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重疾不重”医•保国际对话召开 重疾险如何从红海变蓝海

发布时间:2018-10-31 11:05:40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王方琪

10月27日,2018年“重疾不重”医•保国际对话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医学界、保险界的160多位学者、企业高管,参加了活动。“重疾不重”理念的首倡者丁云生表示,帮助保险消费者做好风险管理,这是把重疾险从红海变成蓝海的方式。

中国市场目前正处于保障型保险需求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未来重疾险的营销究竟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此,丁云生提到,保险本质是风险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经济补偿,所以保险有两个社会职能,一个是风险管理,一个是财政补偿。“我们那么多代理人卖的产品都一样,为什么你卖得好,他卖得不好?”

丁云生指出,销售重疾险的业务优势不是经济补偿,而一定是风险管理。为什么癌症不讲治愈率,而讲五年生存率?如果重疾险只是管医疗费用,事实上癌症患者出院之后不能治愈,要挺过五年才叫临床治愈。癌症发现得早与晚是不一样的,按照重疾险赔付并不是说晚期才赔,而重疾险只要是癌症,不管是早中晚赔付是一样的,所以,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帮助客户做好健康管理,不得重症,得了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才应该是重疾险的存在意义所在。丁云生表示,因为百万保险及银行业的伙伴们,重疾不重理念得以走进千家万户,因为有各位医生们的辛劳付出,让重疾变得不重更加成为现实。

华北理工大学副书记朱勇表示,“重疾不重”作为华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在丁云生的带领下,在医疗与保险的结合上,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社会作用。朱勇表示,丁云生奖学金的设置,也为医疗和保险领域的教育作出了贡献,并代表母校高度赞扬了丁先生的利他主义精神。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健康医疗中心,物理医学与康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尚明谈到,肿瘤康复就是提供帮助癌症幸存者获得和维持尽可能高的机体的、物理的、社会心理的、职业的等功能,并阐述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谢涌泉做了题为“心脏病的防治新进展”的演讲。他提到,以前做心脏手术,大部分手术都是要开胸的,而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心脏手术不用“开心”,病人就可以很开心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杨雷在题为“透过数据看恶性肿瘤的防治”的演讲中提到,美国和中国的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同,医疗水平的差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癌症构成不同等其他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楚长彪分享了主题为“神经系统重疾的诊断与治疗”,他提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直接原因。对于如何驾好降压、降脂、降糖这三驾马车,预防神经系统疾病,楚长彪做了详细的阐述。

“健康管理不单纯是一种服务手段,而是健康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领域。”在健康管理方面,早在2004年德国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所有的健康保险必须有健康干预。来自德华安顾的殷晓松结合他丰富的专业背景,解读了德国健康险体系的市场情况,以及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为寿险业插上翅膀。

医学的进步不仅取决于医生水平的进步,医疗设备越来越精细化的发展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PET-CT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霍力发表了“PET-CT的原理和医学案例”方面的演讲。霍力主任提到“肿瘤到底在那儿,需要用PET-CT的检查方法进行全身寻找。”

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除了常规的手术治疗,被称为“绿色疗法”的支气管内镜治疗也因为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而被广泛关注。煤炭总医院的气管镜介入治疗一直走在专科医疗技术的前沿。来自煤炭总医院的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陶梅梅分享了《支气管镜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重疾不重”医·保国际对话的交流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和观点的交流,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展望。半个多月前,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公布,让“细胞”再次成为了焦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峰带来了“透过2018诺贝尔医学奖展望未来细胞的治疗”的分享。干细胞疗法在不同的领域里面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算师是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师,同时,再保公司承载着保险公司的风险,他们对健康险的看法有着决定性作用的。来自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晖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健康险负责人王校复,进行了一场精算师之间的对话。王晖女士认为,“重疾险真的是越早买越好,我觉得未来价格肯定上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