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有性格的照片

发布时间:2017-03-17 10:45:38    作者:胡艳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阮义忠

出版:九州出版社

时间:2017年1月

定价:58元

□胡艳丽

世界沧桑变幻,最可见诸照片。我们手中拿着自拍杆,拍到的是自己渐行渐失的“青春”;他手持相机,于不动声色中观察着这个世界风光轮转,拍到的是“失落的优雅”。

他是台湾资深摄影人阮义忠,出版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誉为华人摄影的启蒙书,四十年间共出版了包括这本《失落的优雅》在内的十本摄影随笔集,并于世界多国举办过个人摄影展。

优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而言它近似一种得体有度的美丽,更多地被用于形容如大家闺秀般的女子,总之它是经过文化与教养共同形成的一种敛于内而形于外的气质。但在这本《失落的优雅》中,阮义忠这样解释优雅:“本分真诚地面对自己、坦然无碍地面对他人,就是优雅。”阮义忠的优雅,表面上看的确少了些技术含量,甚至少了些第一观感上的美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简单、朴素、坦荡,是一种越看越令人沉浸、回味,可以反复品饮的人间大美。这种优雅并非形于一代,而是贯通了我们文化的根脉,以数千年的农耕生活,和国人乐天知足的宜人天性为根基的从骨子里透出的优雅。

摄影作品也是有性格的。当摄影技术炉火纯青,相机便成为自己延伸的触觉、心灵的眼睛之时,其作品呈现出的角度,就是摄影师看世界的角度,摄影作品中透出的风格,就是摄影师行走人间的风格。书中的照片,不论是因岁月沉淀平添了时光的味道,还是因去掉了各种色彩,只留下黑白两色的素朴,都透出一股不同凡响的味道。

为了本书的出版,阮义忠慢慢搜寻自己遗留在80年代行脚台湾时的记忆,慢慢去回味每一幅照片拍摄背后的场景、故事,细思当年的人和事。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及遗失,一些当时重要的人、事、物已经褪去了光泽,而另一些当年以为没有在意的感受和细节,却隔着漫长的时光一层一层浮出水面,越发清晰。在作者舒缓有致的文字中,这些经时间淘洗的记忆,以及那些略去了彩色光影的照片,其真实感、现场感、立体感呼之欲出。

一张有生命的照片,所能呈现出的绝不仅仅是形于上的图像,而是背后牵系的人、事、物,乃至一个时代的性格与特质。

在阮义忠的摄影镜头之下,老妪“仿佛祖先几辈子的劳作积习全压在身上了,而且就这么大剌剌地躺在自家门前,一妇当关,自在得如同卧佛”,初眼看并无美感近似粗俗,而静下心来再观瞧,那份纯粹、那份坦荡、那份怡然,已是将优雅展现到了极致。源自民间信仰与神话的“八家将”民俗活动,因舞者的虔诚、动作的讲究、舞起来不论是虎虎生风,还是妖妖生诡,都透着艺术的优雅魅力。还有那因主人的爱护,而扑掉了一身尘土的分趾农夫鞋以及年老却整洁依旧的竹凳无声中透着尊严与优雅。总之天地坦荡、人心坦荡、万物坦荡,无声的规则与秩序自然流淌其间,世界万物,都透着优雅、端庄、大气与从容。看似朴实无华处,其实最是中华古老的文明坦然绽放之时。

那命运一波三折的九份山城、那富贵已失书香不减的林家宅园,那些已经被时代浪潮波及,养着蜗牛种着田地的农人,还有恍若穿越时光隧道,骤然打扮起来扮摩登的青年男女……一波一波从照片深处走来,照片无言,但那光影的一摄,已经证明了太多,似乎比他们要讲述的故事本身,还更真实,也更能证明时代转角处的人文变迁。这里优雅的韵味仍在,但在眉尖袖口,却又隐隐传递出了一些焦虑,那是优雅初减,时代初变,经济转型的发端之时。

时光荏苒,曾经的乡村社会,已经历了工业、商业、现代产业的重重洗礼,曾经平静的小山村也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几度衰荣。此时再回望,我们才发现曾经的乡野风情,质朴民风,如今都已化成了渺不可寻的“古风”,化成了时代的记忆,那些纯朴的优雅已再难觅踪迹。

读过全书,慢慢抚摸那些九九归一的老照片,总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那些少年的眼神,那些沙滩上光屁股的孩子,那些用粗糙的大脚行走在原生土地上的男男女女,那肩托重负却顶天立地的男人,他们身上有太多我们祖辈的影子。纵使地理相隔,生活细节千差万别,但相同的文化传承总归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共同的东西。那些纯朴、坦荡、干净的眼神,那极少欲望,安于生活,安享着天地间秩序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从前的我们。越往前回溯,越能遇见最初的自己。多希望,时光拐角处,能再遇曾经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