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高庆波:

大规模潜在长期护理需求呼唤制度变革

发布时间:2018-01-03 10:29:2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失能风险是随年龄而改变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预期寿命(HALE)定义为,一个人在某个年龄不受疾病、死亡和机能障碍的影响,有望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健康预期寿命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值,代表的是人群需要医疗护理服务的可能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日常护理主要受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和虚弱影响。美国卫生与人力资源服务部更是认为: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终将在某个时点需要长期护理服务。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揭示:截至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2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比率达18.3%。但按照中国当前的养老服务机构现实规模来看,2016年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无论如何不可能为这种预测规模的失能者提供足够的长期护理服务。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试点和非试点共计24个城市和地区的专项问卷调查,发现:一是严重的空巢问题。加权空巢老人占被调查总量的53.63%,独自居住比率达11.10%;80岁以上被调查老年人空巢比率也在40%以上,这意味着规模庞大的潜在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问题将更加严重——按照WHO预测,到2050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9000万。(见下表)

二是按照健康自我评价法、ADL法(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中国当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主要采用该制度)和WHODA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不仅包含ADL内容,更包含诸如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内容)等三种方法对完全健康状态的评价结果大相径庭:WHODAS量表评定60+人口只有1/4完全健康,健康自我评价结果在一半以上,ADL结果则为2/3以上。差异显示:ADL量表过于关注生存状态,并不能完全揭示健康风险;WHODAS得分过低则揭示出当前老年人的社会属性和学习能力下降远超过身体的衰老程度,这需要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举措。在中重度失能比率方面,三种方法测算结果均围绕在10%附近,这是当前老年人口中最需要长期护理制度的群体,也是长期护理制度建设的目标所在。

三是在被调查者中,有60%以上偏好居家或社区护理,10%左右偏好医院护理,大概22%的群体偏好机构护理。结合现有资源来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统筹利用资源和政策,距离满足当前紧急需求尚有一段差距;从长期来看,人口结构变化中潜藏着规模巨大的需求,这亟须更明确地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