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工智能时代谁主科技沉浮

发布时间:2017-08-18 14:03:13    作者:胡艳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德)托 马斯·舒尔茨

翻译:严孟然 陈琴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时间:2016年11月

定价:49.8元

□胡艳丽

阿里说,我不是电子商务公司,我要做基础设施提供者。

腾讯说,我不仅提供社交软件,我要做科技公司。

百度说,未来百度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

“BAT”三巨头之争,此起彼伏,在各有行业侧重的基础上,群雄逐鹿人工智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暂时市值位居第三的百度,会否以人工智能逆袭,尚待揭晓。此时,不妨将目光投向Google,它不仅是百度在海外的镜子,也是世界的“未来之镜”。

在德国资深财经记者托马斯·舒尔茨所著的《Google:未来之镜》中,展现了一个充满梦想的企业由车库起步的“发家史”。在作者笔下这里就像一个造梦工厂,每个梦想的起点都带着荒诞的色彩,都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谷歌文化、技术与信仰的共同支撑下,谷歌总能一步步化不可能为可能。

“改变世界”在谷歌内部并不是一句痴人呓语,而是每个人必须树立的职业理想。为此,所有的人工作的标准都是优于之前十倍。压力、挑战、梦想,甚至是疯狂都是谷歌的常态。也正基于此,谷歌才能在车库中从互联网搜索起家,业务一步步拓展,继成为世界搜索引擎领域巨无霸之后,再交出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

如今,谷歌智能翻译、地图导航等业务早已深入人心,而无人汽车、纸板VR、测血糖眼镜、WiFi 热气球、量子计算机、涡轮发电风筝、无人机包裹派送,这些逐步成熟的技术,正一波波袭来。可以想见,无人汽车将给人们的未来出行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涡轮发电风筝将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能源革命;WiFi 热气球,将极大地减少地面基础通讯设施的建设,帮助全世界人民一起上网。

这家标榜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事实上经营收入颇丰,若非如此,谷歌也不会有豪气投资一系列致力于未来的冒险项目,布局长远发展战略。在商业世界中,脱离金钱,单独谈梦想,无疑是天方夜谭,如果在这一方面标榜过多,只能说是一招障眼法,用理想情怀掩盖背后的商业目的。任何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其实都是为了在将来更好的盈利做伏笔,没有金钱支撑,任何伟大的科技革新项目,也都只能英雄气短,早早夭折。

本书的作者无疑是谷歌的铁杆粉,在书中充斥着对谷歌的颂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谷歌高,甚至连苹果都成了被嘲讽的对象:“苹果公司除了iPhone和Macbook外鲜有新品发布,谷歌却涉足各个商业领域”,还有“拳打雅虎、脚踢微软”如醉酒词一般的标题。企业间的发展战略不同、定位不同,单独用一项或几项指标,来区分其高下,有失公允。苹果尽管没有如谷歌一般丰富的产品问世,但苹果却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由小小一个iPhone为起点,为世界贡献了复杂的产业链。

在书中,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书写谷歌面对未来的布局,而是用情怀代替战略,用对谷歌的颂扬代替对其业务及技术的分析呈现。若想借此书,一窥谷歌的发展动向,无疑难以有所斩获。只能借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的一句未来宣言,预测即将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掀起的变革风浪——“未来有无限种可能,我们应该专注的,是开发目前并不存在的伟大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来中国的百度,与世界的谷歌之间还将发生一场硬碰硬的战争,不仅在搜索领域,还将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据媒体报道,百度在2013-2014年间,就四处网罗AI人才,布局人工智能,并将其与Feed流业务并称为百度未来的主航道业务。而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走得深远,用于登月的无人机、用于全面解放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紧锣密鼓的持续研发中,最近谷歌又推出了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提供优先的指导和支持来帮助以机器学习为中心的创业公司。

对于企业而言,竞争是保持活力的最好催化剂。谷歌与百度这对互为镜鉴的企业,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世界潮流,还待时间检验,而国内BAT的三强角逐,好戏也才拉开序幕。

没有野心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但一个企业拥有过于强大的力量,对于公众与社会而言总会带来一系列的隐忧,比如谷歌和百度的兴盛,会令我们担忧个人隐私的安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会令我们对自身的处境担忧。尽管谷歌早在多年前就打出了“永不做恶”的口号,但一家企业的发展走向和技术的指数化变革,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技术一旦脱离原发的主人,被政治与市场加以利用,都会产生种种形变。此时,与其寄望于企业自我约束,不如希望在国家层面立法,在国际层面施行联合公约,为“黑科技”套上法律与制度的枷锁,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未突破拐点之前,为其规定航向,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