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苏北:金融文学需凝注人心

发布时间:2019-04-12 10:46:5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方磊

险些走失的缘分

苏北学习写作,起步较晚。据他自己介绍,在高中之前,苏北就与文学没有缘,一点儿文学的爱好都没有。“我小时候也没看过文学书,高考的时候我是报的理科班,我考上高中尖子班的时候是以十七名考进去的,因为只有一个尖子班。因此相当于全校十七名。后来在尖子班成绩就往下掉,掉到三十多名。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差二十几分吧,这个对自己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

苏北,著名散文家、汪曾祺研究专家,安徽天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金融作协主席。曾获安徽文学奖(政府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入围作品等多种奖项。

苏北印象最深的,是伙伴们第一次放暑假回来的时候,穿着各个学校的汗衫,在一个废弃的公园的草地上踢球。他独自背着个书包补习。“第一年我语文考得比较差,而物理考八十几分,语文考到五十几分,反正没有及格。在没有补习之前,我还到我父亲任职的那个公社里面去当了一个学期的代课老师。学校说你哪一门差就带哪一门,我觉得语文比较差,就带了语文。带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反正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备课的教辅,我就照着那本教辅讲,反正胡乱一通乱讲,孩子们小,也好糊弄。”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苏北平和,人也风趣些,深受孩子们亲近喜爱。

一学期结束,苏北又回到县里补习,参加第二年的高考。高考的时候我语文还真考得不错,语文考了80多分。相当于良好。但是,化学又没能考好,化学只考了30几分。后来回来之后苏北就准备补习第三年再考,这个时候他感到了巨大压力。正好这时银行在高考落榜生中招人,招那种高考差几分的。苏北便去报了名,后来就到银行系统工作了。经过一个短期的培训,他便被分配到一个小镇——来安县半塔镇营业所工作。

寂寥与落寞最接近文学的天梯。到这个半塔镇上工作的时候,苏北就开始爱好上文学了。准确地说,爱好上文学,是从高考复习的一本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选》开始。这本散文选收录了刘白羽、冰心、朱自清、秦牧等作家的散文,他高考时,就将这些的人的散文背诵,或者读熟。

苏北认为金融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古老,早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的快速积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的迅速崛起,随之产生了一大批以金融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比如《金钱》《伪币制造者》。”他谈到中国在本世纪初以来,也产生了大量以经济和金融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茅盾的《子夜》,到程乃珊的《银行家》等,涌现出许多此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但他指出就总体来说,金融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其他门类相比,还不够出众,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不突出。“究其原因,我们是一个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经济金融不够发达,作家们对经济金融领域的生活不够熟悉。会写的不了解经济金融生活,有经济金融生活的不会写作。”苏北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文学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中国金融作协成立以来,金融作家积聚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一种比学赶超的态势下,涌现出一大批有质量的金融文学作品,特别是金融文学的长篇小说,苏北认为这是令人鼓励的事情,也是金融文学的幸事。“因为文学是有利于世道人心的,金融人也是人,也需要有文学艺术的滋润和熏陶。”

年轻时苏北(左)与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

金融文学生长正当时

苏北可以说是金融文学的最早参与者之一。他二十多岁即开始文学创作,而且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写作30年,参加农行工作33年,在总行、省分行、地区行、县行和基层营业所都工作过。干过十多年的审计工作,从事过秘书、编辑、记者和办公室工作,对这个行业不可谓不了解。自己也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也有一些涉及金融题材。“对金融文学,我亲历了。我深知金融文学的难处。”他感言。

苏北觉得现在应该是产生金融文学的大好时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归纳有三:一、时代呼唤金融文学。可以说,金融文学产生好作品正当其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融入国际的程度日益提高,城镇化改革速度加快,金融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中国金融业逐步规范和走向成熟,等等,这些都为金融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创作的空间。二、金融文学队伍和金融作家空前活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融系统从事文学创作的同志现在都进入中年,从精力、阅历和时间上都比过去更有条件,创作理念更加成熟;新生代金融作家从受教育程度到知识储备到各方面素养都比上一代作家要强,他们起点高,新一代金融作家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三、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头戏是农村题材,而农村题材的作品开始式微,现在许多农村题题材的作品实际上都是作家空想出来的。城市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形成气候,金融题材的创作若此时产生好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关注,产生社会影响。

“保险及银行类的写作,也是文学写作。文学和经济生活如何结合好,是个难题。文学,说穿了,还是要有生活。生活永远是文学的导师。”苏北同样谈到,现代的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创作,技术性很强,以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来进行经济、金融领域的写作,还要写出个性,写出特色,这是考验金融作家的一个课题。“金融人要共同努力,破解这一道文学难题。”他道出自己的心声。

走出金融凝注人心

为更好地鼓励金融作家的创作,出作品、出人才。苏北认为首先必须确立金融人写,写金融人这个观念。“这一点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在《中国作家通讯》上的文章《壮丽的中国金融事业需要记载和讴歌》中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者、金融作家都片面地认为只有写金融题材才被重视、才是正道,这就把金融作家的定位定狭隘了。文学首先是人学。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对金融文学的作家同志说;你们不要过分强调行业文学,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写人的。人物写出来才是文学,人物写不出来,叫什么名堂都白搭。这说得多么通俗又深刻啊!金融系统的作家也要百花齐放,每人写出自己的特色。”

苏北呼吁金融企业一定不能一味地要求金融作家一定要写金融题材。因为人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对生活的熟悉和认识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但他也承认,在金融文学的早期阶段,确立金融人写和写金融还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人过分拘泥于金融、金融题材,不利于金融文学的生长。他相信。

苏北直言,多年来自己所阅读的金融题材作品,都过于生硬,“写金融人,要么就是与企业家的勾结的关系;或者写金钱的丑陋,写婚外恋、情人;写尔虞我诈;要么就是单一的歌颂某人某事,成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而作品又线条单一,不够丰富,人物、故事都存在此问题,或者是太过激烈,不够从容,显得很假。”苏北认为,金融文学首先是文学,金融文学作品也要写得柔软,不能生硬地去写金融,“金融生活是我们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把金融放到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写,这才能写丰富,写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建议在金融文学作品中,也要多写家庭、写亲情。“一句话,是写人。这对已经有多年创作经验的金融中年作家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部分作家已有一定的创作实践,掌握了一定的创作规律。再回过头来认真地观照自己的创作,拿起自己熟悉的金融题材进行创作,已能更好地把握题材,会有一个更好的起点。”苏北直抒胸臆。

总之,苏北表示金融作家队伍首先是培养人才,产生金融作家中的社会名作家,在此基础上,优秀的、有很丰富的金融经验和生活的金融作家,写出优秀的金融文学作品。

苏北相信金融文学出大作品和经典作品正当其时。“从历史上看,重要的金融题材作品,如《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钱商》《大饭店》《航空港》《金融家》《子夜》,无不是在一个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提炼出的文学经典,现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业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各种经济和金融现象纷呈,为金融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生活源泉。”在他看来,金融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金融文学的水准和高度。“对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要大力扶持,不仅在作品的创作上提供支持,更要在作品的创作、出版、宣传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给予政策和财力上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金融文学的发展、壮大,以至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供有力的保障。”苏北热忱呼吁。

 


苏北:金融文学需凝注人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4-12

□记者 方磊

险些走失的缘分

苏北学习写作,起步较晚。据他自己介绍,在高中之前,苏北就与文学没有缘,一点儿文学的爱好都没有。“我小时候也没看过文学书,高考的时候我是报的理科班,我考上高中尖子班的时候是以十七名考进去的,因为只有一个尖子班。因此相当于全校十七名。后来在尖子班成绩就往下掉,掉到三十多名。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差二十几分吧,这个对自己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

苏北,著名散文家、汪曾祺研究专家,安徽天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金融作协主席。曾获安徽文学奖(政府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入围作品等多种奖项。

苏北印象最深的,是伙伴们第一次放暑假回来的时候,穿着各个学校的汗衫,在一个废弃的公园的草地上踢球。他独自背着个书包补习。“第一年我语文考得比较差,而物理考八十几分,语文考到五十几分,反正没有及格。在没有补习之前,我还到我父亲任职的那个公社里面去当了一个学期的代课老师。学校说你哪一门差就带哪一门,我觉得语文比较差,就带了语文。带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反正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备课的教辅,我就照着那本教辅讲,反正胡乱一通乱讲,孩子们小,也好糊弄。”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苏北平和,人也风趣些,深受孩子们亲近喜爱。

一学期结束,苏北又回到县里补习,参加第二年的高考。高考的时候我语文还真考得不错,语文考了80多分。相当于良好。但是,化学又没能考好,化学只考了30几分。后来回来之后苏北就准备补习第三年再考,这个时候他感到了巨大压力。正好这时银行在高考落榜生中招人,招那种高考差几分的。苏北便去报了名,后来就到银行系统工作了。经过一个短期的培训,他便被分配到一个小镇——来安县半塔镇营业所工作。

寂寥与落寞最接近文学的天梯。到这个半塔镇上工作的时候,苏北就开始爱好上文学了。准确地说,爱好上文学,是从高考复习的一本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选》开始。这本散文选收录了刘白羽、冰心、朱自清、秦牧等作家的散文,他高考时,就将这些的人的散文背诵,或者读熟。

苏北认为金融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古老,早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的快速积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的迅速崛起,随之产生了一大批以金融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比如《金钱》《伪币制造者》。”他谈到中国在本世纪初以来,也产生了大量以经济和金融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茅盾的《子夜》,到程乃珊的《银行家》等,涌现出许多此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但他指出就总体来说,金融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其他门类相比,还不够出众,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不突出。“究其原因,我们是一个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经济金融不够发达,作家们对经济金融领域的生活不够熟悉。会写的不了解经济金融生活,有经济金融生活的不会写作。”苏北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文学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中国金融作协成立以来,金融作家积聚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一种比学赶超的态势下,涌现出一大批有质量的金融文学作品,特别是金融文学的长篇小说,苏北认为这是令人鼓励的事情,也是金融文学的幸事。“因为文学是有利于世道人心的,金融人也是人,也需要有文学艺术的滋润和熏陶。”

年轻时苏北(左)与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

金融文学生长正当时

苏北可以说是金融文学的最早参与者之一。他二十多岁即开始文学创作,而且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写作30年,参加农行工作33年,在总行、省分行、地区行、县行和基层营业所都工作过。干过十多年的审计工作,从事过秘书、编辑、记者和办公室工作,对这个行业不可谓不了解。自己也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也有一些涉及金融题材。“对金融文学,我亲历了。我深知金融文学的难处。”他感言。

苏北觉得现在应该是产生金融文学的大好时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归纳有三:一、时代呼唤金融文学。可以说,金融文学产生好作品正当其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融入国际的程度日益提高,城镇化改革速度加快,金融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中国金融业逐步规范和走向成熟,等等,这些都为金融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创作的空间。二、金融文学队伍和金融作家空前活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融系统从事文学创作的同志现在都进入中年,从精力、阅历和时间上都比过去更有条件,创作理念更加成熟;新生代金融作家从受教育程度到知识储备到各方面素养都比上一代作家要强,他们起点高,新一代金融作家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三、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头戏是农村题材,而农村题材的作品开始式微,现在许多农村题题材的作品实际上都是作家空想出来的。城市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形成气候,金融题材的创作若此时产生好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关注,产生社会影响。

“保险及银行类的写作,也是文学写作。文学和经济生活如何结合好,是个难题。文学,说穿了,还是要有生活。生活永远是文学的导师。”苏北同样谈到,现代的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创作,技术性很强,以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来进行经济、金融领域的写作,还要写出个性,写出特色,这是考验金融作家的一个课题。“金融人要共同努力,破解这一道文学难题。”他道出自己的心声。

走出金融凝注人心

为更好地鼓励金融作家的创作,出作品、出人才。苏北认为首先必须确立金融人写,写金融人这个观念。“这一点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在《中国作家通讯》上的文章《壮丽的中国金融事业需要记载和讴歌》中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者、金融作家都片面地认为只有写金融题材才被重视、才是正道,这就把金融作家的定位定狭隘了。文学首先是人学。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对金融文学的作家同志说;你们不要过分强调行业文学,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写人的。人物写出来才是文学,人物写不出来,叫什么名堂都白搭。这说得多么通俗又深刻啊!金融系统的作家也要百花齐放,每人写出自己的特色。”

苏北呼吁金融企业一定不能一味地要求金融作家一定要写金融题材。因为人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对生活的熟悉和认识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但他也承认,在金融文学的早期阶段,确立金融人写和写金融还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人过分拘泥于金融、金融题材,不利于金融文学的生长。他相信。

苏北直言,多年来自己所阅读的金融题材作品,都过于生硬,“写金融人,要么就是与企业家的勾结的关系;或者写金钱的丑陋,写婚外恋、情人;写尔虞我诈;要么就是单一的歌颂某人某事,成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而作品又线条单一,不够丰富,人物、故事都存在此问题,或者是太过激烈,不够从容,显得很假。”苏北认为,金融文学首先是文学,金融文学作品也要写得柔软,不能生硬地去写金融,“金融生活是我们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把金融放到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写,这才能写丰富,写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建议在金融文学作品中,也要多写家庭、写亲情。“一句话,是写人。这对已经有多年创作经验的金融中年作家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部分作家已有一定的创作实践,掌握了一定的创作规律。再回过头来认真地观照自己的创作,拿起自己熟悉的金融题材进行创作,已能更好地把握题材,会有一个更好的起点。”苏北直抒胸臆。

总之,苏北表示金融作家队伍首先是培养人才,产生金融作家中的社会名作家,在此基础上,优秀的、有很丰富的金融经验和生活的金融作家,写出优秀的金融文学作品。

苏北相信金融文学出大作品和经典作品正当其时。“从历史上看,重要的金融题材作品,如《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钱商》《大饭店》《航空港》《金融家》《子夜》,无不是在一个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提炼出的文学经典,现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业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各种经济和金融现象纷呈,为金融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生活源泉。”在他看来,金融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金融文学的水准和高度。“对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要大力扶持,不仅在作品的创作上提供支持,更要在作品的创作、出版、宣传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给予政策和财力上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金融文学的发展、壮大,以至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供有力的保障。”苏北热忱呼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