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民国时期“险刊”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8-02-23 09:48:08    作者:陈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陈斌

报刊是很好的大众媒介,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效的传播平台。民国时期的保险业,创办了不少的保险报刊,用以推广和宣传保险事业,普及社会保险观念,运用广告宣传,利用名人效应,刊登群众喜闻乐见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巧妙引导和传播保险理念和知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一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保险报刊有:《人寿》季刊、《寿险季刊》与《寿险界》、《太安丰保险界》与《保险界》、《保联》月刊等。

宁绍人寿出版《人寿》季刊

《人寿》季刊于1933年4月10日创刊,由胡詠骐创办,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出版。在胡詠骐撰写的《发刊词》中,确定《人寿》的宗旨有三:一是“宣扬寿险之真意,并唤起国人认识寿险为人生之需要”;二是“报告公司之状况,联络保户之谊愫”;三是“同人砥砺攻错之借镜,俾可入手一篇,作业务之遵绳,作文字之消遣”。

《人寿》

《人寿》,大32开本,每期20页,免费赠阅给保户和公司员工。其栏目依据宗旨设置,前期有:《论坛》、《业务报告》、《保户园地》、《同人讨论会》、《专著》、《杂载》、《艺林》等;后期固定为:《业务报告》、《保险论坛》、《寿险讲座》、《健康常识》、《赔款征信》、《条文释意》等。

浏览《人寿》季刊的内容,突出的特点有:一是善打“名人效应”牌,借以提高影响力。每期刊头由社会各界名流题写,卷首有一幅名人题词,开篇“论坛”一栏由名人撰写。例:该刊第二号,刊名“人寿”二字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题写;卷首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题词:“保障个人生产,促进社会安宁”;“论坛”是由上海市商会主席王晓籁撰写的“人寿保险在工商界的贡献”一文,该刊还着重注明作者系“本公司被保险人之一”。该刊第四号,刊名“人寿”二字由著名经济学家陈光甫题写;卷首有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的题词:“有备无患何用不藏天保定尔俾尔寿而康”;“论坛”是由徐源泉将军撰写的“人寿保险与复兴中华民族经济”一文。

二是从内容上多角度向保户推介或传递信息。每期目录上方,设有固定栏目,将公司董事暨监察人、总公司职员和各埠营业部经理、业务员的名单公之于众。定期公布公司的年度“业务报告”、“业务进展统计”、“公司资产负债表”、“保户受益人分类表”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查核本公司账目证明书”等,向保户反馈经营状况。《保户园地》“本栏专载有关保户权利之文字,如蒙保户诸君,宠赐鸿教,俾可纠绳衍谬,树立巩固不拔之基础,是正不仅为诸君自增幸福,而本公司亦窃与有幸焉。”例如:第七号刊有保户盛清诚写的“人寿保险给我的影像”、张素民写的“我们为什么要保寿险”等文章。经常刊载保户获得赔偿以后的“鸣谢赔款迅速”的署名来信,借助客户之口进行宣传保险公司,而不是王婆卖瓜。

三是让刊物成为公司员工的园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我公司赖有三种人力,即董事会居高指导,内部职员忠职管理,外勤人员展业服务,秉此三种力量,因得人定胜天,业务日昌”。栏目“同人讨论会”、“同人著述”等,就是为反映员工的工作心得和交流经验而设。

四是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纷呈。《海外缤纷录》传递国外保险信息、故事等内容,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艺林》、《特载》是发表文艺作品的栏目,其娓娓道来的小说,最后都回归到动员投保这个主题;《诗词漫谈》选取脍炙人口的名句,作者都将其与“保险”勾连起来;《图画展览》一栏,图片介于插画与漫画之间,宣传保险的文字简洁而优美,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例如:该刊第三号第8页图画“人老珠黄不值钱”,图中:“一耄耋老人,拄着拐步履蹒跚。”图下配文:“人到晚年,成了人们的赘疣,苟不早谋养老保障,岂非将沦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图悲伤’的境地。”

《寿险季刊》与《寿险界》

《寿险季刊》由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于1933年4月创刊,1934年3月出版第4期后,更名为《寿险界》。1932年9月,张似旭倡议发起组建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得到华安合群保寿、中国、友邦、泰山、四海、宁绍人寿、先施人寿等经营寿险保险公司的积极响应支持。在成立大会上,七家创始成员的保险公司代表一致推举张似旭担任社长。

《寿险界》

试以《寿险界》第二卷第一期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卷首是徐新六先生的题词:“生活日高,处世日难,非有稳妥可靠实际上之准备,不足以适合吾人个人与家庭之需要。近代人寿保险事业之发达,即为适应此种需要而起之社会制度”。天顽先生撰写的文章“人寿保险科学的研究”,开篇写道:“人寿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在消除危险,和变无定为有定……”;郭佩贤先生的文章“人寿保险的效用”,开篇写道:“人寿保险本来是以保障家庭幸福为最初目的,演至近世,人寿保险制度的效用愈加扩大,不但成为个人与家庭幸福的源泉,也是维护合伙或公司事业发展的途径……”;李百全的文章“寿险营业今后应有之努力”;立凡翻译的文章“美国之团体保险事业”;秦小村的文章“十年来德国人寿保险事业”;郭涤正翻译的“夏威夷群岛之保险事业”;坚志翻译的“日本人寿保险事业之发展与近况”、“意大利社会保险事业之状况”;张似旭先生的文章“节俭和国家前途”,文中谈节俭、储蓄与人寿保险的关系。其他栏目还有:业界消息、延寿秘诀、一字评、漫画一束、广告等。

上海沦陷后,张似旭在《大美晚报》上严厉揭露谴责日伪当局暴行,因而招致日伪当局忌恨。1940年7月19日,张似旭在上海静安寺路被76号特务暗杀身亡。《寿险界》于1935年6月出版第3卷第2期后停刊,总编辑郭佩弦旋即应聘创办《太安丰保险界》。

《太安丰保险界》与《保险界》

1935年10月10日创刊的《太安丰保险界》半月刊,由上海太平安平丰盛保险公司总经理处创办。上海太平、安平、丰盛,最初是三家独立的保险公司;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应对保险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三公司于1935年5月“联合为一体”,“组织总经理处,以统管三公司业务”,并“为研讨保险原理,改进实务之计,发行本刊”。

《太安丰保险界》

《太安丰保险界》为大32开本,每期16页,公开发行。其总编辑郭佩弦。办刊宗旨:“本刊之使命有三:曰研究保险学理;曰阐扬保险利益;曰推进保险事业”。其栏目有:《短评》、《保险论坛》、《研究》、《保险法言》、《研究》、《译述》、《特载》、《调查》等。另外穿插有《保险情报》、《国内外半月大事记》等小栏目。

《太安丰保险界》刊名由近代著名书法家谭泽闿题写。试以该刊民国25年10月1日出版的“特大号”为例。开篇为:“本刊周年纪念感言”,文中写到:“急影飚驰,赤波电射,本刊出世以来,不觉一稔与兹矣。值兹令旦,不能无词,爰述所感,以资蒭献……复创办是刊,勉效前驱,籍资提倡。一年以来,凡关于保险学理之研讨,保险契约之解释,保险名词之翻译,保险事业之开拓,莫不旁征博引,爬梳析解,俾可为研究保险者之津梁,便于从业员之考镜。幸蒙社会各界之爱护与期许,爱读本刊者日见增加,或宠赐鸿文,或广为绍介。慰勉有加,益深感奋……”;“保险论坛”一栏刊有王效文撰写的“保险法中之特约条款与保障特款”;“研究”一栏刊有“火灾保险中之几个名词”一文;“译述”一栏刊有“近年英国保险事业之发展”等。

1939年1月1日,《太安丰保险界》更名为《保险界》。该公司总经理协理王伯衡撰文《保险界之新使命》,回顾发刊历史,说明更名原因:“出版以来,备荷各界赞许,颇不以鄙陋为嫌,良为深幸。顾吾国保险事业向无定期刊物,保险界实为大辂之椎轮。际此战云迷漫之秋,仍能继续发行,可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者,诚为难能可贵已。今自第5卷始将太安丰三字删除,直名之曰保险界,扩充篇幅,增加材料,此不可多得之刊物。自今以后,变一家之言改为中国全体保险业所有,发扬而光大之……”

据查阅,该刊最后1期是1942年初发行的第8卷第2期。时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可能迫于形势无奈停刊。

《保险季刊》

由中国银行总经理、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汉章倡议发起的中国保险学会,于1935年8月3日成立。该学会汇聚了上海保险界的专家和学者。《保险季刊》于1936年9月创刊,刊名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题写。宋汉章撰写的《创刊词》:“……环顾国内保险定期刊物,寥若晨星,本刊之产生,必有其重大意义与必要。不惟业斯者籍可沟通声气,灌输新知,以达事实与学理互相印证,共作进一步之切磋。即各界人士对于保险事业,亦可因此而获正确之认识,加强其信仰,以收事业推进之进效……”。“编辑语”中说,“本刊以研究保险学理,推进保险事业为主旨”。

《保险季刊》

《保险季刊》该刊内容全部是当时保险界专家所撰学术性文章,可谓一纯粹学术刊物。该刊在投稿简章中说明:“……本刊稿件以不受稿酬为主,如声明索酬者,酌奉每千字自二元至五元。”

《保险季刊》第二期翻开扉页,是一幅“中国保险学会第一届年会摄影”的大合影照片。撰稿人有大名鼎鼎的:胡咏骐、郭雨东、罗北辰、张明昕、关可贵、陆士雄、魏文达等。并刊有本会第一届年会记录。

1937年6月,该刊停刊。

《保联》月刊

上海市保险业联谊会(简称“保联”),是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的广泛团结保险职工的群众团体。其实际领导人为胡詠骐、谢寿天等共产党人。经过几次征求会员运动,入会会员一直保持在千人左右,最高时曾达一千五六百人,占上海保险界全部职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是行业内部颇具影响力的组织。1938年7月1日,“保联”成立大会在宁波同乡会会所召开。“保联”为扩大影响,加强与会员及广大职工的联系,1938年11月创办会刊,出版了《保联》月刊,每月1日出版,由关可贵、林震峰共同主编。胡詠骐题写刊名,在报头上还加印了绘有“火炬”图案的标志,这实际上成了“保联”的会徽。

《保联》

《保联》创刊的目的,是为了让“同人们大家在精神上融成一片”和“会友们在精神上交和‘联谊’”。初期的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的发展”。《保联》月刊主要内容有“会务报道”、“会务动态”、“通讯”、“特写”及“简讯”等栏目,集中报道会务活动,如各部会会务报告、征求运动结果,学术部各班会活动,话剧、评剧及各项体育比赛情况、座谈会、联欢会的特写以及会员通讯和动态等。《保联》还刊载一些保险学术及保险实务方面的文章,具体内容有“保险论坛”、“保险浅说”、“保险杂谈”、“保险信箱”、“保险问题研究”等栏目,通俗地宣传保险知识,解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系统地介绍家庭防火,个人保健等常识,旨在“以极浅显的笔法,广为说明,使保险事业普遍各界,深入民间,渐渐的使其大众化”。作者大多是保险界中上层知名人士,保险学教授及对保险学术有研究的专家,如胡詠骐、项馨吾、邓东明、王效文、张仲良、邵竞、魏文达、陆士雄、郑元杰等。

在“人物志”专栏中,先后刊登了保险界上层人物及对保险界有影响的人士的事迹、经历和照片,如过福云、胡詠骐、朱如堂、冯佐芝、陈干青、严福堂、王仁全、潘学安、丁雪农、朱晋椒、项馨吾、邓东明、杨士珍、傅其霖、任硕宝、吕岳泉、黄泽生、徐可升、陆仲义等,在保险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保联》还增设以“原野”命名的文艺作品专栏,刊登保险业同仁的创作,有小品,杂文,诗歌,漫画及翻译小说等,由于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文体通俗,深受会员和职工的喜爱。同时结合当时形势,报道演唱救亡歌曲、排演抗日题材的进步话剧和举办青年知识讲座等活动情况,宣传抗战的意义,刊载动员保险业资金转移到大后方,宣扬坚持长期抗战的论文。

1940年1月15日第2卷第1期,《保联》更名为《保险月刊》,并在上海和重庆同时发行两个版本。其宗旨改为:“一、普及保险知识;二、发扬保险学理;三、研究保险问题;四、报道保险消息;五、从事保险服务;六、促进保险事业”。栏目有《保险论坛》、《保险界人物誌》、《保险问题研究》、《防险谈座》、《保险判例》等,成为一专业刊物。刊行至1941年8月,出版第3卷第8期后停刊。

《保联》和《保险月刊》作为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办起来的进步刊物,虽仅出版了2卷26期,但对于宣传党的政策,团结教育保险业广大职员群众,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保险理论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述几种保险刊物在那个风云变幻,时局动荡的民国时期,不同的发行方,各自的出版宗旨也不相同。宁绍人寿出版的《人寿》季刊,富有时代特色,更接地气,通俗易懂;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的《寿险》季刊与《寿险界》创刊的目的更在于加强寿险理念的传播,向社会公众普及寿险知识;《太安丰保险界》与《保险界》则突出学术专业性,是当时中国保险界唯一的一份半月刊,办刊使命在于研究保险学理、宣传保险利益、推进保险事业;《保险季刊》似乎侧重于作为中国保险学会的会刊,更多的服务会员单位和深入保险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保联》和《保险月刊》作为上海市保险业联谊会会刊,目的在于联络从业人员的感情,求得业界人士的共鸣,让刊物成为广大从业者的精神园地,同时宣传党的政策,团结教育保险业广大职员群众。

从共同点来看,这些保险报刊传播保险理论,增强社会保险观念,提升大家的保险认知度,促进保险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报刊同时也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为我们探析保险历史发展脉络提供帮助,也为我们今天的保险从业者提供镜鉴。

参考资料:

1、马学斌《民国时期的保险企业报刊》

2、李丹青《20世纪30-40年代保险业期刊视野下的上海保险业》

3、部分民国报刊资料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