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生命絮语:利己与利他

发布时间:2018-11-28 11:49:4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文/杜亮

最近这几年,一个形容人的文雅说法会时不时被人提起,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由著名学者钱理群提出的,原话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很明显,钱先生是针对教育的一种不好的导向说的,最终的落点是在“精致的利己”的人身上。他说,这种人表面上看没毛病,但是毒害却要比那些贪污腐败的人更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看就不是什么好名词,也有人将其恶意利用,用于批驳某些大公司。其实大谬。“利己主义者”,一个形容人的名词,怎么可以用在一个社会组织头上呢?不过,它确实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做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应该利他,还是利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朱俊生教授对此有个精妙的说法,做企业就是要有“利己之心,利他之行”;或者说,从利己之心出发,做的都是利他之行。比如蛋糕店,主观上老板赚取了利润,但客观上却满足了顾客的食欲。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可以说,“利己之心,利他之行”是商业社会运行一个基本法则。但凡从事商业,概莫能外。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从人利己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以及追逐利润的企业主产生的必然性。但他还有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却鲜为人知。在这本书中,他从另外一个维度思考人性,从人对于私利的克制、进一步发展出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一个人同时阐述利己与利他的重要性,这种看似的矛盾被称为“斯密之谜”。

中国人的传统是不太讲究利己的,或者说中国人传统上更强调集体主义。所以说中国的商业一直不太发达,直到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进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才开始孕育。没有利己之心,哪里有发展商业的动力?但是,图有利己之心,岂不是成了商业的奴隶么?但是,光有利他之心,商业持续亏损、发展不下去,岂不是枉然一场吗?

前面所说的企业,泛指商业企业;当然现在还有一种企业,叫社会企业,它就要求利他优先。比如,我曾在本专栏提到的“办个公共食堂”的事,就必须以利他为出发点。至于将利他做到极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相信那是极少极少数,也不在本栏目的探讨范畴中。

大部分情形下,我们做企业,都要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是利己优先,还是利他优先:利己优先是商业企业之道,利他优先则是社会企业之道。其次,需要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求得一个平衡。

还拿那个农村公共食堂为例,如果向老人每餐收取10元,大概老人都能接受,但我必定是亏的。如果是以利己之心优先为目的,我就肯定不做了。可是笔者是以利他之心优先来做,就会想其他办法来弥补这个亏损,比如找政府的钱,慈善机构的钱,甚至专门的社会投资的钱,来让这个食堂能够持续运营下去,让老人能够吃得安心,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