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留白处彰显强大

发布时间:2017-07-14 14:57:08    作者:胡艳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翻译:陶玉平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时间:2017年6月

价格:35元

不论贝拉斯科将真相和盘托出的目的如何,他为了这次讲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遭遇种种威胁利诱,被迫离开了海军……马尔克斯称他为英雄,但原因并不是他在海上漂流了十天十夜,也不是他的讲述,而是他对这篇还原事实真相、却给他带来厄运的记述,没有否定一个字。

□胡艳丽

魔幻与现实都是人心的投影,人心的恶若没有边界,就会放纵出无限黑暗。读马尔克斯的作品会令人分不出何为虚幻、何为真实,很多经典的片断会在人的脑海中久久回旋。他用魔幻的笔法代替了主人公心灵的旁白,将所有要诉说的化成了种种奇幻的景象,让读者用心填补语言的空白。

习惯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但你知道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吗?1954年,他曾通过深入调查取证,报道了哥伦比亚麦德林市的一个城区恶性地面坍塌事件,新闻报道直指政府管理上的疏忽。在1955年,他又通过细致的采访,以新闻连载的形式揭穿了哥伦比亚皮尼利亚专制时期,一则被当局美化的海难丑闻。两次报道,前一次将马尔克斯推上了明星记者的红毯,而后一次,则开启了马尔克斯流亡的旅程。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便是那则海难新闻连载的结集,报道的真实性有主人公当年同舰上海军战友的照片为证。书中,贝拉斯科那些魂归大海的伙伴们的声音似乎仍在海面上回荡,那个始终保持着整洁形象的一级士官胡里奥、兴奋的等待归家的小海豹萨博加尔、“想看我晕船,那得整个大海都晕了才行”的十全十美的海兵任希弗的形象栩栩如生。

海难幸存者贝拉斯科在漂流筏上的十天十夜,同样被写得层次分明,每一天、每一夜,在作者笔下都是充满变化,不论是幻听、幻视、幻觉,还是身体承受的痛楚,以及内心的孤独、恐惧,都以十足的画面感呈现在读者面前。鲨鱼的背鳍仿若依旧在水面上逡巡,海浪摇晃中的皮筏似乎依旧在孤独的随波逐流。

不论马尔克斯把贝拉斯科的海上“漂流记”写得如何生动,占了全书怎样的篇幅,但马尔克斯的醉翁之意显然不在于此,本书的核心命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揭露皮尼利亚当局对那次海难事故的故意美化,还原事情的真相。原来,出事的当天并没有当局口中说的暴风雨,只是一阵风使超载的军舰发生了倾斜,导致胡乱堆放在甲板上的走私货滚落大海,连带8名船员落海,舰方未能采取任何措施救援落水者。即使是在救生筏上,也没有任何必备的用品。

当“好运气”的贝拉斯科奄奄一息地出现在哥伦比亚北部的一处荒僻海滩上,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礼遇”,住院期间受到了军方严密地“保护”,只能接触官方记者,他被精心“打扮”成了一位英雄,授予了他民族英雄称号,得到了选美皇后的献吻,成了多种商品的代言人,为此他甚至发了一笔小财。这样的日子无疑很“享受”,万众瞩目,财源滚滚。贝拉斯科突然活成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一个政府伪造的英雄,一枚军方的政治“棋子”。然而“好景不长”,英雄很快过气,不久他便被军方遗弃……

假如贝拉斯科没有从“被英雄”再到“被遗弃”的过山车式的历程,也许他就不会自己主动跑到报社来问他的故事能卖多少钱。不论贝拉斯科将真相和盘托出的目的如何,他为了这次讲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遭遇种种威胁利诱,被迫离开了海军……马尔克斯称他为英雄,但原因并不是他在海上漂流了十天十夜,也不是他的讲述,而是他对这篇还原事实真相,却给他带来厄运的记述,没有否定一个字。

这是出于良知吗?是出于被军方遗弃的报复吗?还是由于生活无着,在慌不择路时铤而走险选择的生财之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已然公之于世。

全书不足十万字,书中没有大场面的铺排描写,没有人物在政治立场上的心灵独白,也没有对于逝去战友的煽情缅怀,更没有对当局的直接抨击批判,全书行文简单、干净、利落,但读者恰恰能在这些“缺失”“留白”之处,看到最深挚的战友情、看到海上的孤胆英雄贝拉斯科,看到独裁当局的专横、虚伪,玩弄事实的真相,以及如何操控媒体,打压异己。

贝拉斯科的海军生涯是荒诞的,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同样是荒诞的,现实一旦荒诞起来,比小说更令人瞠目结舌。该书最成功之处便在马尔克斯在写与不写之间的虚实掩应与分寸拿捏,那些没有直接见诸笔端的内容,反而成了全书的亮点。它们隐藏于字里行间,仿若是从马尔克斯的笔锋处种下的种子,经文字与情感的呼唤养育,再重新在读者的心中生长出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说新闻给了马尔克斯无限接近于事实真相的空间,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无疑又给了马尔克斯进一步重构现实,再现现实的另一重路径。不论表现形式如何,马尔克斯的留白式写法,都为其作品增添了厚重的魅力,延展了文字本身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