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种令人敬仰的职业

发布时间:2018-06-01 15:58:14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编写:上海市档案馆

主编:朱纪华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时间:2017年11月

定价:360元

□童伟明

收到上海市档案馆张姚俊先生寄来的新书《我们的故事——精算师在上海》,有着意外的惊喜。去年春,在上海市档案馆参观过与本书同名档案文献展,当时就感到很震撼。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翔实的内容,回顾了精算师职业传入上海及其成长的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上海为中国精算师教育和职业体系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这回再翻阅这部精美的大型历史图册,更大容量的史料、全面展开的叙述、疏放大气的版式都不由得令人赞叹。无疑,这在中国精算史研究方面是破天荒的。

上海市档案馆史料丰富名不虚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其“冰山一角”。我们在推进中国保险史志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其大力支持和帮助,并达成了汇编上海市档案馆保险史料的合作意向。金融档案是上海市档案馆重要的馆藏特色,3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的档案文献是当年中国乃至远东金融中心的记忆宝库,仅1949年前形成的金融历史档案就达7万余件,其中大量民国时期保险史料在中国保险史志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是中国精算职业的发源地,是当代中国精算教育和精算科研的枢纽,也是精算实务开拓创新的桥头堡与试验田。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第一位华人精算师,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精算专业组织,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精算专业刊物、第一个以精算为主题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与中国精算业相关的许许多多的第一都在上海诞生。了解精算师在上海,便可参悟精算师在中国。上海在中国精算史上留下了最浓重的墨彩。

精算师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近250年历史。1756年英国数学家詹姆斯·道森(1705-1757)首次提出应按投保人的年龄和保额收取保费,并将1693年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哈雷创制的生命表改进为人寿保险公司公平收费的依据。1774年,学医出身的威廉·摩根(1750-1833)进入英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学徒精算,一年后被正式任命精算师,成为世界第一位精算师,自此,英国保险与年金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员有了对职业身份的认同。

1805年,西方保险从广州舶入。1843年,伴随上海开埠,中国的保险中心由广州转向上海。1853年,英商永福人寿(现译标准人寿)在上海委托公裕洋行代理寿险业务,由此人寿保险登陆上海。起初,因没有华人生命统计数据,寿险业务只承保外国侨民。1900年,永福人寿依据1888-1890年的统计资料,率先制成华人生命表,精算出华人寿险费率,次年华人寿险业务开始起步。

1912年,吕岳泉等创设了中国第一家纯粹民族资本的人寿保险公司——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聘用外籍精算师郁赐和第黼礼负责精算业务,并借此培养培养自己的精算人才。经乾堃、周大伦脱颖而出,成为目前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从事精算工作的华人,中国精算职业发展史拉开序幕。

1930年代是中国精算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期。以美国留学归来的陈思度、陶声汉、李守坤为代表,开启了中国寿险精算的新时代。尤其是陈思度,被誉为“中国精算师之父”。1936年6月19日,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寿险组精算委员会成立,陶声汉当选主席委员,成员有陈思度、李守坤、郭琳天、杨士璟、霍永枢、Mr. J.Lutitt,这是中国最早的精算职业组织。

为了造就寿险人才,1924年1月华安合群专设人寿保险函授科,为现代中国保险精算教育的起点。1946年7月,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增设保险系,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保险专业系科,该系开设了保险数学,中国保险精算专业教育从此兴起。1946年10月,数学家周绍濂编著的《人寿保险计算学》在上海出版,至此中国有了第一本寿险精算专业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财经学院保险系教师李志贤于1954年根据《苏联国家保险》,编写了新中国第一本精算专业教材——《保险数学》。1958年底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精算教育归于沉寂。

伴随改革开放,1979年国内保险业恢复。1982年4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刊印了陶声汉编撰的《人寿保险数学浅释讲稿》,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精算专业教材。198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学会共同刊印沈才伯著《寿险数学》后,保险精算逐渐重新受到业界重视。

今天,在中国精算师已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职业,被视作协调和平衡社会经济运行的“首席提琴”。一个没有职业精算师的保险公司,其险种不可能赢得社会的信赖,更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创新产品。资深精算教育与研究专家谢志刚教授认为:“精算是一种职业制度,这种制度能够通过技术和制度规制来保证所有参与者和相关利益方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我们的故事——精算师在上海》不仅是一扇了解中国精算史的窗户,更是一部严谨展示中国精算历程的图史。感谢上海市档案馆在中国保险史志研究领域填补了一块空白。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