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类对月亮的想象与真实接触

发布时间:2018-07-13 08:55:5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英) 扎克·斯科特
翻译:陈朝
出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时间:2018年7月
定价:118元

□林颐

第一次知道“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慷慨陈词,“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他是第一位踏足异星球的人类,同行的还有他的伙伴阿尔德林。他俩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做了一些科学考察和仪器部署,然后在离开之前,留下了一面美国国旗和一座纪念碑。时为1969年7月24日。

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重要时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月亮神,古希腊神话里的阿尔忒弥斯永远纯洁,古埃及神话里的月神贝斯特是一只神秘的猫,古印度神话里的苏摩兼职药神,他的佳酿可赐予饮用者以永生之力……在我们中国,大家最熟悉的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就是“嫦娥奔月”。人类对于月亮的想象与向往,亘古有之。

小时候,我们都曾躺卧凉席、仰望星空,想象:月亮上到底有些什么呢?

人类第一次真正地近距离接触月球,根据“阿波罗”11号反馈回来的信息,阿尔德林将他眼前的景象描述为“壮丽的荒凉”。这可能与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但这就是事实。这次考察还扫除了人类许多想当然的误解。我记得,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描述月球表面布满了厚达一二十米的尘埃,以至于想要在月球着陆的太空船沉没其中,不见踪影。那篇文章写于1958年,理论根据来源于当时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戈尔德认为,月球引力会吸引太空尘埃,并且微流星撞击月球表面所产生的热也会导致积尘。11年之后,“阿波罗”登月成功,发现之一就是,真空状态中的尘埃与空气状态中的尘埃的状态有很大差异。所以,阿西莫夫关于太空船滑落密布的尘埃而遇难的想象是不可能的。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对于“阿波罗”的了解,大概也就仅此而已。我们只知道美国人率先登上了月球,做了一些考察,带回了一些月岩,但我们不知道,这次登月计划在什么背景下展开,做了哪些准备,航天器的装置是怎样的,根据什么标准选择宇航员,等等。那些并不是非要知道不可。如果有机会了解,想来也是颇有趣的。

美国科普作家扎克·斯科特的《阿波罗:一部看得见的航天史》,文字浅显,搭配近200幅插图,回答了上述问题,作为图文并茂的浅科普读物,能让大众全方位大致了解“阿波罗”。

譬如,既是“阿波罗”11号,那么,这个编码意味着的其他计划是怎样的呢?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事实上,“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运行到1972年,第一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号设定在1967年1月27日,弗吉尔·格里索姆等三名宇航员殉职;“阿波罗”11号是第五次载人任务,这次成功通过电视摄像永载史册;“阿波罗”17号是最后一次任务,1972年12月7日,罗纳德·伊文思创下在月球轨道连续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这次登月带回了大量的标本,并通过穿越引力仪进行了引力测试和地质构造测试。

阿波罗计划为什么成功?作者揭示,“巨大的技术跨越,海量的资金支持和人数众多、技术高超的工作团队都是使计划成功的重要因素”,“‘阿波罗’计划拥有的资源投入是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能提供的最大的投入。在鼎盛时期,它共雇用了40万人,前后花费了240亿美元,可折合今天的1100亿美元。”美国为何舍得如此巨大投入?这与当时的冷战背景息息相关,因此,随着冷战的冷却,“阿波罗”就在70年代谢幕了。

“阿波罗”的科学意义固然非凡,但是,整个计划的直接效益不能马上显现,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让许多美国纳税人尤其资本家很不满意。这同样正是目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在美国没能实施的原因。早在1984年,里根当政时期曾经批准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计划,克林顿也曾试图支持这一计划,但都因为国会的反对而放弃。原因很简单,初步建造经费就预计需要90亿美元。超导超级对撞机计划取消,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为时下唯一的极高能加速器。用于暗物质研究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花费惊人,的确要慎重决策,当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至于因此而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