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蔡国斌: 病无可医 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发布时间:2017-03-22 10:17:1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蔡国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整形外科教授。

蔡国斌委员2017年“两会”期间的提案,一是关于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二是发展民族健康产业,三是关于一村一乡带动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特别是医疗方面的改善。四是关于扶持大健康产业,使人人能够做到预防为主,还有一个提案是医药流通方面两票制的,减少流通环节,使医院的成本也下降,老百姓得到药的实惠就更多。

蔡国斌介绍说,很多提案的出发点是来自于工作中的案例。举一个“两岸医师合作进行医疗医治”的例子,台南医师工会和我们大会的台籍医师,以及我们聘请的台湾地区其他方面的专家,在云南、贵州、江西、陕西、安徽以甘肃进行了义诊。

在陕西铜川耀州区医院义诊,一个上午,全体医师一上午就义诊了1060位患者,非常受欢迎。台湾地区医师非常感动,不仅如此,台湾医师工会还和耀州区医院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所以,以后他们之间的互相来往、学术交流,以及交流互访都非常好。

在医疗改革当中,怎么样能够让老百姓更受益?

蔡国斌介绍说,医疗改革大健康,它不是一个卫生计生委单独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医生和护士们要做的事情,是全社会都要做的事情。蔡国斌觉得政府报告中把三医联动作为一个题目提出来,是说明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是长期调研的结果,也是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得到的一个共识。他觉得这是政府做出了一个对医改事业很大推动的事。医改事业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整个体制上一定要革新,使每一个老百姓,城市的也好,农村的也好,能够在医改中得到的最方便的医疗,从利益上最大化。

我国目前医改进入深水区,医疗保险等方面现在推动得还是慢一些。大家对于健康保险很热情,说明大家都重视这个问题了。过去很少老百姓是买健康保险,可是现在,百姓在买健康险上的确是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也投入了很多的关注,这是一个进步,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

我国医改医保不是上层或者是医务部门闷在屋子里能做出来的,需要通过大量和群众接触,进行民情调查,各个地方发展不平衡,考虑综合因素才能形成。蔡国斌参加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视察工作已经得到了很多启示。这个启示第一个是政府要主导;第二个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第三个,使百姓能够身临其境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百姓是接受医疗保险最直接的受益人,也是最有感触的人,群众是老师,他们所提出的意见都是中肯的,都是从实际出发。

作为医务人员,在整个健康中国建设当中,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蔡国斌委员认为,一个医生,首先就是踏下心来钻研知识。没有丰富的知识,医生无法应对复杂的病情。第二,医生对社会既有使命,还有责任。所以,医生要把病人当亲人,把病人当老师,把病人当做自己的榜样,这样才可以去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医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那么,医生一定要把自己的态度端正,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医生。

蔡国斌同时呼吁,老百姓要体谅下医生的处境,医患双方需要增加互信和了解。现在医闹事件多发,如果得不遏制,我们老了,病无可医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国家在对于医生的尊严的维护上,对于医疗事业的鼓励上,都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医生热爱这个事业,献身这个事业,无悔于这个事业。医改事业靠我们,特别需要社会方面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