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是文学耕耘沃土

发布时间:2017-12-29 10:06:33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伦曾经是一名军旅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出版过长篇军事题材小说《远去的杀声》,纪实文学《忘不了那片黄土地》;中篇小说《塬上的风》《狼塬》获解放军总后军事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军旅》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军营天地》“军中一日”征文一等奖,电视剧《战争第四天爆发》获得兰州军区优秀电视剧奖。然而,他一度从文坛上忽然消失,在沉寂和蛰伏了十几年后,又重新拿起笔写出了一部金融保险题材的长篇小说《迷失之鸟》 。引发我们关注的恰是他还是中国人寿陕西分公司的一位“保险老兵。”

李伦

保险焕发写作情怀

上世纪末李伦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当了二十二年兵之后,脱下军装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当时有人告诉我,保险是朝阳产业,于是我进入到了保险这个行业,到了中国人寿工作。那时候对保险一点不懂,从文学创作这个角度只是希望能够开阔更大的视野,更深入的接触现实生活,超越自己,写出一些与军事题材不一样的作品。”但是,一到单位后李伦才发现,他的想法完全错了,“金融保险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后来李伦又当了办公室主任,老总知道他喜欢写作,劝他先放下爱好,把工作做好再说。“当时正是保险业起步阶段,下基层、搞调研、促业务、写材料等等,工作繁忙得一塌糊涂,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文学创作的事情,我只能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一名保险员工。我自嘲,卡夫卡、乔伊斯、艾略特和史蒂文斯也干过保险哩。”

李伦重新开始写作是已经在保险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后,“我从工作岗位退到了二线,这时候我有时间了。其实,一个钟情于文学的人,这个心目中的情人是不会离开他的。”在李伦看来写作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十几年的保险工作,使他对金融保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这一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金融保险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亲眼见证了保险业发展壮大的过程,经历了公司的改革、上市,从一个国有公司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这期间,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牺牲和奉献,也有人迷失方向而沉落,许许多多的事让我难以忘怀。静下来之后,就像牛反刍一样,经过一番咀嚼,感到肚子里有东西在翻涌,有情感要表达和倾诉,这既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另一个原因就是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的成立,“三年前我进入这个团队后,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本想为爱好文学的同伴们做一些服务工作,但后来受到中国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的鼓励,又受到协会同伴们的激励和期待,就感到应该重新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不要愧对了金融作家这个头衔.”尽管李伦知道这个头衔在很多人心里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他来说它很神圣,很耀眼。

作品源自生活沉淀

李伦用三年时间新近完成、长达40多万字的小说《迷失之鸟》,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保险营销员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人物关系。据李伦对小说梗概的介绍:主人公李小叶由于家庭贫困和婚姻不幸,为了改变人生的命运,带着一岁多的女儿从贫困山区来到繁华的省城寻找工作,后进入保险公司做了一名普通营销员,经过刻苦努力和奋斗,很快成为一名销售精英和先进个人。为替前夫还赌债和为母亲治病,也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李小叶利用保险客户的钱进行投资获取暴利,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事情暴露。在一场客户聚众闹事风波中,营销员李小叶突然失踪。一桩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案情由此展开……

“当然,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内容涉及的社会面还很多。我把它定义为一部社会小说,也是一部金融题材的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把一个普通山区打工妹的命运,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之中,热情讴歌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深刻揭示人性中的脆弱和丑陋。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故事情节辗转徘徊,追求与奋斗,困惑与迷惘,欲望与堕落,灵魂在超越也在奔逃和挣扎。”李伦表示,之所以写这样一部作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情,保险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了不少“案子”。“而我所关注的,是故事中人的命运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力图透过事物的表面,挖掘出生活本质的真相。”李伦能想到有人会把它当着“犯罪小说”来看,但他认为其实远不止于此。“文学作品只是现实生活关照的一面镜子,只是生活海洋里翻卷的一朵浪花,生活远比文学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我只是在庄稼地里捡了一只麦穗。写作《迷失之鸟》得益于我在保险公司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它为我提供了对金融保险和对社会生活的新的认识,通过积累沉淀和发酵才有了这部作品。”

金融文学大有可为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金融文学这个提法李伦认为这只是一种行业文学的区分,也是一种文学题材的门类。“从文字上理解,金融文学当然就是以金融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其实,文学是很难以行业来简单区分的。金融文学之所以出现得晚,一是金融这个概念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深入,才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和头脑中的。二是金融作家队伍的形成相对较晚,直到中国金融作协的成立及一些省市金融作协的成立,才标志着有这么一群人在进行金融题材文学的创作。三是金融文学的作品还不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更少,还不足以引起社会的轰动和产生较大的影响。四是金融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难写,金融外的作家很少加入,金融作家自身驾驭生活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李伦认为金融文学还是一棵刚破土而出不久的小树,还需要精心呵护和经受风雨才能长大;而保险领域则是一片很值得文学耕耘的沃土,充满了魅力和希望,为金融作家提供了书写金融事业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李伦说自己写保险题材的文学作品,就是想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作家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我们知道,在我国金融这个大家族里,保险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成员,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虽然保险制度是由国外传入,但我们古代早就产生了有关防灾减损、风险转嫁的思想,民间也出现过许多类似保险的互助组织,清政府为抵制外国资本维护民族利益,专门创办了保险公司,标志着我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民国时期许多地方也都开办了保险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保险业非常薄弱,一段时间国内业务基本停办,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恢复,并得到迅猛发展,保险才被人们真正所认识。至今,中国已成为保险大国,立于世界前列。可以说,保险业的发展壮大是与国家民族的强大分不开的,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分不开的,它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李伦认为保险从业人员之多,保险客户之广,在繁杂难懂而又枯燥的保险条款后面,有着资金的流动,有着财富的梦想,有着风险的诠释,有着生死的悲欢,有着感人的故事,还有着与社会与人与生命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文学应该着力关注的地方,这片沃土应得到文学的开垦和深耕,是金融作家大有作为的地方。

李伦表示写作《迷失之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作品还有许多的不足,我期待着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我将会在保险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继续耕耘。金融人写金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保险人写保险是分内的事情。”纵观中外文学历史,李伦相信作家始终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歌唱者。新时代的蓝图,为人民大众描绘出了美好生活的前景,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取之不尽的矿藏。正如他所言:“我要用手中的笔,努力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金融事业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