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感悟重疾险

发布时间:2018-08-01 10:13:4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翁登朝

最近,笔者认真阅读了《重疾不重》一书,引发了对重疾险的一些感悟。笔者认为,美好的人生不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也依靠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而保险则是社会为个人准备的守夜人。

重疾险保的是重大疾病后的收入损失。对于高收入人群,医疗费用的支出并非太高,但这是建立拥有稳定收入和一定储蓄的情况下。重大疾病治愈后,病人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调养生息,不能过度劳累,重疾险担保的就是重疾患者治愈后的五年经济收入。对于低收入人群,医疗险往往不能完全覆盖其医疗费用支出,由于重疾险是确诊患病即可赔付,在索赔上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灵活支配保险金额,因而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但重疾险又不仅仅是对病后收入的担保,它同时也是对病人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担保。在重大疾病治愈后,病人需要时间去调养休息,但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却要求病人在病后重新投入工作。重疾险的起源便是一位病愈后的母亲为了子女的教育立即投入工作导致病情复发去世。由此可见,重疾险实质上是对病人社会生活的保障。重疾险看似仅仅提供替代性的收入来源,只对病人的经济生活负责,但经济生活同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重疾险也在为病人的社会生活负责。

重大疾病治疗期间,除了经济上的援助外,社会关系的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亲戚、朋友、同事往往会给予帮助、关怀和慰问,但在疾病治愈后病人很难再度寻求帮助,这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心理因素。重疾险则给了病人一份底气,病人不必依赖亲友的援助,甚至在必要时还能够给予亲友帮助。即使重疾险不能帮助社会关系体系的建立,但它却使得重大疾病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它可以让那些爱你的人免受伤害,让那些你爱的人多一份温暖。与此同时,你的生命就是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的最好的馈赠。只有病人完全康复度过五年存活期才能更好地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履责。而重疾险就是为了让你心无旁骛地度过这五年,陪伴着你和你的家人,让五年时光变得匆匆,让五年时光里充满阳光,彻底赶跑病魔带来的阴霾。

医学上证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治疗和康复。重疾险让病人在康复期间不必为生活而奔波操劳,得以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陪伴家人和朋友,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康复,提高五年存活率。所以,有重疾险的病人在存活率上相比没有重疾险的病人要高。

许多人对重疾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医疗保险的补充上,并想当然地认为重大疾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然而事实却是现代人的重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家人朋友里患重大疾病的例子屡见不鲜。重大疾病的诱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不规律不健康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此外还包括有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上辈或上上辈就罹患过重大疾病。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同基因有着密切关联。重大疾病就像一颗埋在基因的炸弹,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地倒计时,一旦它爆炸了,伤害的不仅是个人还是整个家庭。因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并非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真正应该去做的,也是个人应当有意识地去防范,不仅仅包括生理层面的防范,还要作长远的打算,在经济乃至社会生活层面进行防范。

上述对重疾险的论述还停留在个人层面,从总体层面看,重疾险也是对社会总体医疗费用支出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福利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从扶贫角度看,因病入贫是贫困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往往从医疗保险角度去解决,但往往忽略了贫困的原因不仅仅是高额医疗费用支出,还包括失去劳动能力带来的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而这一原因不仅仅存在于疾病的发生阶段,还在于疾病的康复治愈阶段,而这部分恰好是公共医保覆盖不到的区域。重疾险则是针对这一医保范围的空白的补充,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政府会给予重疾险一定的保费补贴,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但重疾险仍将是主要的保障手段。从社会公平层面看,重疾险事实上也是对他人献爱心的方式,也许投保人足够幸运,一生无病无灾,但总会有少数人年纪轻轻就遭遇不幸,饱受病魔折磨。投保人的付出不仅仅是对自身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少数不幸者的奉献,希望那些从重大疾病中挺过来的病人能够勇敢地活下去,重拾未完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