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采访手记:富人也烦恼

发布时间:2017-02-22 11:16:25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爽

刘洋今年28岁,是北京金融街上的一名白领。他的工作不像纯粹的金融人士那样昼夜颠倒,或是做空中飞人,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证朝九晚五的规律状态,收入稳定。

所以,单从外表很难看出,作为本地土著的他,其实名下有不止一套房产,用他自己的话说“经过一轮的房价上涨,价值应该超过1000万了”。汽车自更不用说。

受专业工作和个人爱好的影响,他会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理财,包括债券、银行流动收益产品,都在他现有的资产范围之内,并且“这部分的投资收益是高于工资收入的”。

无不良嗜好,无奢侈消费,几乎为自己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提前购买了充足的保险:定期寿险、意外险、高端医疗险、重疾险……最主要的爱好,是闲来无事做做美食。

这要是放在各种相亲网站上,简直是花高价都不一定见得到的VIP。

可能,刘洋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高净值人群,但被归入纯粹的中产阶级还是绰绰有余,在各类财富管理做个高端客户,恐怕问题也不大。

所以,当他一脸严肃的和我说“没有安全感”、“焦虑”的时候,作为无产北漂典型代表的我,只能表示更加郁闷。

“请问您焦虑什么?”

“现在,选择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医疗和教育资源几倍于以往的竞争。同时,经济下行,投资收益明显下降。可能以后房产的价值都不能保证。”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我似乎无力反驳。

“那你觉得这种焦虑怎么缓解?”

“考虑离开这个社会,但具体而言,我年龄未到。”

我当然知道,刘洋是开玩笑的。上有父母,尚未娶妻,让他离开他也不会。

但这种焦虑绝非个例,他也说,周围很多和他年纪相当,条件差不多的人都有这种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不安。

于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上是否合适。尽管相关研究名目繁多,甚至有专门关于“心灵投资”的调查,但归结起来,这些报告的目的只有一个:弄清楚这些被各类投资理财机构锁定为重要目标的高端客户,都把钱花在了哪?

而在此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情绪和对生命的态度。到底哪些人会不安?他们因何不安?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从一份《中国高净值人群焦虑状况白皮书》中找到答案。

(文中采访对象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