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美之独特表达

发布时间:2017-12-01 15:52:44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日)高阶秀尔

翻译:范钟鸣

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时间:2017年2月

定价:48元

□刘英团

艺术里的美常常是一种主观的美,有我的美。正如唐朝画家张璪所言,艺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趋势看,西方艺术几千年来的发展大致是朝着写实的方向,而东方艺术则是朝着写意的方向。从历史的角度看,美术的发展有着一些较诸其他门类的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恒久生命力,使得其原初的审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焕发和延伸。在日本著名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的眼里,日本美术是有“个性”的,是“心情式美学”。比如,日本人对“小的东西”“细致的东西”或“缩小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偏爱,这也是日本人表现“美”的一大特色。在《看日本美术的眼睛》里,高阶秀尔把日本美术放在国外,放在世界艺术的平台上,通过与欧美艺术的纵横比较,以透析日本美术所体现出的传统与人文魅力。

美术之美,源于生活。无论是在盆景、沙盘等仅有数平方米的空间里表现深山幽谷的情趣,还是在诸如莳绘、染织、陶瓷、金属雕刻、木工等工艺美术领域,日本匠人那种微细、娴熟、高超的技艺总有一种触动人心的东西。这样的审美意识还不仅体现在工艺美术界里,在绘画世界中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美”。比如,近世初期的《洛中洛外图屏风》《四条河原图》《祭礼图》就是很好的明证。正如高阶秀尔所言,将日本绘画与西欧绘画进行比较,前者通常会被视为“平面性的、装饰性的”,而缺乏“写实性”。反观日本画家,他们常为在“缩小的世界”里发现了美而感到喜悦。此外,与“细部”(“小的东西”)的“写实”相并列,日本人在“洁净的东西”上也产生了美的感受。

“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但敢说没趣便不成生活。”正如梁启超在《美术与生活》的演讲中所谈论的,美和美术之来源,一定与趣味有关,而趣味则一定与生活有关。在传统上,日本美术作品并不仅仅被当做艺术品来观赏,它还常常在日本人的生活里与其他的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整体的美的世界。比如,日本的隔扇画和屏风画,“它们既是绘画,同时也是家具的一部分”“挂轴(还)会随着季节变化或某种特殊的场合、在神龛上作相应的变换铺设”。而这,“都是为了在日常生活里营造出一个美的空间”。在日本,西欧意义上的绘画与工艺美术的区别亦非“泾渭分明”。作为主修西洋美术史的史论家,通过两种绘画体系的纵横比较,高阶秀尔还得出了“(日本)画家常常同时又是工艺美术家”的结论。

“对小东西的偏爱加上舍弃多余的‘否定性的美学’,结果产生了一种关注自然里某种特殊的题材并将其突出放大的艺术手法。”正如高阶秀尔说的,在日本美术中常见的“花草苑图”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手法下诞生的。“以影子暗示存在”“以局部暗示整体”是日本美术惯用的表现手法。高阶秀尔认为,“日本的花草图,正如题名一样,只以花草作为题材,而且还常常只强调它们得某个局部,它们周围的环境统统被舍弃掉了。”在花草画的代表性作品——酒井抱一的《夏秋草图屏风》中,画面的前景有描绘得极为精致的花草,除此以外只有右上角的一点流水可见,画面的其他部分被银色的底子覆盖了。不仅仅是花草画,风俗画或人物画也一样,这很好地表现了日本美术的特征。

其实,日本绘画起源于中国艺术。正如高阶秀尔所言,日本的“折枝画”(一种在画面上只画梅花的个别枝干而不画树干的画法)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特殊画种。比如,在日本的屏障画上,要描绘树木时,常见的构图是树干被边框切断的画面。歌川广重的版画《龟户梅屋铺》就是“放大了画面前面的一棵大梅花树的一部分”。他认为,“如此大胆的构图法对西欧画家们来说是极为新鲜少见的。”我以为,纵观日本绘画史,无论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文人画,还是后期的浮世绘、日本画,无不呈现出受过中国绘画艺术影响的印迹。或者说,是中国艺术“引导了日本的美”(日本NHK电视台“国宝探访”栏目“‘大气、光、憧憬的土地’——潇湘八景图”专辑的解说词)。

美术,是“美”独特的表达方式。她会随着时间流淌,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特色。在《看日本美术的眼睛》中,高阶秀尔不但以东西方对比的视角,捕捉至今尚未被意识到的日本美术的独特之处,还从“日本美术的方法”“东方遇上西方”“变化之美——重复的记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日本美的个性,并从文学、艺术、风俗、历史等方面揭示了日本艺术在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的共通性和基本规律,使我们可以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中的“美”。其中,既有学术高度又能深入浅出,观点独到。同时,本书采用全彩插图方式,图文呼应,不但使人近距离触碰日本美术之美,对于了解日本独特的美感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