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但求精进 无问西东

发布时间:2019-06-21 09:12:2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王烁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9年3月

定价:48元

□胡艳丽

罗丹说“把不需要的那些石头砸掉,剩下的就是雕塑”。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所著的这本《跨界学习》,便是去掉了多余的石头,简洁式跨学科学习作品。这既是一本读书笔记,也是一本认知训练手册,它集聚了百家智慧,又经作者躬行实践,反复思考。正如作者所言,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跨界学习,我们学思践行,但求精进,无问西东。

书的第一部分,王烁首先带领读者穿越思维的迷雾,帮助读者认清自己、看透过往、想象未来,在无常命运中学会自处和思考。这看上去是个很大的命题,其实玄虚只在于未懂之时,一旦把问题说清说透,这个世界并不复杂。

王烁推崇的是斯多亚主义的处世方式。所谓的斯多亚主义既不是花开堪折直须折的享乐主义,也不是弃绝物欲天地为席的犬儒主义,而是“主张物物而不为物所物”,既享受现实美好,又洞察其转瞬即逝,尽人事知天命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假如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努力有为,而又不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无常,生命中80%的烦扰也就可以烟消云散了。

当看懂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再去认识人们的思维定式,即书中介绍的查理·芒格提出的25种心理倾向,比如喜好激励、渴望被爱、讨厌不确定、追求一致性,否认过于痛苦的现实、过度重视自己等,你也可以理解他人80%的心理,看懂他人“反常”行为背后的动因。需要指出的是别人与自己互为镜像,看懂了别人,也同样可以认清自己。

懂得自己、看清别人,接下来便是如何利用一些方法工具,去驾驭生活和工作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除了在新闻领域他追求专精之外,在其他方面他追求的是博雅通识,而不是成为专家,即遵循二八定律,用20%的努力学习80%的知识,而将剩下需要精研的20%留给专家。这并不是一本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书,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解题的思路、一系列方法工具。读者若能在这些大的思路、方法框架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改进工作、生活中一些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便是书尽其用了。

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中着重介绍了达成目标、成为合格的写作者、洞穿谎言、撬动集体智慧、训练贝叶斯脑、习得谈判智慧等10大方法工具。在其辛辣不失幽默的笔锋之下,读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些方法论的主干,窥豹一斑。 比如“怎样成为合格的写作者”一文,作者强调“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是属于极少数天才的事,绝大多数的写作者不必追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我们只需老老实实地按“减法式写作+多写+多改”的途径,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好文章的写作路径,通常就是做好加减法。所谓减法,就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可有可无的全删掉,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所谓加法就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其实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作,同样适用于产品设计、表格制作、安排工作、生活等。在这里,作者推荐了几本来自英文世界的写作指引之书:《风格的要素》《写作这回事》《写作法宝》《风格感觉》,相较于中国美轮美奂的《文心雕龙》《人间词话》,这些书更适合普通人,它们指引写作者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由写作的门外汉,变成合格乃至优秀的写作者。

相对于长期伏案者而言,进行理性的逻辑运算,似乎永远是一道难题。作者在书中所述的“贝叶斯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文科生解决很多需要运用理科思维解决的决策与认知难题。贝叶斯推理工具是用已知和不断增加的新条件,逐步对事物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简单而言,就是面对一项判断难题,你可以先根据已知来为不同选项打分,如果一无所知,就在各项间将分数平均分配,以后每增加一个新的条件,再进行加减分,这样无论任何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打分,你都可以理智地对其进行判断,而不用凭一时意气拍脑子做决策。这就是作者推荐的每一个人都可随身携带的“贝叶斯大脑”。

方法是经验的合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哪一种方法、路径、公式,可以持续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保持开放的心态、广阅博读、边实践边学习,这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未来唯一的自处方式。伴随年龄增长,人的惰性通常会与日俱增,而好奇心会逐渐减弱,这也便是一个人真正开始枯萎的迹象,若想生命永远灿烂,保持一颗“但求精进无问西东”的开放学习之心,在好书中寻找智慧,再反过来关照现实则无比重要,愿每一个爱学善学者,都是永不枯萎的孩子,在不断学习中精进。


pc版

但求精进 无问西东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6-21

作者:王烁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9年3月

定价:48元

□胡艳丽

罗丹说“把不需要的那些石头砸掉,剩下的就是雕塑”。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所著的这本《跨界学习》,便是去掉了多余的石头,简洁式跨学科学习作品。这既是一本读书笔记,也是一本认知训练手册,它集聚了百家智慧,又经作者躬行实践,反复思考。正如作者所言,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跨界学习,我们学思践行,但求精进,无问西东。

书的第一部分,王烁首先带领读者穿越思维的迷雾,帮助读者认清自己、看透过往、想象未来,在无常命运中学会自处和思考。这看上去是个很大的命题,其实玄虚只在于未懂之时,一旦把问题说清说透,这个世界并不复杂。

王烁推崇的是斯多亚主义的处世方式。所谓的斯多亚主义既不是花开堪折直须折的享乐主义,也不是弃绝物欲天地为席的犬儒主义,而是“主张物物而不为物所物”,既享受现实美好,又洞察其转瞬即逝,尽人事知天命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假如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努力有为,而又不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无常,生命中80%的烦扰也就可以烟消云散了。

当看懂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再去认识人们的思维定式,即书中介绍的查理·芒格提出的25种心理倾向,比如喜好激励、渴望被爱、讨厌不确定、追求一致性,否认过于痛苦的现实、过度重视自己等,你也可以理解他人80%的心理,看懂他人“反常”行为背后的动因。需要指出的是别人与自己互为镜像,看懂了别人,也同样可以认清自己。

懂得自己、看清别人,接下来便是如何利用一些方法工具,去驾驭生活和工作了。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除了在新闻领域他追求专精之外,在其他方面他追求的是博雅通识,而不是成为专家,即遵循二八定律,用20%的努力学习80%的知识,而将剩下需要精研的20%留给专家。这并不是一本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书,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解题的思路、一系列方法工具。读者若能在这些大的思路、方法框架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改进工作、生活中一些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便是书尽其用了。

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中着重介绍了达成目标、成为合格的写作者、洞穿谎言、撬动集体智慧、训练贝叶斯脑、习得谈判智慧等10大方法工具。在其辛辣不失幽默的笔锋之下,读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些方法论的主干,窥豹一斑。 比如“怎样成为合格的写作者”一文,作者强调“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是属于极少数天才的事,绝大多数的写作者不必追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我们只需老老实实地按“减法式写作+多写+多改”的途径,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好文章的写作路径,通常就是做好加减法。所谓减法,就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可有可无的全删掉,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所谓加法就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其实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作,同样适用于产品设计、表格制作、安排工作、生活等。在这里,作者推荐了几本来自英文世界的写作指引之书:《风格的要素》《写作这回事》《写作法宝》《风格感觉》,相较于中国美轮美奂的《文心雕龙》《人间词话》,这些书更适合普通人,它们指引写作者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由写作的门外汉,变成合格乃至优秀的写作者。

相对于长期伏案者而言,进行理性的逻辑运算,似乎永远是一道难题。作者在书中所述的“贝叶斯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文科生解决很多需要运用理科思维解决的决策与认知难题。贝叶斯推理工具是用已知和不断增加的新条件,逐步对事物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简单而言,就是面对一项判断难题,你可以先根据已知来为不同选项打分,如果一无所知,就在各项间将分数平均分配,以后每增加一个新的条件,再进行加减分,这样无论任何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打分,你都可以理智地对其进行判断,而不用凭一时意气拍脑子做决策。这就是作者推荐的每一个人都可随身携带的“贝叶斯大脑”。

方法是经验的合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哪一种方法、路径、公式,可以持续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保持开放的心态、广阅博读、边实践边学习,这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未来唯一的自处方式。伴随年龄增长,人的惰性通常会与日俱增,而好奇心会逐渐减弱,这也便是一个人真正开始枯萎的迹象,若想生命永远灿烂,保持一颗“但求精进无问西东”的开放学习之心,在好书中寻找智慧,再反过来关照现实则无比重要,愿每一个爱学善学者,都是永不枯萎的孩子,在不断学习中精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