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资金联姻医疗产业:盘活健康这局棋

发布时间:2017-06-28 10:17:34    作者:李梦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李梦溪

6月11日的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一场庄严的宣誓正在进行。

多位白衣天使共同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宣誓,我将保护我的病人远离伤害和不公正……”,当他们响亮的声音环绕在医院大厅中,一种神圣感静静笼罩在这个年轻且古老的医院上方。

这是医生对病人的承诺、对生命的尊重,是很多年轻学子致力于医学道路的决心,更是他们投身医学事业的初心。

“很多大夫曾经和我说,他们想找一家医院能够找到他们的理想,让医疗回归本质。他们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找到了。”

李成辉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常务副院长,在谈起医院未来发展时,他的情绪隐隐激动起来。他说,希望未来患者能用最少的经费达到预防的效果,在病情轻微时就能得到准确的治疗。

从这个意义上看,医学和保险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体现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追求。

为何要发展保险自建医院?

“目前,民众对于医疗体系、过度诊疗、以药养医等方面的抱怨非常多。作为第三方代表,保险公司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性的力量。”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邱希淳认为。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是我们泰康保险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医者仁心、救人治病是医疗的本质。”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揭牌仪式的致辞中表示,泰康多年来的发展始终坚守“保险姓保”,坚持保险是照顾人的生命病死的初衷,通过10年多的调研了解,初步探索出一条保险自建医院的创新之路。

2013年,陈东升敏锐地把握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出现的老龄化趋势,提出了“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由此,泰康开始打造大健康生态群、产业链,并将其作为集团战略发展方向。

短短几年间,泰康国际生命健康城正式启动,随后投资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赢得国内险企第一张公立三级医院牌照;相继投资建立了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上海申园康复医院和泰康粤园医疗中心相继开业运;同时,投资和美医疗、百汇中国,快速推进三层级医疗网络建设。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表示,险企投资医院最大优势在于商业模式。寿险公司的目标是让人身体健康,有病也能及时准确诊治,用以降低医疗费用和开支,这与医疗本质非常契合。

“保险与医养的嫁接是‘天造地设’。保险公司拥有大量长期资金,需要寻找有稳定回报的投资出路。养老社区非常符合保险资金投资的稳健和安全的要求:不受经济波动影响、有稳定的现金流。而就泰康而言,我们不赚快钱、短钱,而是着眼于未来10年、20年,我们建立医养结合、长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养老医疗服务的产业是微利的、薄利的,是要长期投入、长期坚守的。因为医养产业门槛较高,所以,未来这个产业里的主力军就是寿险公司。”陈东升表示。

“三年前,国务院发布的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保险资金进入医疗和医疗实体、进入养老和养老实体。”陈东升认为,保险业是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一个基础,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基础的保障体系,是社会的稳定器、压舱石。例如泰康保险,就是医疗健康养老三支柱的一个服务方,是用商业的力量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医疗的本质不是一门生意,相信大家会在仙林鼓楼医院看到一些实质性的变化。”陈东升说。

从“不一样”到“不一般”

要想建一所理想的医院,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带着这个疑问,在走遍美国、欧洲各类医疗机构后,泰康最终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作为理想范本,并盛情邀请该院医学国际部,共同举办了中美医疗峰会,从而有机会与国内公立医院及顶级医疗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极为稀缺,医疗制度改革也困难重重,而培养这些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且这个过程必须有创新、有特色,要和以前公立医院建院方式“不一样”,达到创新医疗服务目的。

首先,要盘活资源。泰康采取了合作嫁接方式,与现有顶级公立医院进行合资。2015年战略投资了第一家综合医院——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并与2016年与南京大学签约,仙林鼓楼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形成了医教研一体化的最初格局。

今年6月11日,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揭牌仪式上,泰康集团与美国西奈山医院同样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引入全美最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

其次,要丰富资源。长期以来,医疗行业的优秀人才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资本办医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难题,刘挺军曾经将之列为社会资本投资医疗行业的首要痛点。所以,泰康在医教研一体化的仙林鼓楼医院持续投入转向资金,用于支持医院科研发展计划,搭建了医学教学和研究平台,推行阳光薪酬机制,并建立了多渠道、多方面培训培养机制,为优秀的医疗从业者提供开拓事业的新机遇。

6月11日,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成立了四大诊疗中心——糖尿病中心、妇幼健康中心、运动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汇集了一批在国内外各专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专家团队。

李成辉介绍,截至2017年4月,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已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44人,中级职称医生70人,还有100多名医护人员在鼓楼医院进行规培。

第三,要利用资源。“泰康拥有巨大的客户优势,可依托医院会真正让保险公司进入健康保险的管理核心。” 邱希淳表示,虽然目前大部分城镇职工都有医保,但是所有诊疗行为当中,自费比例占比较高。泰康集团可从此处着手,积极开发如住院津贴保险等可覆盖自费部分的保险产品,促进医院诊疗、健康管理和保险产品充分融合。

此外,医险结合的“健保通”项目目前已经在仙林鼓楼医院落地。“健保通”客户来到医院可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就诊,并享受“直付理赔”服务,与医院直接结算费用。

目前,该类型保险产品已开发了近200万客户,随着客户不断增加,医院和保险公司均可做大平台,实现共赢。

构建医院现代化管理体系

2016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要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抓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

“在与西奈山医院洽谈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刘挺军介绍,“在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背景下,很多的传统的学术型医院的医疗体系都开始出现亏损,但是这家医院却在向医疗网络转型的过程中,逆市上扬,实现利润增长。”

据介绍,目前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分级诊疗强力推行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型医院门诊量下降了15%。如何在兼顾医教研一体化基础上,建成覆盖集团的医疗网络,是泰康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面对挑战,泰康成为了敢吃螃蟹的第一人。在泰康速度冲刺下,“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社区配建康复医院+参股特定医疗机构资源”的三层次医养战略布局雏形已经显现。

“举个例子,一般郊区是不存在做病理影像分析的团队,那么患者就必须向大医院流动。但是泰康将利用医疗网络,建立一个影像云,病理影像可直接同传至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由这里的专家进行诊断治疗。”刘挺军介绍说。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不会是一个单独的医院,而是医疗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未来,泰康正在筹划社区的中高端家庭医生的诊所,并托管和管理社区的医院,为当地输送能够解决日常疾病的高品质服务人员。”

这恰好与《通知》中所提出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不谋而合。

在布局医疗网络的同时,泰康还引进了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通过强大的信息系统、考核和管理协调,保证医疗质量,实现运行效果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提高物流运转效率,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变更医院内部护理服务模式,尽最大可能解放医生,让医生将更多时间用于临床实践。

“管理成功的根本在于提高质量和效率。未来随着产业资本、特别是保险等金融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社会资本投资的医疗机构质量和效率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刘挺军说。

评论

让信任生根发芽

□记者 李梦溪

2010年,六六的小说《心术》正式出版。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曾经写道,希望它(《心术》)可以为双方(医生和患者),打开一扇门,架一座桥,从相互怀疑敌视到相互换位理解,尽量去信赖这个世界,那样我们就能增加安全感、幸福感。

然而,这6年以来社会上仍然层出不穷地出现医闹事件,多次让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降至冰点。

细细想来,这种一触即发的矛盾并非空穴来风:对患者的这类弱势群体来说,医生确实有着对自己生命的绝对支配权,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只能借医生的手回归健康;而对医生来说,医疗结构失衡、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社会舆论引导和不良风气,最重要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都让其承受了巨大压力。

这二者的彼此间难以信任,让医患关系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而泰康保险,则跳出这个似乎“无所破解”的循环,真正为医患双方,架起了一座可沟通的桥梁。

患者最关注的,无非三个方面——医生是否专业、费用是否合理、服务是否便捷。而保险自建医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恰好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保险公司目标是让人健康、少生病,生病后能迅速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在险资办医的前提下,过度诊疗、过度治疗等现象将被完全杜绝。同时,为了提升医生专业水平,仙林鼓楼医院已成为泰康旗下第一家医教研一体化的大型公立医院,扎实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了人才潜力,实现“一切无损于患者”。

所谓医者仁心,该院医师也能在“阳光薪酬”的收入保证前提下,免除医院经营压力等一切后顾之忧,完全回归医疗本质,与患者形成健康服务的伙伴关系。除了治疗疾病外,还将为其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真正实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

正如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所言,保险与医疗一脉相承,其本质的共通点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保险与医疗的融合是圣洁的,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份希望,一份幸福。

笔者认为,在这份融合背后,更为可贵的是,保险与医疗的融合,破解了多年来横亘在医患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为医患和谐的沃土撒上诚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