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明亮的发现

——读《牧羊人家》有感

发布时间:2017-06-30 10:56:12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方磊

保险的真义究竟是什么?扶危济困,肝胆相依,慈怀向善,这些自然是重要内核。这些不会呆板地凝聚在公司纷纷拼争的保额中,也不应该是在惊天动地的天灾人祸之后,如何令更多的人,在清新徐缓,不动声色之中感受到保险的内在属性和功用意义,恐怕才是我们需要思虑的重要内容——保险的社会普照和传递途径,也就是保险真正的传播。

就在拙笔写就本篇文章的时候,四川茂县泥石流浩劫刚刚发生不久,我的同事们正在前方一线紧张采访报道危难之际保险人们的种种关爱义举。灾祸的发生自然都是对保险一次深切的领悟,然而这样的领悟无不伴着痛彻心扉的悲哀,如若可以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领悟。

对公司的市场考量往往集中于市场的保费保额以及市场份额,这些关于市场的数字究竟对于保险的传播深广价值意义几何?我有着谨慎的观点。在又一个保险公众宣传日到来时,我从陕西汉中保险人杨铜矿的摄影镜头里有了某种喜悦的发现。

在眼前这组放羊人的系列创作摄影作品里,我猛然觉悟出我们保险传递可以真正潜入生活内里中。这是一组创作气质极为质朴率真而又饱含深情的作品,它令我的感动就在于它不花哨,不跳跃所谓的技艺,它专注沉潜于生活的本质里。一对年老的放羊人,他们的生活清贫寡淡,艰辛劳苦。他们的生活保障和人世凭依更多只能依靠他们自身衰老的身体。毫无疑问,他们是最需要社会保障的人。

我似乎能体味到资深保险人杨铜矿在创作这组作品时的灵感迸发恰来自于他自身的保险意识省察,经久多日的跟踪拍摄除去艺术追求外一定有一个保险人内心深处的职业敏锐和思索。这样的作品除去审美情趣外,社会的关注度和聚焦思考恐怕才是作者内心深处恳切地追求,这样的追求与一个保险人的职业素养有关,更与一个人的良心紧密相连。从这组作品中我发觉了太多的保险元素以及保险潜入其中发挥功用与价值的多重可能。这样的保险潜意识传递没有惨烈与惊觉的场景,没有刻板冰冷的说教,它不会生涩僵硬,而是曲径通幽。

在杨铜矿这组浸透了情思与慈悯的作品里我感受到保险那水若穿石的能量启示,保险的公众宣传展现了一种更为清新隽永也真正持久的实现。这样的公众宣传应该是映衬于生活的内在中,游刃有余,清风如许,轻灵深入于生活的声声断断之中。而作为保险业与保险人正是需要发现的眼睛与敏锐的心灵,杨铜矿的这一组系列作品为我们保险公众宣传提供了一条别致的启示,令我们有了明亮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