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拾豆腐

发布时间:2017-10-27 10:12:26    作者:周俊所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周俊所

在村里人的眼里,豆腐绝对是小康的象征。走在路上或者串门的时候,常说,“有没有弄点豆腐卜页,做下酒菜啊?”、“亲戚来了,也不赶快去买豆腐秤卜页!”。就是如今,我回老家也常听到村里的长辈们说,“我拿这么点养老金,每天买块豆腐,我很知足了!”可见,豆腐卜页在我们村里人心中的位置多么重要。我们买豆腐买卜页,叫“拾豆腐”、“称卜页”。乍一听,豆腐好像是从地上捡回来的,卜页是从秤上称回来的。

那时,村上几乎每一个大队都有一家人专门做豆腐卜页卖的。村上有个庄稼汉,天天都一大早做豆腐卜页,早上在人们刚起床烧早饭的时候,挑着担子,一头桶上放着卜页盘,一头桶里放着豆腐,里面装有清水,“养”着豆腐,这样的豆腐才能保持嫩滑爽口。由于他皮肤黑黝黝,大家都叫他黑皮,他每天走村子串小路地叫卖,“拾豆腐啦”、“称卜页啊”。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做豆腐卖豆腐,乡间泥路,雨后特别难行,但依然常见他的身影。如今村里做豆腐卜页的人家,都纷纷转行干别的,但他依然坚持做豆腐生意。

小时候,奶奶常早上拾三四块豆腐。奶奶拾豆腐不是用钱买的,而是用黄豆换的。黑皮有一个卜页盘放在桶上,桶下面就是专门盛放黄豆的。黄豆是奶奶平日里从豆秆子上查获的漏网之豆,或是从收获的黄豆中挑选出破碎残次的黄豆。这种黄豆不适合卖,也不适合做黄豆种,但丝毫不影响作为做豆腐的原材料。奶奶就是通过勤劳的双手,挑拣这些品次较差的黄豆,来换得三四块豆腐,改善家人的生活。早上拾的豆腐通常还热乎乎的,奶奶拿出一块豆腐放到小茶碗里。其余的豆腐弄一个盛着清水的盆子“养”着,留着中午烧青菜豆腐汤,或者豆腐炖清黄豆粒。在茶碗里放点酱油和菜油,再拍碎些蒜头,拌着豆腐吃。家乡人叫蘸豆腐,类似小葱拌豆腐。蘸豆腐非常好吃,可以作为早饭的小菜。我常到奶奶家蹭早饭,吃着奶奶做的蘸豆腐,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错过了黑皮的豆腐担子,就需要附近的农村小集市供应点上买豆腐。奶奶会吩咐爷爷去买豆腐,爷爷便甩着膀子,拿着篮子,里面放着盘子去拾豆腐,步行去。有个豆腐供应点坐落在大队支部的对面,门朝北,屋前有个大敞篷。门口有只大水缸,缸口直径约有1米左右,能容三四担水。卖豆腐的是个50多岁的胖大伯,他不做豆腐,需要从做豆腐人家进货再来卖。进来的豆腐是一个一个木箱装着的豆腐,需要用刀将豆腐划成方块,削入大水缸内。划豆腐也很讲究,要整齐划一,大小均匀。否则卖的时候,人们就会挑三拣四。水缸里的清水“养”着豆腐,一上午慢慢卖。下午还要换一缸清水继续卖,否则时间长了,缸里的水都变质了,豆腐发馊,非常难闻。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换水要去河边挑水。通常买豆腐的人多,排队购买,有时候村里熟悉的人会帮着胖大伯挑水。胖大伯的豆腐点不收黄豆,只收钱,豆腐只有一角钱一块,个头也蛮大的。当时没有塑料方便袋,人们都带着盘子或者桶装豆腐,偶尔也帮着邻居带豆腐。爷爷排队拾完豆腐,就回家向奶奶交差。有了几块豆腐,奶奶中午便可和着烧点芋头汤、茨菇汤、咸菜汤。我和爷爷奶奶开开心心地吃着一顿呱呱叫的中饭菜。爷爷觉得一上午步行排队买豆腐的辛劳也值了。

如今,豆腐已是家常菜,农贸市场一天卖到晚,方便袋一装,随时可以拎着,非常方便。但是母亲总说没有家乡的豆腐好吃,家乡的豆浆是用铁锅柴火煮沸,手工制作的,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嫩滑爽口;而市场买的豆腐大多数电烧的豆浆,机器制作的豆腐,品种也很多,如日本豆腐、彩色豆腐、豆腐干等。即使饭桌上菜肴丰富,吃着五花八门的豆腐,也无法品尝到奶奶早晨的那块酱油蘸豆腐的味道。

(作者单位: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