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每个人都是质量体系中的“工匠”

发布时间:2017-11-17 13:59:00    作者:禾刀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禾刀

在日立公司为英国打造的高速列车10月16日投入的使用当天,首发列车非但晚点40多分钟,还因车厢漏水,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就在几天前,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被曝出篡改数据,这是继三菱篡改汽车燃效数据、高田篡改安全气囊测试数据后的又一重大质量丑闻……当年凭质量打翻身仗的日本产品,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发生重大质量问题?

作者:鲍益新出版:华夏出版社时间:2017年7月定价:39元

越是知名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往往越有建树。《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的作者鲍益新有近30年的工业管理经历,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地跨国企业任职,积累了大量质量管理心得。质量问题乃老生常谈,道理并不高深,可为什么企业会一次次掉进质量的陷阱呢?企业又如何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每位职员及企业的每个角落呢?就这些问题,鲍益新结合工作经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在一些人眼里,“质量”两字像是舶来品,鲍益新并不认同,为此特别提及了兵马俑:在已公开展出的数千个兵马俑中,人物表情各异,栩栩如生,着实令人惊叹。岁月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尺,历经两千多年的数千兵马俑便是最好的证明。从现有史料可以推测,当年修建这些兵马俑,秦朝集中了大量顶尖工匠,大量劳力,还有负责监管施工的军队。

我们常说,质量就是生命。记得有一年游览南京明城墙,深为古人所修的工程质量而折服。据悉,南京明城墙共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约3.5亿块城砖,前后历时27年。为确保质量,青砖上刻有制砖州府、司吏、总甲、甲首、小甲、窑匠等人名——在那个年代,这样留名留姓究竟意味什么不难理解。

无论兵马俑还是明城墙,质量管理策略均专注于产品终端的严厉问责。毫无疑问,在利剑高悬之下,即便技艺再如何高超,工匠们也不敢丝毫大意,绑在一条藤上的监管者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样凭借事后严厉问责的质量管理手段,虽然可以倒逼生产者努力提高质量,但弊端也不言而喻,那就是人无完人,所造成的差错就算可以挽回,也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工业管理方面有个“1:10:100定律”,即在研发阶段问题修复成本是1,在开发阶段修复成本就上升到10,而一旦投入市场,修复成本就是100。这也就是说,靠提高事后惩戒成本的质量管理方式,实际是高付出低产出,也无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我们今天看到的兵马俑前后花费近40年,明城墙虽然制造工艺有了很大发展但也耗费了27年,这还没有谈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兵马俑和明城墙当然堪称质量管理典范。但在今天这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质量管理早就从终端向全流程全人员拓展,这也就是鲍益新在本书中反复推崇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企业家说起质量来特别重要,做起来容易忘掉;也有认为把质量做好需要花费太高的成本;甚至 “公司最高质量决策者,常常在有质量风险的情况下,任意修改质量标准,以顺利出货”。

谈到日本制造业的质量飞跃,无法避开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1950年代,戴明来到日本,在长达40年的狠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后,日本才得以摆脱伪劣产品生产基地的不佳形象,最终跻身于质量强国之林。为了感谢戴明,日本政府把最高国家质量奖命名为“戴明奖”。直到今天,“戴明十四点”质量管理法仍被一些企业奉为圭臬。

“戴明十四点”的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着重强调从战略、标准、采购、培训等各个方面强化质量管理力度。戴明倡导强化领导质量监管责任,通过以上率下、以上促下等方式,带动和推动产品质量不断上台阶。

戴明虽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绩斐然,但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却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阿曼德·费根堡姆博士。阿曼德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他将质量控制定义为“一个协调组织中人们的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努力的有效体系,该体系是为了用最经济的水平生产出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换言之,产品好不好,不是体现在质量“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提升产品质量可采取更新技术,而新技术运用最终受制于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过去我们常以“质优价廉”来形容一种好产品,阿曼德的全面质量控制其实就是将“质优价廉”的客户需求导入生产质量控制全过程。如果说戴明突出了领导质量监管责任,那么阿曼德则是将质量目标从客户视角引向了整个体系。

简言之,当每一个与产品有关的环节、部门和个人,都自觉参与到质量构建这项宏伟工程里来时,每个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质量建设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有责。

按照阿曼德的全面质量控制理论,质量控制在企业不应存在任何盲点,也绝非领导的一亩三分地。鲍益新谈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他有次参观英国捷豹汽车时发现,该企业“所有的SOP(标准工作程序)都是作业员亲笔写的”。SOP是通过标准化来遏制质量错误的重要策略。捷豹一线员工之所以能担此大任,他们除了比领导和技术部门更靠近生产一线,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超过10年的比比皆是”,还因为员工主人翁意识特别突出,用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语境形容就是,他们身上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工匠精神局限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岗位。鲍益新却从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的理念出发指出,人人都应是各自岗位上的“工匠”,哪怕是那些与生产技术没有直接关联的岗位,即除了研发工匠精神、质量管理工匠精神、供应商遴选工匠精神、售后服务工匠精神外,还应包括人力资源工匠精神、安全生产管控工匠精神、成本控制工匠精神……总之,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是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每个人以“带着某种偏执狂的执著、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精神”,工作就能做到极致,各个环节就能真正做到强强联合,所有高质量工作就能凝聚成产品的过硬品质。

从这一视角看去,日本神户制钢篡改质量数据的案例,实际折射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可以断定,这一短板若不能及时得到彻底整改,必然形成质量的木桶效应,剩下的则只能用鲜活的事实去验证

“1∶10∶100定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