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反“金融战争”唤醒金融意识

发布时间:2018-11-23 10:22:10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李翀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时间:2018年4月

定价:69元

□刘英团

“除了意识形态的战争……不管是公开还是荫蔽的,战争的最终目的几乎都是掠夺财富……(而)金融战争是最‘合法’的掠夺别的国家财富的重要方式。”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翀教授所言,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国金融殖民帝国的生存方式。在其新著《金融战争:金融资本如何在全球掠夺财富》中,他不仅分析了1992-2017年间所爆发的6次金融战争的前因后果,还结合中美贸易回答了一些热点问题,这不仅使我们更清楚中美贸易争端的来龙去脉,也使我们更好、更理性的审视世界经济将如何地演变。

围剿英镑

正如战争有多种形式,金融战争也有多种形式。阻击战就是金融战争的一种形式。英国是欧洲大国,曾经是世界上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和金融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金融法律和大批优秀的金融专家。但是,再凶猛的狮子也经不住“狼群”的围攻。1992年,欧洲共同体十二国外交及财政部长共同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条约规定,欧共体各国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欧洲中央银行”。“当年‘日不落帝国’所建立的英格兰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300多年来不知道经历多少风险,美国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不过是英格兰银行的晚辈和门生……”,英国很清楚“欧洲货币机构”不过是“德国中央银行”的代名词。所以,英国选择“有条件”的加入欧盟组织,即“不参加统一的欧洲货币”。正如李翀教授所言,英国的决策很正确,因为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也因为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施莱辛格(Helmut Schlesinger)并不喜欢欧洲货币单位的名称,甚至更愿意把欧洲货币单位称为马克。所以,即便英镑被围剿,就算有再多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都围着他磨破嘴皮,他大概也不会用降低马克利率的方式来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

在金融市场上,常年蛰伏着一群能量巨大却颇为神秘的金融投机家,他们就像见了血的鲨鱼一样,随时都在伺机而动。1992年9月9日,投机者对意大利里拉进行了试探性攻击。仅仅3天,里拉汇率就彻底跌破了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下限,“欧洲货币体系联动浮动汇率机制从意大利这一角被彻底的撕开了。”施莱辛格被迫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8.75%降低到8.25%,这是德国5年内首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但是,一场更大的风暴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刮起。英镑汇率的少许逆转赶不上施莱辛格的一篇访谈。施莱辛格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德国金融报刊《商报》采访时暗示,对欧洲货币进行广泛调整比单独对里拉进行调整要好,他认为“英镑的贬值不但应该而且必然”。施莱辛格的讲话等于在呼吁英镑贬值,他先前的公开声明已经引发对里拉的攻击,现在直接对英国下手了。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终于等到了他守候近两年的进攻信号,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落到了英镑的肩膀上。9月16日一天,英国政府连续两次提高利率,却依然无法挽救颓势,英镑被迫宣布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在这场英镑阻击战中,索罗斯赢了10亿美元,加上里拉和其他投机,大约赚了20多亿美元。当然,不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赚了钱,许多参与英镑投机的对冲基金及从事外汇交易的商业银行也从英镑危机中赚到了钱。索罗斯甚至还成了英雄,一些英国人还幽默地说,“保佑他,如果他从我们愚蠢的政府手中获得10亿美元,他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了。”

做空泰铢

“世界已经进入虚拟经济时代,金融资本一旦通过‘狼群效应’形成一股势力,将势不可挡。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尚且如此,何况广大的中小发展中国家。”正如李翀教授所言,阻击英镑之后,索罗斯又把目标瞄准了泰国。泰国曾有“亚洲四小龙”之称,后因房地产泡沫、经常项目的严重逆差以及采用了刚性较大的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和仓促的金融开放,所有的问题撕绞到一起,泰国的经济陷入了长期危险境地。由于未能按期偿还的房地产贷款开始增加,商业银行因现金周转困难而引发挤提风波。为稳定泰铢汇率、拯救泰铢呈颓势,泰国央行试图用提高泰铢利率的方法来避免泰铢汇率贬值。但是,正在严密注视着泰国经济变化动向的对冲基金嗅到了血腥味。索罗斯决定对泰铢发起一次试探性的攻击。1997年2月,量子基金首先在外汇市场上散布谣言,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明确要求泰铢贬值,泰国外汇市场顿时炸了锅。为稳定泰铢汇率,泰国央行耗费了20亿美元,才将这场规模不大的风暴平息下去。6月,索罗斯再度向泰铢发起猛烈进攻。7月1日,泰铢跌破28泰铢兑换1美元的汇率。索罗斯和其它国际投机者赢了,量子基金获得了至少3亿美元的收益。这股飓风还席卷了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林吉特无不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索罗斯做空泰铢后转战香港,也因为这次事件直接引爆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冲基金等投机者一直都在赌人民币汇率升值。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对冲基金公开地多次在离岸市场上阻击人民币。2016年发生的人民币阻击战,就是在离岸市场进行的。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疲软以及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人民币兑美元趋向贬值,克伦特顾问基金(Corrente Advisors L.L.C)创始人哈特(Mark Hart)嗅到了中国外汇市场的投机机会。在《金融战争:金融资本如何在全球掠夺财富》中,李翀教授不但以翔实的数据论证了哈特、索罗斯们试图“做空人民币”整个过程,还详尽的解读了“热钱”对人民币的围追堵截。李翀教授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没有受到“热钱”的破坏,中国也没有因此而发生金融危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但“热钱”的流动已经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世界现象,人民币阻击战在未来还会发生,这就既需要国家货币当局积累经验,减少“热钱”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影响,更需要长时间保持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制,并探索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魔鬼还是天使

“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正如索罗斯所言,对冲基金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它们是唯利是图的资本的化身。金融资本通过金融战争来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不是在于它的道德低下,而是在于它追求利润的本质。除了做空人民币,“索罗斯们”也“吃窝边草”。就在去年,索罗斯在去年年底买入了美国国债,做空了原材料生产国股市。究其本质,金融资本之所以能够通过金融战争来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是由于现代经济是虚拟经济。在书中,李翀教授还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透析了资本投机者的本质:“对冲基金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但是它会使本来不一定发生的金融危机成为现实,或者加剧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程度。”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出现问题是很难的,但是政府通过对经济的调节不让这些问题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是可能的。”正如李翀教授所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日益显露出来。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处于强势,而发展中国家则要相对弱势一些,它们在得到小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担着大部分的风险。也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须要学会与国际资本打交道,一是要利用国际资本服务于本国经济,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二是还要提防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防止国际资本聚集和逆转对本国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三是推动改革,勤练内功,以确保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而言,不但要通过金融制度改革完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规则,还需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监控。如果过于注重速度而忽视了健康,在投机性的国际资本的冲击下经济大幅度的倒退,再高的增长速度也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