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杨殿梁:捕捉对生命有益的“蝴蝶”

发布时间:2019-04-19 10:18:4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陈斌

是陶醉,还是羞涩?裸躺在郁金香花丛中的夏蝴蝶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透过松开的指间,是轻轻摇曳着的牧野……一对花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那双上下舞动的翅膀很好看。她松开捂在脸上的双手,指着花蝴蝶说:“看,花蝴蝶!”于是,那对花蝴蝶也飞进了戈力的视界。他漫不经心地观赏着,说:“这对蝴蝶上下舞动的翅膀,可以在气象学上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会在北美洲卷起一场飓风……后来便有了经济学上的蝴蝶效应!”

杨殿梁

这是中篇金融小说《蝴蝶传说》开篇中的一段话。一对北方小城的出轨男女,竟然诱发了一场举世罕见的股灾,这看似荒诞的情节,读罢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留下了一串值得深思的问题。在2013-2015年赵树理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杨殿梁凭借这部作品捧走了中篇小说奖。这是杨殿梁继《国有银行》、《走活全局的棋子》、《小蔓妮的芭比娃娃》等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金融长篇佳作后,又一篇值得称颂的作品。

2017年12月2日,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暨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2013-2016)在北京揭晓。此次评奖共评出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两名,其中杨殿梁 《蝴蝶传说》名列其中。

“我是农业银行的一名基层干部,不是专业作家。拿了奖,读高中的女儿问:‘你不是骗人吧?’至今为止,我就写过这一个中篇,然后就把中篇小说奖给拿了,这或许是命运的眷顾吧。”第一次获奖后,杨殿梁曾动情地说。

现在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临猗县支行工作,中等个头的杨殿梁谦和而低调。1969年出生的他,是山西吉县人。工作之余,他沉浸在文字累积的城池中。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些细微的动作,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杨殿梁是怎样捕捉对生命有益的“蝴蝶”的?

农行情缘

30年前,商业往来的结算手段还很落后,尤其政府进行公粮及农副产品收购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供应大量的现金。粮食、棉花等各种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主要由农行承担,而农行人手不够,只能大量招聘员工,扩建机构网点。杨殿梁在这样的机缘下,迈进了农行的大门。

刚上班时,杨殿梁的工作就是收付清点零钞。在粮食、棉花收购季节,就会被抽调去粮站、花厂的结算窗口,开存单,再给粮棉农少量的现金。

“算盘珠儿从早拨拉到晚,哔哔吧吧的,像下算盘雨。”

杨殿梁说,“我们老主任平时十分苛刻,我感觉他更像一位老师,而我们仍然像没毕业的学生。他要求我们每天7点钟前必须起床,晚上9点,营业所大门必须上锁。老主任对安全特别重视,小心翼翼。”

一件小事可以改变一个人。报道杨殿梁所在的农行营业所的图片新闻被《金融时报》、《山西日报》刊登在头版显著的位置。自此以后,杨殿梁喜欢上了写稿。然而意外的是,第一篇见报的稿子《一分钱的遭遇》,竟是一个“自揭家丑”的小品文,写的是几个单位同事下班后,用一分纸币折叠纸菠萝的事儿。为此,老主任召开了内部“专题”会议,对杨殿梁提出了批评。说他思想觉悟不高,看不到“好人好事”。有趣的是,细心的杨殿梁发现,老主任批评他时,却紧绷着嘴巴,硬是没让自己笑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杨殿梁每年都能见报十数篇像模像样的稿子。再后来,他被调入支行机关,编发简报并专事单位的通讯报道工作。28岁时,开始着手工作总结、安排行长的讲话稿了。

破茧成蝶

“作为一名农行员工,写小说,算不算不务正业?很明显,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绩,肯定大于工作上的成绩嘛。赵树理文学奖拿到了,处女作《国有银行》全国新华书店上架发行后,被三十余家媒体作过推介,并且运城、临汾两市均给我颁发了当年的‘五个一’工程奖,甚至替别人还捉刀写过一个30余万字的长篇,早于此前也拿过一个全国性的文学奖,等等。而在农行,一堆荣誉证书清一色全是单位的年度先进工作者,其中有一张含金量较高一些,是上一级分行颁发的,这张证书,竟然也与文学有关。那是系统内在全省搞一项服务‘三农’的大工程,我被省行领导钦点写一个剧本,意在发挥一些推进作用吧。总归在该项惠农工程中,我本人至少在态度上作为一个积极因素,受到了上级行的表彰。这也是我在农行获得的最高奖赏!”杨殿梁说。

写作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职业理想,还是心中的文学梦?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杨殿梁心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银行家,而写小说,只能当作家。因为自己学历低,只有高中证书,如此想在求职路上得到一些认可,便想通过写小说改变一下观感,这就是我的文学动机。”曾经面对《山西晚报》记者的采访,杨殿梁坦诚地说。

杨殿梁似乎想要的职业理想未能实现,而文学创作方面却是“无心插柳”,收获了累累硕果。

“记得我在写长篇处女作《国有银行》时,还是2004年,针对国有企业转制中一些企业老板的‘原罪’问题,社会上的争议非常多,同时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都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这些都是历史性的,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我就想,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没有一部小说呢?索性我写吧。不会写,学呗,谁娘胎里出来就会写小说啊!可能由于我有这方面的生活,又长期搞文字工作,而写的那些故事,虽然多系捕风捉影,一些朋友或读者却硬要说成无风不起浪。书稿送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后,时任该社党组书记的知名出版人王俊石先生看了,说是银行、企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这样的题材很新鲜,并担着亏损的风险,力主出版,并印了6千册。两年后,我曾问过王书记情况。他说,还好,没赔钱。在小说出版难的今天,能够被百花文艺出版这样的大社推出,这让圈内的一些名家都感到难以置信。”

毫无疑问,杨殿梁创作的《国有银行》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在他眼里,觉得更像是一份工作总结。“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国有银行已经成为一段历史,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个总结。同时,我认为也是对我自己职场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蝴蝶振翅

这些年来,杨殿梁几乎每晚12点前没睡过觉。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年间,《国有银行》的初稿写了近乎30万字,同时还大大小小完成了90多个公文材料。除了总结安排阶段性会议讲话稿外,还有简报、通报、便函,甚至为已故的离退休老干部写悼词。这些年来,他感觉自己很辛苦,也很累,弦绷得很紧。

杨殿梁从2004年涉足文学至今,13年间,发表并出版的东西,加起来接近100万字。同时,办公室的文字工作仍然由他一个人承担。写小说的时间,几乎都是晚上、周末。但是,能够被圈内称之为“财经文学的代表作家”,杨殿梁觉得要感谢农行。

“经常有人问我,农行对你的文学事业支持吗?其实,能够给我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发一份不错的薪水,还有比这支持更大的吗?我写《国有银行》时,我知道几个同龄作者也出了作品,且受到的关注度不比我低,可是写着写着就没音了。后来一打听,是没饭吃了,只好先扔掉文学,谋生去了。”杨殿梁说,“我曾对别人讲过,这些年来,我写金融题材比较多,一是可能在这方面有优势,二是写这类题材的人比较少,我选择它,就容易成功。”

2017年,《小说月报》的一位编辑,在获悉杨殿梁作品拿奖后,从微信上给他发来祝贺,并夸赞说:“你写的金融小说很地道,一看就是懂门道,一定再给我们写一篇。”

“对我有知遇之恩的知名出版人王俊石,退休后,已定居加拿大。他多次叮嘱,坚持写财经、写金融。当代文坛,金融小说少,好的金融小说少之又少。你在这方面的优势,特别大!前几年,有个人问我,要想去作协当驻会作家,他可以找人帮忙,被我不假思索地给婉谢了。我不就是财经作家嘛,离开农行,也就离开了熟悉的生活,那么我还能写什么呢?去尝试一个新题材?也有人说,驻会作家,是专业作家,听起来很高大上,比在农行有面子。我说,四大名著的作者,没一个是驻会作家。呵呵,这当然是开玩笑。其实,我并不想被别人称之为作家。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行员工!我不是为了当作家才写小说的,我是以一名农行员工的眼睛,在审视社会,感悟生活。这一切,都与功利无关。不虚度光阴,才是重点。那么驻不驻会,专不专业,还有意义吗?我知道一些人,自掏腰包出几本书,再找个人引荐一下,连中国作协都加入了。都是图个虚名而已!一句话,要想得到尊重,你得拿出好作品!”杨殿梁掷地有声。

杨殿梁的处女作是在34岁时完成的,是一个25万字的长篇。两年之后的2007年被百花文艺出版社发现,2008年正式出版,当时至少有三十余家媒体发了新书推介。其间,又在《小说月报》发了两个长篇,一个中篇。再有就是写过几个剧本。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银行家,而写小说,只能当作家。因为自己学历低,想在求职路上得到一些认可,便想通过写小说改变一下别人的观感,这就是我的文学创作动机。我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就是想证明,我不比一个科班生差。我觉得这是我今生干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杨栋梁袒露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