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经济战争与战争经济

发布时间:2019-03-22 10:14:5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德)卡尔·赫弗里希

翻译:王光祈

出版:台海出版社

时间:2019年1月

定价:36元

德国一方面启动了国内自救,国内发明创新不断,比如从空气中提取“氮素”技术的研发成功,为军需子弹提供了原料;而在农业领域,为解决饲料的匮乏问题,攻关研发出了马铃薯脱水技术,使其可以长期保存。这项技术还拓展应用于更多的农作物中,使从前的废物成为了战时的宝贝。

□胡艳丽

《经济战争与战争经济》,出自一战时期的德国财政大臣兼内务大臣卡尔·赫弗里希之手,他既是一战的亲历者,也是制订战时德国经济政策,支撑德国在英国的层层封锁下,与各中立国进行贸易互通的主要人物。他的这部回忆录,对于当时德国在复杂战争局势中所采取的各种战时经济政策可窥一斑。

经济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针对经济利益开展的竞争角逐,这里没有硝烟,却如战争一般激烈残酷;而战争经济则是应对战争的经济,指在战时经济因军事、政治等原因而呈现出的不同于正常市场的状态,市场因战争而扭曲,也因战争而迸发新动能。在本书中,经济战争与战争经济,在一战背景下同步推进。在作者笔下,德国如同一个被英国欺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靠经济与外交智慧,巧妙与英国及一众中立国斡旋的“孤胆英雄”,虽难逃最终战败的命运,却在经济战争与战争经济中打出了漂亮的守卫战。

战争的罪恶无需赘述,是非也不在此分析,但不妨追究一下战争的根源。世界历史上大部分以政治、种族、正义、平等、自由之名发起的战争,其背后的驱动力都是利益,一战如此、二战如此,很多国家的内战同样如此。假如武力解决不了问题,那么经济战争、文化战争、思想战争必然上演。在2018年,美国针对中国悄然打响的贸易战,无疑是现代战争的一种形式,若应对不利,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如战争一般惨烈,且影响深远。

此时,回顾德国“战时经济英雄”财政大臣赫弗里希的这本回忆录,无疑有助于人们看清现代复杂国际时局下,各种经济战的实质及背后的驱动力量,以及战局之下经济的种种形变。

一战时,英方为了围困德国,切断其与周边中立邦国的贸易往来,行非常之举,实行了严厉的“海禁”。德国一方面启动了国内自救,国内发明创新不断,比如从空气中提取“氮素”技术的研发成功,为军需子弹提供了原料,而在农业领域,为解决饲料的匮乏问题,攻关研发出了马铃薯脱水技术,使其可以长期保存,这项技术还拓展应用于更多的农作物中,使从前的废物成为了战时的宝贝。在行将穷途之际,一个国家的创新智慧被点燃,并且在战时积累的创新成果,还成为战后复建的重要力量,或许这是人类独有的黑色幽默,置死地而后生。

另一方面,德国利用周边国家需要德国煤炭、药材等弱点,暗中加大与各国的贸易联系,架空英国的封锁。另外,为了调配有限的国内资源支持战争,德国采用“经济效率原则”停产了一切小工厂,专用大工厂生产;不再允许民间商人与中立国进行贸易,输入输出由国家集中监管。虽然此举制约了民间的商业获利空间,但国家却在对外贸易中拥有了与他国谈判的筹码和话语权。

战争经济之下,小企业、私营业主的利益往往成为了牺牲品。但此中有一个例外,为了抑制市场上飞速上涨的纸价,保证报馆尤其是中小报馆的生存,政府出手平抑纸价,同时,成立了“德报战时经济处”,对报馆用纸实行分级限制,争取报界在战争环境中能够共生,进行新闻传播报道。虽然此方法,遭到了报界部分人士的攻击,但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人能提出更妥善的保护报业平衡用纸的方法之道。报业,虽不直接生产任何物资,但在战时,其能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综上,创新的力量,不仅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守卫国家安全,与他国进行外交、谈判的重要武器;而“资源”,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是影响战争走势的筹码。如何令有限的资源在关键时期效用最大化,考验着战争指挥者运筹全局的能力。而德国的战败,与德国资源供应链的断裂不无关系,这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在战争与生产之间,并没有万全之策。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经济战争,还是战争经济都牵一发动全身,德国非常时期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措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生产生活,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被牺牲了。某个政策的制订,便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失业;征兵服役措施的微调,也可能影响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赫弗里希拼尽全力,也无法避免来自各个层面的指责,而出于战争保密性的要求,他又无法对国民尽数公布“底牌”,以防敌对国见招拆招。不论如何努力,一代“经济枭雄”面对捉襟见肘的资源窘境,难免英雄气短,而德国在一战中的大败局已定,终是回天乏术。

经济是战争的导火索、助推器,也是战争的终结者。有利益当前,群雄蜂拥而至,各显其能,不择手段;经济能源不断供给,战争便愈演愈烈,当人力、物力耗尽,也必是战争终结之时。一战、二战硝烟已远,但余波未尽,伴随科技的升级,未来的战争将更加复杂。和平需要维护,战争也无法以单方的意志为转移,了解战争、思考战争,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形式的战争,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历史镜鉴。

《孙子兵法·谋攻》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时代在进步,或许“屈人之兵”,也未必尽善,化敌为友,强强合作,利益共享,当是全球化时代的善选。当然,化敌为友,强强合作的前提是,自己要有强大的国力,除了诱人垂涎的资源之外,还要有更多可供合作可平衡各方关系的技术力量、文化力量、军事力量,以及以综合国力为支撑的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