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桑育松:新创业大不同

发布时间:2017-02-17 08:47:22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人物素描:

桑育松,上世纪90年代初自北京财贸学院会计系毕业后创办北京中兴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针纺织品销售。创业逾二十年,桑育松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起伏,亲历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经下海潮、互联网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次创业热潮,对于国家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及产业链运营有着切身的感受,深刻理解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困难和需求。


桑育松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筹建以来,作为500余名发起会员之一,桑育松积极参与筹建,得到全体会员一致认可。他既没有为众惠相互提供初始运营资金,也非社会名流,而是以一名普通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身份,承诺购买众惠相互的保险产品从而成为会员,经会员大会选举担任众惠相互会员代表,并通过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及中国保监会董事任职资格考试,成为众惠拟任董事,代表全体会员参与众惠相互的法人治理。桑育松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深入参与众惠相互的经营和治理,以自身的经历帮助和推动众惠相互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为中国的金融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会员共有、会员共治、会员共享”

1994年桑育松购买了第一张人寿保单,那是他与保险最初的相逢,“当时我同学中有很多保险的从业者,本人对保险非常有兴趣。”当时身在创业过程当中,桑育松深切感受到中小微企业经营的艰难,“尤其是几乎没有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朋友中很少有人能够从银行拿到价格较低的资金,更多还是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其他一些渠道资金成本非常高,是我们这类企业无法承受的。”

2016年,桑育松作为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典型代表,因切身经历和需求加入众惠相互并被选举为会员代表、董事,代表全体会员参与众惠相互的法人治理,似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相互保险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其没有外部股东而由全体投保人共同所有,具有“会员共有、会员共治、会员共享”的特点使桑育松对这样的保险模式极为认同,认为这能够避免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相互保险组织实行会员自主管理和相互监督,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一般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这在桑育松看来会员可以平等参与相互保险组织管理。

相互保险不追求股东利润,经营盈余由全体会员共享,保单持有人兼具组织所有人和投保人的双重身份,“这使得我们在运营上更加重视会员的利益,可以为会员提供最经济有效的保险服务。”桑育松认为。

中小微企业阶梯

桑育松相信中国保监会从顶层上让相互保险落地,对保险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相互保险得到法律的认可,得到中国保监会的认可,让保险从形式和本质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联系自己曾经的中小微企业创业经历,桑育松觉得相互保险将在未来对民生和经济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大量的创业公司、新兴的实体公司,在融资方面还有很大的服务空白,相互保险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必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让中小微企业看到了希望。”

如果把个体工商户算进来,中小微企业数量应该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99%。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六成,税收贡献占到了半数以上,出口接近七成。可以说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整个金融环境中,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弱势群体,95%的运营资金都是用的企业自有资金,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不足20%,这里面还绝大多数是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据桑育松介绍,他们企业的周转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亲戚朋友或者相熟企业之间的借款,或者是去一些小贷公司拿资金,但借款成本非常高。“我觉得这一市场短板现象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机制,传统的金融机构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而相互保险被引入国内后有望使这些情况得到改观。”桑育松认为众惠相互基于供应链或封闭组织等特定群体,汇聚具有同质风险的企业,通过前沿金融科技完成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从根本上解决了信用机制问题,填补了传统市场的空白,“为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方面提供了更经济实惠的信用和风险解决方案,使我们能够更便捷的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提高企业效益。信用保证保险可以帮助这些企业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关键环节。”他称。

相互保险在国内是个新生事物,但桑育松认为它在中国的发展相当有必要:“从组织形式上解决了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利益冲突的问题;与股份制公司不同,相互保险的投保人即是相互保险组织的所有者,通过参保会员的自主管理和相互监督,可以有效避免不当经营和因欺诈导致的道德风险;相互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费用较低,核灾定损准确度较高,可以显著降低经营成本。由于没有盈利压力,相互保险可以在不追求商业利润的情况下发展有利于会员长期利益的险种,更好维护会员利益;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低,经营风格更加稳健,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受到的外部冲击小,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相互保险组织可以根据会员群体的风险保障需求灵活的设计条款并核定价格,这也使桑育松确信相互保险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尤其在商业保险作用较小的低收入人群和高风险领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保险业都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入和发展相互保险是保险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提升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新途径;同时有利于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中低收入人群能力;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保险市场组织形式;发展相互保险组织将为保障高风险领域和中低收入人群利益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更好平衡。”关于发展相互保险在中国的意义,桑育松表露了他的认知与理解。

谈到相互保险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桑育松感觉最重要是要着眼于经济新常态,发挥相互保险简便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和“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保险服务力度;其次是要着眼于惠民生,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和其他弱势群体的保险服务力度,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惠而不费的优质保险服务,使保险业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完善中低收入人群健康养老保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众惠相互来讲,桑育松坦言并没有成熟的模式能够进行借鉴,在产品方面还缺乏历史数据的积累是一个挑战,“在前期发展我们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控制风险是关键,尽可能将风险进行分散。”桑育松表示对风险的防控理应是他们前期产品设计中最需要考虑的。

大有可为的补白

“弥补市场空白,壮大国内的保险行业,从而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依托组织形式上的优势,为会员提供定制化的需求,从定价上也会更灵活和实惠。”桑育松指出这是相互保险在目前中国保险环境下所应该致力的方向。他称,相互保险应该在支持实体企业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互保险是国际上成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也是起源最早的保险组织形式,在全球保险市场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相互保险在发达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但在发展中国家,占有率仅为4%。中国市场蕴藏巨大机遇,等待发掘。

“国外大多通过一些协会类组织,将同质风险的人群集中起来,”桑育松觉得这非常值得中国相互保险初始发展时借鉴和学习,同时他也认为在风控方面的经验、法人治理的设计等方面也应该向国外相互保险借鉴成功经验。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创业先锋人物,桑育松今天投身的相互保险事业无疑是又一次创业,但他觉得这与从前却有着太多的大不同。“以前的创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现在我投身众惠相互,有监管层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的保证,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众惠相互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从我自身经历上来讲,非常认同众惠的发展方向,我本人对此非常有信心。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探索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式方法,我相信相互保险这个市场足够大,发展前景非常好,相互保险在中国将大有可为。”

一语中的

“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探索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式方法,我相信相互保险这个市场足够大,发展前景非常好。”

——桑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