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绵长的思念

发布时间:2017-10-27 10:14:46    作者:陈国庆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陈国庆

闲暇浏览相册,又见奶奶的照片。岁月如梭,时光匆匆,奶奶离别人间已十余年了。每每想起奶奶,往事便像电影一幕幕回放着,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悄然滑落……

奶奶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南牛池村,在旧社会那个封建年代,奶奶很小年纪时就被缠成了小脚,是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压在心底的痛楚只有奶奶知道。奶奶没有机会读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奶奶家的大人仰慕该村十里外的乌苏村陈家的耕读传家,仁厚可风,于是包办婚姻嫁给了我爷爷。进了陈家门,奶奶并未享上清福,先是一大家不分业,每个人都忙碌在各个角落,下厨房做饭、打扫卫生、赡养伺候老人、带孩子。农忙时节得下地干活,妇女也不例外,奶奶年轻时也不停地劳作与忙碌。日本侵略者占据万荣县,到村里“扫荡”。鬼子还未进村,得到消息的奶奶抱上孩子,胳膊肘夹着包袱跟着大伙躲避日本鬼子,一双小脚行走多有不便。解放战争打响后,爷爷当兵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作为大家的陈家也分业成了“小家”,家庭的担子全压在了奶奶肩头。奶奶就是凭着一付瘦弱的身板,一双小脚,凭着勤劳的一双手,担负起了整个家的重任,既要像男人一样耕田犁地,还要像女人一样赡养老人扶养孩子,忙里忙外。难以想象,在那个苦难的岁月,农业只能靠天吃饭,一个没有男劳力的家庭会是怎样的艰辛和困难啊!奶奶总是早晨六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这个习惯坚持了一辈子。

在我有记忆的时候,爷爷从部队转业到兰州工作,父母也去了甘肃天水工作,只留下我和奶奶在村里相依为命。记不清是几岁的时候,我已经能跑能走,奶奶总是把我抱在怀里,街坊邻里都数落奶奶:“这么大孩子了,怎么还抱在怀里?”奶奶只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对孙儿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听姑姑说,有一次,奶奶抱着我吃饭,不懂事的我,无意之间把尿撒到奶奶的米汤碗里,奶奶舍不得倒掉,毫不在意端起来喝了,同桌吃饭的姑姑劝阻,奶奶坦然地说:“我孙子的尿,有什么不干净的?”当我成年知道这件事时,内心是深深的震动,感受到亲情有一种厚重无比的力量!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一遇感冒就发烧,浑身软弱无力,卧床不起,蒙头昏睡。这时奶奶总是愁容滿面,一双小脚轻轻走过来,伸出手轻轻放在我额头,试一下体温,然后走了,很远还能听到她的叹息声……不一会儿工夫她又回到炕边,轻轻抚摸一下我额头,似乎还不放心,又弯下腰轻轻把她的额头贴上来,试一下体温。她迈着小脚又去神龛焚香祈祷,盼孙儿的病早好。这或许是一种迷信,却反映着奶奶无助时一颗急切的心,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慈爱的表达方式,是奶奶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每年过年,奶奶是最忙碌的一个人。初一早上,五点钟即起床,焚香献贡,敬土地神,敬祖先,奶奶无比的虔诚。言传身教,从奶奶身上我学到了对天地的敬畏,学会了敬畏祖先,遵守孝道。

上学后,奶奶总是起得很早,唯恐我迟到,然后在耳朵边柔声地喊着我的名字,就是不用手去拍,怕惊吓着我。她去打扫院子一会又折回来喊我起床……

尽管家里日子过的拮据,主食以玉米、高粱和红薯为主,奶奶总是把好吃的都留给我,自己从不舍得吃。奶奶养着几只鸡,为了让我能及时吃上鸡蛋,常常爬在鸡窝边吃力地弯着腰,胳膊努力地往里伸,只为掏散发着余温的鸡蛋。见此情景,不懂事的我还笑话奶奶:鸡屁股里掏蛋呢!

村里小学有了晚自习后,等不得我放学,奶奶总是在漆黑的巷口等我,远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就急切地问。等我上了高中,每个星期六下午,奶奶总是坐在巷口的一块石礅上等我回来,两鬓斑白的头发在微风中飘动......

每当期末,我捧回三好学生奖状,奶奶总要悬挂在家里墙上醒目的位置,尽管她不识字,却看得津津有味乐得合不拢嘴。若有人来我家串门,奶奶总要在别人面前夸夸她的孙子。

奶奶的劳作除了地里活就是纺线织布。奶奶坐在木质的织布机上,线排上下交替起伏,枣核型的木梭往来翻飞。奶奶娴熟地飞纱走线,像变戏法一样,转眼之间,一条条白色的细线变成了棉布。奶奶每天晚上都要纺线,双腿盘着,一辆纺车“吱呀呀”响上多半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躺在奶奶身后巨大的背影里,望着漆黑的窗外,我感到巨大的安全感。奶奶纺累的时候,禁不住坐着就点起盹来,停上片刻,清醒过来又接着纺,任你怎么劝她休息,她依然我行我素,不改初衷。那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说不过自己的心,仿佛那是她坚定的岗位!

奶奶一生与世无争,从没见她与街坊邻里吵过嘴,红过脸;奶奶很知趣,一辈子很少求人,麻烦人,能自己克服的困难,她都自己扛下,即使到了老年,做饭、洗脚、洗头等都是她自力更生。奶奶一生几乎没得过病,偶尔胃不舒服,或偶有感冒,几乎不吃药,抗一抗就过去了。不幸的是奶奶88岁那年,皮肤发黄,经医院检查属胆道严重堵塞,不宜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延缓时间。

听到这一消息,我如五雷轰顶。在病床上,奶奶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从没有叫过一声疼。街坊邻里来看她,她说:“我已经是熟透露的瓜了,不敢再活了,拖累儿孙们。”家里亲戚来看她,她说:“没事,我就得了点小病,很快就好了,你们不要操心和挂念”。她真是做到了内外有别!即使到了生命的后期,疼痛要靠药物来止疼,奶奶也不去主动叫人,怕麻烦别人。她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我们陪侍的人听到动静,知道奶奶疼痛难忍,冲出去叫医生。奶奶在安定的片刻,讲了许多压在心底多年的话,她把许多人生的道理用通俗的话讲了出来……10月1日是我的生日,奶奶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奶奶于10月2日凌晨离开了我们。慈祥的奶奶与病魔抗争3个月后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无限倦恋的世界,辞世的那天还刻意避开了孙儿的生日……

奶奶,留给我的是绵长的思念。血浓于水,然而,比血更浓的,就是这生死相依的亲情,人世间最温暖的爱,也是最催人泪下的爱。

(作者单位:人保财险运城分公司)

情比金坚

——浅谈《绵长的思念》

□本报记者 方磊

记者:《绵长的思念》这个作品是如何完成的?

陈国庆: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每每提笔总是只能写出一小部分或一两个细节。种种原因的干扰,写写停停。在一个月夜深人静的晚上,终于笃定决心,几乎是一气呵成,尽管我不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依旧泪眼婆娑。一方面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内心的自责和忏悔!

记者:除了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哪方面写作的初衷?

陈国庆:小时候,那是一段孤苦的岁月,爷爷和父母远千里之外的甘肃工作,而我和奶奶在农村生活,生活条件的艰苦与清贫,缺少父母的爱与呵护。小学一、二年级时,由于家庭成分不好的影响,在学校是被歧视的对象之一,自己常常有一种孤独感袭来,这在我幼小的心里深深划下一道痕。奶奶是我身边唯一依赖的亲人,因而与奶奶有深深的感情。人间挚爱是亲情,我觉得奶奶这一代人吃了太多的苦。当生活条件好了,自己忙于所谓的工作和事业,更多的时候,忽视了身边的亲人,冷漠了亲情,没有很好的孝敬和回报奶奶,“子欲养而亲不待”,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

记者:写作中有哪些心得体会?

陈国庆: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身边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亲情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关心照顾亲人除了要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还要重视他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发感到孤独,作为子女要经常回家探望他们,不要让所谓的工作或事业剥夺了自己应该给予父母的关爱,自己还堂而皇之,内心无愧。

记者:.您觉得亲情内容的作品最重要的要素有哪些?

陈国庆:写亲人或亲情题材的作品,应该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而不是编写小说,杜撰的细节不会生动,更不会感人。只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尽管朴素而依然能打动人心。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生活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生活中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

记者:.今天您如何理解亲情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陈国庆: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这个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让人鼻子一酸止不住流泪的,永远是至深至爱的亲情!亲情就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挖掘,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去品味身边的亲情,丰富多姿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