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画说晚清保险史》:闪亮的中华保险记忆

发布时间:2017-11-24 14:34:32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晚清保险历史在中国保险文化中脉络一直不甚明晰,但近年来愈发被文化历史学者所瞩目,阳光保险赵守兵先生新近出版的《画说晚清保险史》或许为此中的研究拓展新的视野。

□记者 方磊

19世纪初叶,英国保险业已趋成熟,并开始拓展国外保险市场。其他欧美国家亦相继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805年英商在广州成立了谏当保安行,近代西方保险制度由此传入中国。1863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白银1亿两,导致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外商看到商机,相继在华设立保险公司,并垄断了中国的船舶保险市场。李鸿章因此意识到“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于是准由轮船招商局总局筹组“保险招商局”。自1875年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民族水火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已达45家之多,民族保险业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兴起和形成。

对于这段历史,虽然有些文字资料叙述,也有部分研究成果,但并未聚焦。仍然成为中国保险历史的迷蒙和混沌之处。赵守兵的写作《画说晚清保险史》的初衷也正是取决于此。正如他所认为的:聚焦晚清保险业的历史,形象地呈现中国保险业的“童年”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非常的意义,读者可以从中国保险业的“童年”中探寻到一些经验。


《画说晚清保险史》

呕心之作

在创作《画说晚清保险》一书之前,赵守兵已经从事保险历史资料收藏10多年了,并前往一些档案馆查阅过有关保险的文献资料,阅读了市面上所有和保险历史有关的书刊资料。

“2014年9月我出版了《仰望百年——中国保险先驱四十人》一书,本书作为第一本保险历史人物传记的图书出版后,赢得了业界的肯定。但因该书以文字为主,且文字达30多万字,因此在‘读图时代’,本书依旧存在一些缺憾,无法满足读者对视觉的需求。为此,我决意出版一本适合“读图时代”的保险画书,给喜欢保险历史的读者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力。”为此,赵守兵认真查阅和研读了晚清保险这一段历史的相关资料,检索了网络中有关晚清保险的全部资料,包括人物、图片以及其他相关的素材等。

“写书不易,出版更难”。据赵守兵介绍《画说晚清保险史》从策划创意到创作出版,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集研读资料阶段,这段时间可谓是“枯燥乏味”;第二阶段是编撰阶段,需要集中一段时间,我一般都是利用春节期间,即利用休假时间,关门闭关,往往是从早上9点左右持续工作到晚上12点,由于精力集中,所以进展较快,框架结构很快成型,骨肉成分很快丰满;第三阶段是修改阶段。这一阶段最难。因为该书系专业历史图书,因此经过了5次校审,方才过关。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丁永康为书题词

写作中很多内容令赵守兵感慨良多。他阐述了其中感触最深的体会:(1)“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诞生于意大利,这是我们了解的,但是意大利的保险业如何发展到了西欧的其他国家,这是我们不了解的。为了弄清楚此事,美国的同行提供了一张保险业早起在西欧的演化路径,虽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却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保险业的‘童年’的历程。”

(2)谈论历史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创作一本保险历史图书,往往会遭到一些同行的“冷嘲热讽”,很多人持有的“历史无用论”对赵守兵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无情的打击。“的确如此,出版本书带来的预期收益还不如一个寿险营销业务经理的月收入。因此,写作过程需要持续得到同行的肯定和支持。所幸,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包括保险教育、媒体、投资、培训等不同领域,尤其身边高级管理者的鼓励。他们的肯定使我得以在无数个疲惫的夜晚中仰望星空。”


书中钦定大清商律图影

以史励今

从1805年中国诞生第一家保险机构,到1875年在李鸿章的倡导下,唐廷枢、徐润等创办保险招商局,历时70年;这一时期,保险业是洋商的天下,它们独步保险市场,摄取了巨额财富。

从1875年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诞生,到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历时37年。这一时期,唐廷枢、徐润、朱葆三等民族保险人虽与洋商积极抗争,但依旧是洋商的附庸,民族保险业依旧孱弱,人才匮乏,教育刚刚起步,再保险业尚未诞生,民族保险业尚不能独立自强……

“透过历史的尘埃,梳理历史的脉络,聆听历史的回音,我们能深深感受到民族保险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独立自主、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民族利益面前,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与外商抗衡竞争之中,他们坚持民族气节,发展民族保险事业。”赵守兵认为这恰恰是他写作此书的匠心所在。“今天,中国需要不断地挖掘历史,滋养心灵,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拥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底气。”他确信这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画说晚清保险》这本画册以大量丰富而罕见的和保险有关的图片,形象、立体、客观地呈现出了晚清保险业的发轫和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这本画册的知识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作为本书的创作者赵守兵认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晚清”,穿越百年。“本书呈现了‘晚清’这段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的保险业,让今天的读者穿越百年去了解当时保险业各领域的状况,读来耳目一新,颇具震撼力。”赵守兵说。

二是以图为主,画说保险。“与市场上流行的漫画保险不同,本书所有的图片均具有真实的来源,以‘真实’反映了保险‘契约精神’的可信任性,并充满满足读者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赵守兵确信。

三是真实形象,立体呈现。“本书通过人物、保单、报纸、杂志、徽章、图书、建筑等真实的资料,全方位地描绘出了一幅晚清时期保险业的历史长卷,形象生动。”赵守兵表示。


晚清保险徽章

重现中华保险“童年”

《画说晚清保险史》一书以珍贵的图片史料为据,再现了中国保险业的“童年历史”场景,让许多历史的模糊点清晰起来,赵守兵期望它有助于我们唤醒行业从业者的初心,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全体从业人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激励从业者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同时,提升从业者的信心与自豪感,提升行业信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继往开来。”

近些年来,保险界有远见的领导者开始呼吁倡导加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有的机构花费了很多力气,引入了一些通识的方法,投入了一些精力和资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赵守兵认为由于没有坚持“历史是文化的源泉”的观点,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导致文化建设中或剑走偏锋,或隔靴搔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赵守兵表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要想取得显性的成果,全行业都要认识到保险历史是个巨大的宝藏,是行业中最大的IP,尤其是高层、高管要重视行业历史,他认为只有行业主体要持续投入各类资源,匹配相应的荣誉,做好顶层设计,清晰描述实现路径,坚持“常”与“长”,唯有如此,日益精进,保险文化才能真正扎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