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讴歌金融领域深处的爱与暖

发布时间:2019-04-26 13:40:0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以诗起航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文学写作的?

王新荣:我与文学结缘有20多年了,最先与文学结缘是我在上军校时。我是95届6队学员,当时有个同届10队的女学员特别喜欢文学,而且我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庚的缘分,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她特别喜欢文学,当时经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一些小文章。作为她的好朋友,受她影响,我也开始写一些小文章进行投稿,但都石沉大海。那个年代流行笔友,我记得经常与笔友进行读书感想的书信交流,这可能算是文学启蒙吧!真正走进文学,应该是从2017年的6月开始,我以诗歌创作开启了文学的航程。

王新荣:中国金融工会办公室主任,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2017年6月,我爱人因公务被派往海外基地执行任务。一家三口的平衡生活突然被打破,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断裂,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记得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吕西安.戈德曼说过,“当生活中出现断裂而这种断裂是不可弥合时,一个人就会倾向于写诗。断裂创造了诗人的敏感,并用歌唱把不可弥合的断裂表达出来。”

2017年8月底,我因公去西藏出差。踏上那片净土,仰望那片无瑕的蓝天,呼吸着洁净的空气,体验着西藏净土的神圣和圣地佛徒对信仰的顶礼膜拜,突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的文学创作灵感喷涌而出,回来的路上,我就完成了诗歌处女作《走进西藏》的创作。从此,我叩开了诗歌殿堂的大门,进入了人生新境界。

2017年10月,是我从银行监管者步入“娘家人行列”的第3个年头,更是我人生的重要节点,我加入了中国金融作协并有幸成为一名理事。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才华横溢、积极热心的金融作协领导和上千位金融作家,他们的勤奋努力时刻激励激发推动着我向文学大路一步步迈进。

记者:您写作的主题有哪些?为什么会关注这些主题?

王新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作的源泉离不开工作和生活,我的创作主题大多与工会工作、身边的金融人和金融事有关。如,《我到济南去捧你》,这是我为金融工会、金融体协第三次全国综合性职工运动体育盛会创作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我为2018年全国金融系统工会团拜会创作的;《在浩瀚的银河里我们惺惺相惜》是我为2017年中国金融工会与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党建带工建联系点”活动创作的;七绝《芳华祝瑞年》是我为我们单位的同事生日所创;七绝《兰花颂》,诗云:“兰香一缕泌诗魂,半卷湘帘半掩门。不与春华争烂漫,但逢花处醉金樽。”这是我看到微信朋友圈一个朋友发的兰花图有感而作。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我非常非常热爱我人生中的这第三份职业,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娘家人”。这份职业不仅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份送人温暖、给予弱者力量的工作,更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要将自己这份微薄的力量融入金融系统工会工作的海洋中,与所有“娘家人”的爱心一起点亮500万会员的心,使其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使金融系统工会的“职工之家”成为心心相印,心手相惜的温暖友爱“大家庭”。

金融是文学创作源泉之一

记者:您觉得文学对于金融人有哪些特别的意义?

王新荣:金融领域离不开文学的支持和弘扬,金融领域同样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写人的。金融人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笔表达出来,用情感舒发出来,就是金融文学。金融文学是行业文学,他的故事反映出的是金融领域的精神风貌。金融领域的深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需要记载和讴歌的。比如,我们建设银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劳动者港湾”的建设,4月24日下午,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劳动者港湾”授牌暨金融行业推进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启动仪式在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举办,全总大力倡导和推广建设银行的“劳动者港湾”的经验和做法,将与金融业一起有序推进金融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它诠释了金融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金融力量关爱民生、建设美好生活的情怀和担当。从此以后,基层的社会服务者,如,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再也不愁没有热水喝、找不到厕所等急需问题。这样的案例就需要我们金融作家们去挖掘去发现,用手中的笔,用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文学艺术的加工,使其更好地展现给社会展现给人民,传播好正能量,记载和讴歌好金融时代精神。

记者:金融界文学写作者他们的写作呈现哪些特点?

王新荣:金融界的文学写作者们写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以金融行业的人物为原形,以金融行业的故事、情感为素材记载和讴歌壮丽的中国金融伟业,简单地说,就是金融人写金融事,这个特点非常鲜明。如,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就是以金融扶贫为主线,通过揭示乡村村民在社会转型期发生的系列事故,反映人类与土地的生存关系。通过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挖掘,用朴素的农村现象弘扬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旋律。金融作协副主席龚文宣的长篇小说《新银行行长》(原名《奔腾的灌江》),是以中国商业银行股改为背景,呈现出金融高管在职场上追求事业与婚外情的畸形发展之路,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人在企业转型期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境界。这是他本人作为银行高管,从业几十年来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的结晶。又如,金融作协秘书长朱晔的《银圈子》,集金融、职场、时代背景于一体,反映了来自于五湖四海的社会精英分子浮躁迷惘的心路历程。这是职场中年危机题材的佳作,通过四个年轻人在职场成为商业圈、金融圈、文化圈精英的故事,揭示了繁华背后的悲情,虚荣掩盖下的凄苦,以非虚构的笔法写出了真实的职场生态。总之,金融人写的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紧扣金融那些事儿这个主题。

同时,金融文坛也活跃着一些文学评论家,他们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文学鉴赏的高超水平,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旁征博引进行分析评判,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阅读感,让作品更赋有灵性,更清晰地把作者的写作目的呈现给大家。

记者:您如何看待保险以及银行类的主题写作?

王新荣:保险和银行都是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银保监会成立以后,银行和保险是一家了,已经融为一体,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加强了,范围更广了,加上中国金融工会的会员单位不仅仅是银行、保险,还有证券等,已经涵盖了金融业,所以说,我们金融作家的舞台非常宽,视野非常广,创作的空间非常大。邓小平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棋搞活,全盘皆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已成为当今经济的命脉和一个时代的重要表征,不管是保险,还是银行,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均得江山助。时代呼唤金融人对金融各个领域进行讴歌弘扬。

必需的文化自信

记者:您认为金融界的写作者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王新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首先我们的金融文学创造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虽然我们的金融文学平台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前行的步伐很快,近几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家。其次是要在深耕细作上做文章,打造金融文学“高峰”。金融领域专业性很强。写金融文学要有专业的金融领域知识,这就要求必须从事金融、了解金融的人才能在金融这个海洋中用自己多年的生活积淀淘出真正的黄金。近年来,我们的作品呈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的景象,但是我们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要求金融创作者在生活中一定变换角度,把枯燥的题材赋予新的活力,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用高质量作为文学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最后是文学创作者要追求德艺双馨。文艺是塑造人心的,创作者首先要塑造好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记者:您有哪些心里话特别想对金融界的写作者说?

王新荣: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当今时代,正是文学创作、文艺创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好时机。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积极做伟大时代的在场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人民心声的表达者、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建设者。这是时代给予的重要机遇,也是历史赋予的庄严使命。希望我们广大金融作家们,要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金融写作者,在金融文学路上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