,用心记载现代金融发展历程。所以我认为保险以及银行类的主题写作是很有价值,也很值得期待的。

云舒:“黄金有价玉无价。”我认为金融主题的写作就是文学写作中的玉。我的朋友经常纳闷,问我给新员工培训讲什么,是职业规划、还是业务技能?抑或是诗和远方?我笑着回答她,我跟他们分享的是“文学之美,经济之妙”。文学的美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生活的美,比如蓝天白云、鲜花绿草,学会感恩生活,感动自己,珍惜眼前;经济之妙让我们体味人生的多种可能,经济学规律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经济人生让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不迷失,学会遵从自己内心去衡量值与不值。

金融相伴人类文明而生,金融文学是文学写作的本能、初心,更是藏在文学深处的一块璞玉。

主持人:二位老师有哪些肺腑箴言特别想与广大金融写作者分享与交流?

王炜炜:我认为文与为人一样,都要有底线。每个作家的写作方向、文学体裁、写作内容不尽相同,一个好的作家会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标准,这是对作家自己也是对社会的负责。金融作家也要自觉维护文学的尊严与价值观,避免文学的粗俗化。写作不能够承受太多,超脱了诸多功利的目的,只有纯粹才能够走得更远。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我想我们的作品在批判的同时,更应该给予温暖与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金融文学之路已在我们脚下铺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繁荣金融文学事业而努力!

云舒:前几天到甘肃临洮采访,才知道百合从子芽到种球再到成熟,一生要经历两次移栽、三段生长期,前后长达九年时间。也只有经历九世修炼,才能长成香甜脆爽的优质百合。其实我们的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坚持写,写下去。”只要坚持,写作回馈我们的是双倍、百倍的回报;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打造出金融文学的精品力作。

王炜炜,就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泉州市分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22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 王炜炜于199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创作散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漂亮不等式》《黑白蝶》、散文集《素简清欢》荣获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

云舒,原名张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上海文艺出版长篇小说《女行长》,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小说月报》原创版、《散文百家》等,中篇小说《朋友圈的硝烟》被翻译成蒙、藏、朝鲜、维吾尔和哈萨克文。中篇小说《凌乱年》获中国作家第七届鄂尔多斯文学奖。


文学之美 金融之妙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7-26

□记者(主持人)方磊

金融文学未来可期

主持人:二位老师既是专业作家,也是金融作家协会的领导和核心力量,同时更是身在金融界。相信广大金融作家和金融界文学爱好者很想倾听二位关于金融文学的诸多观点。首先,我们想探寻的是文学对于金融人的意义在哪儿?

王炜炜:在没有加入金融作协之前,我没想到金融界有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而且覆盖面极广,上至高管,下至基层员工。人们常说,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然,文学也是金融人的精神家园,那么,这话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首先,文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懂得人类自身的高贵,明白做人的尊严,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去认识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在这个世界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有助于我们弘扬人文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家园却渐遭遗忘。热闹过后,人们终于发现除了钱的法则之外,这个世界还需要伦理的、道德的、文化的、良知的等等精神法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蕴着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来说极为可贵的人文精神,借助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去发掘它,进而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去发扬光大。三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净化人的灵魂,使人趋于崇高。在短暂又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人生到的苦痛,经受种种的打击,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抚慰,文学让我们受伤的心趋于宁帖、安逸,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份发自心底的眷恋,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净化人的灵魂,使人趋于崇高。

云舒:提及文学,好多人都说那个离我的生活太远。如今的快节奏让人们像个陀螺,想慢下来都很难,你讲文学,讲文学的意义,就像鲁迅那篇短文《立论》里不合时宜地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被人嗤笑、遭人痛打。有个朋友总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家人、同事闹矛盾。我劝她大度些,她很不客气地批评我:“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绝对是柴米油盐。”她又加了一句:“你总是高高在上,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反观自己,也反观她,就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受的教育不同,处的环境不同。后来我跟她聊她爱看的韩剧,再后来她的性格慢慢温和下来。前几天她急吼吼找我借《都挺好》小说,她说看完电视还想看原创。我逗她“是柴米油盐把你带向诗和远方了?”看着微信里她的“讨厌”两字,我心情一下放松了,我知道文学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她的生活。

文学也是我们金融人的诗和远方,是我们金融人的柴米油盐。文学就这样不经意嵌入了我们金融人的生活。她像春雨滋润着金融人,让金融人感恩生命的厚爱,让金融人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激情、蓬勃向上;她像疾风提示着金融人,生活和工作是坚守、也是搏击。既然扎根金融沃土,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文学之美让金融人心生愉悦、让日子有奔头,生活有笑声,奔跑有动力;文学之美让金融人涨满风帆,努力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让世界万物更好的繁衍生息。

主持人:炜炜老师从生命价值上谈得很贴切,云舒老师从生活中而来的亲历也令人有心之共鸣。那么,我们想理性认知的是金融文学目前总体创作水准如何?

王炜炜:在人们印象中,可能会认为行业作家的水平会差些。2011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立以来,金融作协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金融作协队伍活力不断提升,金融作家文学创作呈异军突起之势,涌现出一批金融文学创作人才,金融文学创作也上了新的台阶。

例如,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阎雪君,已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4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长篇报告文学30多篇,戏曲剧本5部等。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没常务副主席龚文宣长篇小说《奔腾的灌江》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中国言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新银行行长》,能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说明金融小说也能登大雅之堂。

金融作家闫星华担任编剧的电影《毛丰美》获得第十七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提名,金融作家的作品进入电影艺术最高殿堂,这标志着金融作家的创作水平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

原《金潮》杂志编辑、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袁先行,发表中短篇小说30余篇,其中2篇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选载,一组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新浪版》刊载或丛书选载。小说在鲁迅文学院“1994年中国短篇小说” 综述中被列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10篇短篇小说之一。

还有,符浩勇《苦乐金银岛》、付颀《我爸是行长》、冯敏飞《信用卡》、王辉俊《打开的窗口》、王张应《受伤的稻谷》、冯衍华长篇小说《工会主席》、等,都是金融作家的优秀代表。

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一一列举,总之,金融作家整体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金融作家水平停留在初级文学爱好者阶段,有待提高。

云舒:我老家有句话叫“河里无鱼市上看”。我原来也认为金融文学和它的行业地位不匹配。去年来到金融作家群,才发现文坛还有那么多优秀的金融作家,还有那么好的金融作品。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创作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把精准扶贫和基层金融干部有力地介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堪称金融文学助力经济发展的典范;近50万字的《新银行行长》之所以作为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又在美国太平洋公司出版,文学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金融的魅力,它反映了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银圈子》通过金融人的视角,去阐述哲学、社会、个体和命运,从而人文情怀、理想坚守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五月底我参加“春暖花开”作家助力精准扶贫,在甘肃临洮采访中,我听到“百合县长”张亮谱曲、郭红英作词的《洮河水、扶贫情》,真是又激动、又兴奋、又感慨。张亮是金融工委副主席,郭红英是金融作协副秘书长,金融作品能这样融入生活、融入老百姓的心,这应该是对金融文学最高的奖赏吧。

业余写作的欠缺与优势

主持人:二位老师以事实的论述都使得金融文学前途可期。那么,目前金融作家与正统作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云舒:孔老夫子几千年前就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认为金融作家和专业作家各有千秋。金融作家大部分是业余创作,写作是爱好、是情怀。大部分金融作家都担负着重要的金融工作,受时间和专业的局限,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专业作家的精雕细刻和创作技巧。作品呈现更多的是生活的原汁原味,对生活的提炼、对人性的挖掘不够深刻。

王炜炜:众所周知,金融业的从业者工作相当繁忙,而文学创作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与创作的时间,也需要相当的体力。而且,真正好的作品都是有一定水准的,它的文学性都是达到相当的程度。因此作为一名金融作家与专业作家在作品水平上有差距是难免的。

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作者对自己的定位与要求不一样。金融作家与金融界的文学爱好者,大多数会把文学定位为业余爱好,上不上档次不是很重要。因此,对写作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不会很多,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满足于能够发表。现在除了文学刊物,大量的报刊副刊、网络、公众号对稿件需求量是很高的,能够发表已不是难事,因此,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的作者常会满足于这些“小成功”,不肯对作品的提高下大工夫。

二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工作压力大,很多业余作者也不可能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阅读精品与文学创作上。

三是文学本身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自身完整的体系与发展规律,没有系统地学习与钻研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要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仅仅是爱好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与劳动。而且,由于自身学养不够,有些作者对自己创作水平没能正确地评估,总是在重复一些低水平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警惕与反省的。

主持人:炜炜老师的见解非常中肯,我个人也深以为然。那么作为金融写作者如何提升自己,缩小差距?

王炜炜:我认为首先要将文学与金融行业的特质相结合,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大多数的作家在早期作品中选择的都是抒发个人心声的主题,作为一名金融作家,要自觉地把创作的主题转到金融这个大范畴中,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二要深入挖掘作品的金融背景资料。决定了创作主题后,应广泛地收集相关的金融背景资料,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及生活素材。三要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根据所选择的主题,确定最适合表现主题思想的创作形式,或是小说、散文,或是诗歌、诗词、报告文学,这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完善创作实践。要博览群书,汲取前人的写作经验,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对于金融作家来说,大多都是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的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必须具有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金融学、经济学、美学等诸学科的综合知识,学识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上。一个优秀的作家,面对纷繁的世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世俗保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对作品、对读者负责。

云舒:文学不应该仅仅指写作本身,她应以敏锐的视觉介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介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金融作家要注重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创作的积累,要牢牢把握时代命题、寻找经济与人文、与民生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创造出独特的、经典的金融作品。

主持人:认识差距后的努力可能更能使金融文学精进发展,那么二位老师认为金融文学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怎样的?

王炜炜:要有几个能够引领金融文学健康发展的领军人物和一群成熟的金融作家,还有众多的金融文学爱好者共同努力营建属于我们金融人的文学百花园。

先进人物人引导作用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幸运的是当前,我们金事作协有这样的一群金融文学精英,正担负着时代给予他们的重任,带领着金融界的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把金融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更多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也正用他们不懈地努力推动着金融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金融员工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金融故事,提高金融文化的软实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云舒:金融文学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花儿美丽绽放,需要阳光雨露、需要自身努力生长,金融文学的健康发展亦当如此。如今金融文学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迎来了新的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作协成立以来,给广大金融作家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会;金融报纸杂志、公众号等给金融作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火热的金融生活激荡着每一个金融人。金融文学健康发展“万事俱备东风已来”,金融作家打造的金融作品已经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

主持人:金融作家创作一定也有自身优势,优势在哪儿?如何利用好恐怕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

云舒:“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金融作家大都不是纯粹的作家,而是来自于金融各个专业的金融人。他们对金融生活感悟深厚,他们的作品是从心里流动出来的,那些闪亮的火花是从脑海里迸发出来的。因此他们的作品也就更加接地气、有创新,能让人眼前一亮,能为文学创作带来崭新的气象。

“生活比文学作品精彩”。金融作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域,那些源泉早已浸入金融人骨髓、流淌在金融人血液中,其深、其透是专业作家体验生活或采风无法比及的。只要金融作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用专业作家的精神去考量,将金融与大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王炜炜:邓小平先生说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金融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时代繁荣的重要表征及“晴雨表”,也是文学创作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金融作家可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或是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创作源泉,写出社会生活中的银行生活、社会人中的银行人、社会故事中的银行故事。也可在金融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寻找创作源泉。

对于初入文坛的年轻一代,可以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以历与感悟开始自己的写作。

金融文学是藏在文学深处的玉

主持人:提及金融文学,不得不说说金融主题的写作在文学写作中的价值是什么?

王炜炜: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呼唤金融文学!经济对一个国家与个人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而经济工作的从业人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金融行业的作家们与一般作家相比,更直接地触摸到国家经济脉搏的跳动,若能把自己在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诉于笔端,那将是文学界巨大的一笔财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行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全国林林总总的文学画廊、光辉典范中,很少见到金融系统的荣耀和光辉形象,这实在难说公平。有幸的是,现在有一批有才华、有责任、敢担当的金融作家工作就在银行最基层,对金融事业有着血肉般的情感,他们在以文学的方式,用心记载现代金融发展历程。所以我认为保险以及银行类的主题写作是很有价值,也很值得期待的。

云舒:“黄金有价玉无价。”我认为金融主题的写作就是文学写作中的玉。我的朋友经常纳闷,问我给新员工培训讲什么,是职业规划、还是业务技能?抑或是诗和远方?我笑着回答她,我跟他们分享的是“文学之美,经济之妙”。文学的美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生活的美,比如蓝天白云、鲜花绿草,学会感恩生活,感动自己,珍惜眼前;经济之妙让我们体味人生的多种可能,经济学规律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经济人生让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不迷失,学会遵从自己内心去衡量值与不值。

金融相伴人类文明而生,金融文学是文学写作的本能、初心,更是藏在文学深处的一块璞玉。

主持人:二位老师有哪些肺腑箴言特别想与广大金融写作者分享与交流?

王炜炜:我认为文与为人一样,都要有底线。每个作家的写作方向、文学体裁、写作内容不尽相同,一个好的作家会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标准,这是对作家自己也是对社会的负责。金融作家也要自觉维护文学的尊严与价值观,避免文学的粗俗化。写作不能够承受太多,超脱了诸多功利的目的,只有纯粹才能够走得更远。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我想我们的作品在批判的同时,更应该给予温暖与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金融文学之路已在我们脚下铺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繁荣金融文学事业而努力!

云舒:前几天到甘肃临洮采访,才知道百合从子芽到种球再到成熟,一生要经历两次移栽、三段生长期,前后长达九年时间。也只有经历九世修炼,才能长成香甜脆爽的优质百合。其实我们的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坚持写,写下去。”只要坚持,写作回馈我们的是双倍、百倍的回报;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打造出金融文学的精品力作。

王炜炜,就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泉州市分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22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 王炜炜于199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创作散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漂亮不等式》《黑白蝶》、散文集《素简清欢》荣获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

云舒,原名张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上海文艺出版长篇小说《女行长》,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小说月报》原创版、《散文百家》等,中篇小说《朋友圈的硝烟》被翻译成蒙、藏、朝鲜、维吾尔和哈萨克文。中篇小说《凌乱年》获中国作家第七届鄂尔多斯文学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