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精准医疗还得靠检验检测

发布时间:2017-05-24 09:16:17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王方琪

“医学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各个医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公共基础,大量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创新,都是基于医学检验技术的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正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医学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在“基于精准医学临床检验技术及质谱技术应用学术论坛”上表示。

该论坛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合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承办。

与会专家指出,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这种“精准”离不开检验检测。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讲究综合诊断综合施治,是物理层面的诊断,是定性分析。西医治病以血液成分的化学分析为基础,在定量分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止步于细胞水平。以基因测序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则直达分子水平,是跨越式发展。与一般化的个体化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

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密不可分,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基因和基因组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其精确控制着胚胎发育和分化的每一个步骤,决定了个体的所有生命特征和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基因等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让医学检验成为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表示,检验并不仅仅是“辅助诊断”,而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石远凯认为,精准医学时代下,分子靶向治疗是全球肿瘤治疗的最前沿阵地。由于在此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石远凯荣获了201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石远凯认为,分子靶向药物在未来会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类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主要针对的是特定靶点,因此可专一性地控制那些具有该靶点的肿瘤细胞,从而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石远凯认为,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进入了新阶段,肺癌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促进发现了众多的分子靶点。然而如何筛选出适应于靶向治疗的患者,使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得以实现成为临床面临的一个挑战。伴随诊断能够很好的评估患者情况,帮助临床决策,从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并降低副反应发生风险。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液体活检标本上的应用探索,也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基于精准医学临床检验技术及质谱技术应用学术论坛”的成功召开助力中国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医疗新时代,推动精准医学科研进步,促进检验检测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提升对疾病风险评估、疾病机制把握以及众多疾病最佳治疗方案的预测,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直接惠及国计民生,为人类健康与社会文明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届“论坛”特邀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杜冠华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与转化研究中心肖宏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科曹正副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孟宪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国家科技部长春质谱中心主任刘志强,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春梅总监等多位专家带来了芯片数字PCR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展望、中国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精准医疗与现代药理、色谱新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串联质谱在疼痛药物管理和药物滥用中的应用、基于代谢组学的尿毒症透析精准评价研究、传统中药研究中的质谱策略、维生素A、E检测大数据分析等主旨报告。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专业人员近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围绕精准检测、精准治疗的市场、技术、临床应用和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