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小处显大节,风范隐平凡——胡詠骐后人寻访实录

发布时间:2017-02-10 12:33:39    作者:林振荣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林振荣

胡詠骐是民族保险业的拓荒者,是中国保险业界知名度很高的革命先驱,近年来有关他的报道渐渐多了起来,其创业经历及革命事迹才逐渐为保险业界所熟悉。2011年2月25日《中国保险报》刊登了笔者的习文《革命先驱保险魂》(注1),全面介绍了胡先生的生平、创业经历及革命事迹,胡的侄子胡国瑞看到后,辗转曲折通过上海保险行业老同志多方打听,联系上我,约笔者见见面,机缘让笔者了解到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追忆胡詠骐及亲人的非凡经历,堪为后来者铭记的感人故事很多。


图1 作者(右)与胡国瑞先生合影。

寻访

胡国瑞先生,是胡詠骐亲友中最为关注胡氏家族史的人。我们在电话中初次相聊,便油然而生一种知音感觉。于是,在一个炎热盛夏的平常日子里,我登门拜访了胡国瑞先生。

胡家居住在上海愚园路一所老式里弄住房里,胡老告诉我,他打小就住在这里,迄今有半个多世纪了,尽管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尽管繁华落幕后父辈们已经随风渐远,斑驳的记忆模糊了亲人背影,亲情故事的细节也渐次泛黄陌生,但总有一些是珍藏心底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人到老年总会耽于往事,常常穿越时空回到往昔,这绝不是矫情,父辈们的奋斗经历革命往事至今仍被媒体惦念着,胡国瑞已经感到欣慰了。

据胡国瑞先生自述,他是胡詠骐七弟胡詠莱的长子,父亲胡詠莱在他9岁时去世,而伯父胡詠骐去世时他也只有12岁,并不真正懂得这对于胡家意味着什么,父辈们当年的创业往事他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父亲及伯父的相继过世,天塌下来了,孤儿寡母失去依靠,家庭经济很快陷入困境——谁能相信身为堂堂保险公司总经理、襄理的伯父和父亲,并没有给亲人们留下多少私有财产——我的母亲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强抑悲痛,挺直身子,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暗地里把别人缝补浆洗的活儿揽过来,赚点帮佣劳务费贴补家中的用度,把儿女拉扯大,并供其读书,拮据情形可想而知。有次,差点连父亲留下的赖以栖身的愚园路简陋房产也守不住——有两名日本兵突然闯进来,宣布房屋征用,限期搬离。还是央求宁波旅沪同乡会及亲朋出面请托关照,煞费苦心,才得以摆脱困境。坐吃山空,家境迅速败落,到后来只能由作为长子的我早早辍学回家找工作,我那时候还是个不谙世事的15岁小孩,会做什么呀!幸赖宁波同乡看在父辈乡谊份上,介绍我进上海印钞厂当学徒,微薄薪水分担家用,仍然入不敷出,小小年纪就领略了经济窘迫,体尝了人世的艰辛。”胡国瑞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银行工作做登记时,因为父亲及伯父的保险公司经理襄理身份,而被错划为资产阶级,这一家庭成分成为胡国瑞背负五十余年的政治包袱,处处被歧视打压,遭受历次运动的冲击,心有不甘。父辈的同事朋友及家族里的年长者都对胡詠骐参加革命的秘密一无所知,即使从他人口中听到一句半句,也是心内畏惧不敢示人。伯父与父亲在世时没有购置金银珠宝或房屋不动产,经济收入也仅够维持全家衣食无忧温饱而已,在民族危亡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一有闲钱就马上购买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的“救国公债券”,尽绵薄之力支援全民抗战。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债券在抗战胜利后真的返还本金时价值严重缩水利息低微,大部分因物价飞涨而废弃。

笔者和胡国瑞一见如故,毫无违和感,谈话很投机,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找对了人,就可以拨开烽火岁月烟云,看到湮没在历史迷雾后面的真相内情,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不为外人知晓的细节,知道胡家兄弟后人的近况。特别是,胡先生无私提供了他自编的“纪念伯父胡詠骐资料选编——永远不熄的火种”复印本和胡家老照片复印件,胡家的私密信息对我毫无隐瞒,更让下面的故事情节可视可感,生动具象起来。

“其实我的心中早有疑惑”,胡先生提及60年前的一桩往事:1955年初春,父辈的挚友孙梅堂伯伯(鄞县同乡,曾投资宁绍水火保险公司作董事,是中国赫赫有名的钟表大王,美华利钟表公司老板,旗下有亨得利、亨达利、太平洋、华盛顿、惠林顿等15家钟表行,曾投资房地产、交通、保险、造纸等行业)来电话约胡国瑞去国际饭店吃饭,席间他告诉胡国瑞一件深埋心底多年的秘密:“1940年初,下属美华利钟表公司的仓库管理人员曾向我密报,在我的仓库里发现《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名著的中译本)、《瞿秋白文集》等进步书籍的校样纸版,甚至还发现有枪械药品,这在当时是违禁物资,被日伪当局发现是要杀头的。我当即警戒这位亲信,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得外传。我当时推测这些物品是你伯父他们夹带其他物品里存放的——因为只有阿六(即胡詠骐)阿七(胡詠莱)可以使用我的钟表行仓库——你父亲去世早,那么这些东西肯定是你伯父存放的,照此猜测,阿六在抗战初期就投身革命了,后来阿六去世了,此事遂成谜团”。胡国瑞当时很激动地说,“这些事我也想弄个明白,这事关我的家庭成分认定”。

偶然的机缘启动了我心中疑窦,我这几十年里始终盼望揭开疑团,但上海“潘汉年杨帆事件”发生后,整个白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被全盘否定,牵连好多人蒙冤受屈,饱受迫害,有关当事人讳莫如深,当年的上海革命往事不敢提及,人海茫茫,以致湮没无闻。

胡先生说,“我背负沉重的政治包袱,在人民银行机构工作一辈子,谨小慎微碌碌无为一辈子,直到1988年退休。从八十年代初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上开明一些,我陆续从别人回忆录文章里了解到一鳞半爪信息,随着上海市党史办的党史资料征集人员的不懈努力,伯父的革命经历得以证实,被赞誉为‘红色资本家’、‘民族保险业的拓荒者’,拨开迷雾见太阳,我终于获得政治上的解放,我申请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当选为民革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尽己所能做统战工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以爱国行动告慰父辈们在天之灵了。”

谈及近年来关于胡詠骐的系列宣传报道,胡先生说,“你的这篇文章,整版篇幅,图文并茂,是我所看到的胡詠骐系列文章里史料最详尽最靠谱的,有些故事的细节和图片连我们自己都不曾听过见过,当时我及亲友们都很惊讶为什么你会这么熟悉胡家的故事,还猜想你是了解我们家族情况的哪位故人的后代,会不会与林震峰先生有关?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对胡詠骐传记史料的严谨认真,每个故事都有索引出处,言之有据,不像现在许多的新闻报道及出版专著里,相互抄袭剽窃,以讹传讹,连伯父的名字都误写成‘胡咏骐’。你收藏的《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很珍贵,连我们自己家族都不曾见识过。你作为与保险业及宁波帮毫不相关的‘外人’,多年来坚持关注保险业革命史,积累了那么多的相关文献实物资料,存续了历史,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呀!我们真诚感谢你!在你的文章里唯有一个地方与事实不符:伯父出面筹措资金协助印刷《西行漫记》中译本以及《鲁迅全集》(20卷本),《海上述林》,《瞿秋白文集》等进步书籍,这些都是真事,但不会把这些书籍的印样纸版存放在常德路掹德里六十五号自己家中或宁绍人寿保险公司里,一是家里没有那么大的空间,二是伯父参加抗日救亡公益活动较多,自家的客厅及公司办公室成为上海各界爱国进步人士经常聚餐、畅谈抗战形势、救国道路和研讨国共两党与汪伪政策得失的场所,天天宾朋满座,人来人往,‘保联’、‘复社’等的抗日爱国举动早就引起租界巡捕房的监视,伯父不会授人以柄,落人口实,引祸于家庭和保险公司的。现在可以确证的真相是,这些印样纸版,包括捐助新四军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武器是存放在不为金融界所关注的美华利钟表公司原料仓库里,那里要相对安全多啦。”

耄耋之年的胡老,对70年前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的人与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对着父辈与同事的合影大照片,他一一叫出名字指给我看,有时不觉沉浸在依稀往事之中,我怕长时间的对话会影响他的情绪,妨碍他休息,但他不顾我的劝阻,兴致颇高,侃侃而谈,坎坷岁月并不能消弭怀旧热情,年事渐高并不能淡忘铭刻于心的尘封往事。

这次寻访之后,我原本还打算专程前去天津南开大学,拜访胡詠骐的次子胡国定先生,进一步核实事迹细节,但阴差阳错,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当年九月份,胡国定先生就因病去世了。

家世

胡詠骐在浙江鄞县属于比较大的家族,祖父懋堂公是一家手工织绸茧丝作坊的业主,经营丝绸发扬国货,在江浙商场中卓有声望,育有8个儿子,胡詠骐排行老六,胡詠莱排行老七,兄弟们均身材魁伟,相貌出众(图2)。胡家慎德堂奉行“清白传家敦厚做人”的祖训,父慈子孝、婆贤媳惠、兄弟同心、妯娌和睦,代代相传淳朴的家风,为人正派,不攀附权贵,损人利己的事绝不可为,在事关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原则,立场坚定,爱国爱乡,深得乡邻敬重。


图2:民国廿三年胡詠骐家族合影(后排站立左9为胡詠骐,左5为胡詠莱)

胡詠骐生于1898年,少年时就读于教会学校宁波斐迪中学(后改名浙东中学),品学兼优,在校时信仰基督教,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均为校内风云人物。他酷爱体育锻炼,曾与戚正成配对代表沪江大学与南洋及圣约翰两大学作网球双打比赛,对诸如辩论会、级友会、年刊会、天籁社等课外社团活动尤感兴趣,颇具领袖天才,常被推为主席之职,勇于任事,组织能力出众,办事公道热心,思维敏捷,交友广阔。上大学期间于1916年10月24日奉母命与周巧英成婚,1917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之后回宁波莅任四明中学教员,从事教书育人事业。1918年,由全国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举荐出任宁波基督教青年会筹备会干事,赴上海青年会观摩会务一年,1919年返回宁波,牵头创建宁波青年会,出任第一任总干事,全情投入,业绩极其出色,多方努力,到1922年,征招会众已达1200余人,通过向基督教北美协会以及旅沪甬籍富商名流筹募捐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购置基地修建起新会所,奠定基督教青年会宁波协会长远发展基础。期间被擢升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任董事、书记、司库,基督教协会上海市会组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长期的辛苦劳碌让他心力交瘁,身体渐渐吃不消,开始肺痨咯血,几不能起。1926年秋,他得到国外考察学额,远赴美国调换空气兼资深造。在美客居调养近年,疾患始告痊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寿保险和商业管理学双科硕士学位,期间到纽约联邦人寿保险公司见习一年,还顺路欧洲多国考察的经历,让他见识了欧美保险业的宏大规模与发展愿景。于是1929年回国后即应聘担任宁绍商轮公司董事会总务主任兼保险部主任等职,开始了为民族保险业筚路蓝缕打拼的一生,公司改组后转任上海宁绍水火保险公司总经理。1931年筹建宁绍人寿保险公司荣任总经理,初露经营才华。1933年起,他被推选为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执行委员,从1935年秋起,更连续被推举为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主席(直至病逝),让他成为金融界闻名遐迩的行业领袖。

 

保险昆仲,誉满业界

胡詠瑞的父亲胡詠莱也属于上海早期寿险经理人才(图3)。早在1926年伯父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之前,父亲于1924年大学毕业后去上海美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谋职,从最低层业务员干起,等到1929年伯父学成归国时,父亲已经磨炼成营销业绩卓著,经验丰富的高级业务经理,深受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远东保险王”史带的器重,进入友邦的核心管理层,这在《友邦汇刊》中有多次报道(注2;图4)。


图3:胡詠莱


图4:《友邦汇报》刊发的活动消息,有胡詠莱参加营销竞赛的报道

1927年3月初,友邦的副总经理潘学安答应上海实业巨擘刘鸿生的邀请,准备筹设华商大华保险公司,创办事务殷繁,特请辞职,史带虽然心有不舍,但鉴于潘筹设保险公司之举动,符合自己向来扶持华人成才自主创业之宗旨,不得不准其所请。感念潘数年来为友邦初创到发展壮大擘画赞襄,居功甚伟,因此在潘离开友邦之时,由史带发起,邀集友邦上层高管12人,在自己住宅里为其设宴饯行(图5)。父亲也受邀出席,宾主席阑,史带与同仁公费赠予潘学安青金表一块,藉以纪念(注3)。


图5:《友邦汇报》刊登的友邦高层欢送潘学安宴请活动报道

1931年初夏,上海闻人、青帮大亨杜月笙耗资50万大洋在家乡浦东高桥修建起杜氏家祠及藏书楼、学塾,又再度斥资50万大洋举行盛大的家祀落成和“奉主入祠”典礼,为此,成立了庞大的庆典领导机构:父亲受邀出任庆典活动七位挂名协理之一(总理由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三人挂名),襄助盛典。蒋介石、孔祥熙、张学良、王正廷、何应钦、于右任等党国政要以及徐世昌、段祺瑞、吴佩孚、张宗昌、顾维钧等过气高官显贵均致礼祝贺,上海的党国要员和富商巨贾、各界名流纷纷莅临观礼,盛典连唱三日堂会,平剧南北名伶名票连番精彩演出,轰动一时,杜氏前后一掷百万金,庆典声势之浩大,豪门之显赫,更为沪上空前绝后(注4)。

胡詠莱的办事干练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以上两件事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到1931年11月,伯父邀聚旅沪宁绍帮富商名流,计划发起筹办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时,父亲即从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离职,兄弟携手创天下。

关于伯父及父亲当年创建保险公司的经历,胡国瑞通过父辈同事之口粗知一二。胡詠骐创业之时,适值“九一八”事变之后,嗣又迭经“一二八”沪战,社会不景气之弥漫,国内时局之推移,直至“八一三”烽火燎原,欧战兴起,鼙鼓声动,时逢多厄,几无宁日。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于危难时局中创办逆势成长,困难可想而知。天道酬勤,终于1932年5月17日在实业部获准注册(注册年限为五十年,规定满期后经股东会议决议得呈准续展之),注册资本(实收)国币25万元,发行股票2500股,每股国币100元,决算日期为12月底,募招的股东大多是宁绍籍旅沪富商。总公司起初设在上海江西路(今江西中路)59号,后迁至北京路(今北京东路356号)国华银行大楼,先后由邵长春、乐振葆任董事长,伯父长期担任总经理,父亲任襄理兼业务部主任(图6、图7),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营销业绩长期名列荣誉榜,很快打造出华商寿险界全新气象。


图6:胡詠骐亲笔签发的“宁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二十年储蓄保险单”


图7:“华商宁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寿险章程”

 

 

识才善任

没有天时地利,只能依赖人和。宁绍初创,十分倚重人才开拓市场。胡詠骐平素就知人识才,对学识卓越之士,执礼至恭,殷勤访聘,委以重任,岗位历练培养。他把宁波斐迪中学及沪江大学同窗七载的好友戚正成从华华中学校长任上挖来保险公司做襄理,多有倚重,世间少了一位安贫乐道的校长,保险业界多了位才华横溢的高级经理人。还有周永德任襄理,李守坤任秘书长兼精算会计主任(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寿保险精算专业,是1949年之前中国获得北美精算协会SOA准精算师ASA资格仅有的三人之一),杨培之任公司襄理兼展业主任(图8,1934年胡詠骐送沪江大学校友杨培之留学美国,攻读保险硕士,两年后杨得到MBA学位回国创业,1959年移民美国,投资实业大获成功,担任沪江大学美国东部同学会会长多年)。方景和担任副经理兼医务主任(原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的体验医师),文牍主任陆士雄,保单主任施苹舟。公司高层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群英荟萃,“或历任军政界要职,或深孚社会时望,均感于胡先生之诚欣然愿供驱使,且矢忠合作,追随不懈”。对待公司同人,“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语‘工作的时候工作,游戏的时候游戏’,那就是说,在工作之余,我们彼此都一样,没有等级之分。”


图8:胡詠骐推荐展业主任杨培之赴美留学,公司同仁欢送合影 (前左5为胡詠骐,左4为胡詠莱,左6为杨培之)

正是倚重这些杰出人才,公司顺利渡过初创瓶颈,步入快速上升通道,正如1933年以“安全的轮子”为主题的广告所云:“本公司过去两年中载着壹仟余位保户向幸福之途前进”,“有效保险金额已近肆佰万元”,“实施科学管理,实行服务精神,投资绝对安全,会计悉主公开”(图9),胡詠骐兄弟俩推行欧美新式管理,充分施展其营销才华,积极倡导“以被保险人利益为前提”经营理念,弘扬保险业的扶危救困本质(图10),宁绍的管理模式与营销手段大受欢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严格审慎投资,循序渐进,市场拓展很快,相继在广州、北京、汉口、青岛设分公司,在九江、重庆、苏州、南京、杭州、烟台、济南、开封、汕头、宁波、长沙、威海卫、镇江、无锡、南昌、潍县、厦门等地分设代理处。推出的业务种类有终身保险、限期缴费终身保险、储蓄保险、薪资储蓄养老金保险、子女教育金保险、子女婚嫁金保险、团体保险、意外保险等,十分接地气。宁波鄞县同乡刘湛恩(沪江大学校长)、方椒伯(两届上海总商会副会长、银行公会会董、宁绍轮船公司董事长、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理事长)、孙梅堂(中国钟表大王)、袁履登(上海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总商会会董副会长)、胡孟嘉(交通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都受邀成为董事。


图9:宁绍人寿公司1933年广告


图10:胡詠骐为“华商宁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册” 而作的序言

宁绍良好的业绩,“归功于胡先生领导有方和管理方法的完善”,当然也使公司股东们得到丰厚回报,1936年派息三厘,1937年至1939年度则派息七厘,受到广大股东们的赞誉。《保联月刊》第一卷第八期在“保险界人物志”栏里专文介绍胡詠骐,赞誉他“以社会服务态度来推进保险,以科学管理方法来经营业务,以合作为上政策来联络同业,以好学不倦精神来鼓励同人——他是个新事业的模范人”(注5)。

“有非常之事业,端赖乎有非常之人才,领袖为之倡”。作为受过欧美寿险专业培训的保险公司经理,胡詠骐认定保险是福利人群的事业,深知普及保险知识、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保险,呼吁各界扶持保险,尽己所能在保险业内部和社会舆论界掀起了宣传和研究保险知识之风。1933年4月10日,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创办《人寿》季刊(图11,这是中国保险界最早出版的定期刊物,也是较早研究寿险学理的专业刊物),免费赠送保户,以广招徕业务。胡詠骐在《人寿》季刊、《保联》月刊以及《新闻夜报保险周刊》上先后发表了《中国保险业近况》、《保险业之自由职业化》、《人寿保险之沿革与现状》、《团体保寿问题》、《实行改革币制后之人寿保险业》、《社会不景气中,国人对于人寿保险应有的认识》、《寿险公司投资的分析》、《对于保险业法之意见》、《人寿保险职业之我观》、《供献与保险界同人的几句话》等系列文章,为民族保险业的发展鼓与呼。胡詠莱也在《人寿》季刊第1期上,刊发了《保险之性质及效用》的文章,在《人寿》季刊第7期上,刊发了《服务寿险之真谛》的专稿。在这些文章里都阐述了人寿保险具有“保障社会之属性,鼓励公共俭德,减少流落窘状,增裕慈善经费”的社会意义。他们主张,“保险是一种社会事业,所以必须每一个保险业从业员以信仰一种事业的心情来从事保险业务”,保险企业家也要事业心胜于营利心才会真正成功。1935年,胡詠骐还特别创制了《承办沪江大学团体保险办法》(共10条),为母校师生承保团体寿险,回馈母校。同年7月10日,胡詠骐应邀到复旦、沪江等大学演讲人寿保险问题,藉以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


图11:《人寿》杂志第二号

正是由于胡詠骐在上海乃至全国保险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彰显,“民廿四年冬季,被选为保险公会主席,对该会之兴革事项,多所建树,力求该会成为推进保险事业之积极机构”。“公会每星期举行执行委员会时,胡先生照例亲到主持”,“论事察物,多独到见解,深中要綮,剔隐抉微,周详缜密”,主持制定中英文保单标准条款格式,审定保险单上长期沿用的英文条款译文,结束了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保险公司保险单上没有中文条款的历史。他还与外商谈判,成立了囊括华商和外商的上海市火险联合委员会,协调统一了火险费率和条款,限制了外商保险公司对华商保险公司的不正当竞争。他不遗余力推进上海市火险经纪人登记与管理规章之实行,奠定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之基础。

胡詠骐高屋建瓴,他主政的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将推进保险教育作为发展保险事业之首要工作,首创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阅览室和图书馆;以同业公会名义吁请国民政府庚款委员会在公派赴外留学生中规定保险专科名额,以谋多培养保险人才;由同业公会和中国保险学会联名向各大学商学院建议在商科中规定保险学列入必修课;还与中国保险学会联名呈请教育部通令全国各大书局,援照欧美日本先例,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有关保险知识的课程内容,藉以倡导(图12)。这些建议得到有关部门认同,并付诸实施。


图12:以同业公会名义吁请当局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有关保险知识内容的批复

精神不死,典范常存

在中国保险业早期发展史中,亲兄弟携手创业同为杰出人才的案例并不多见。正当大展宏图之时,天不假年,1937年初,胡詠莱患病就医因意外事故不幸谢世,年仅34岁。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经理项馨吾特给胡詠骐发来唁函慰问:“詠骐仁兄大鉴:噩耗传来,藉知令弟詠莱兄因病怛化,闻悉之下哀伤莫名。我国人寿事业方至蓓蕾预放之时,大好人才即遭折残,非特为贵公司惜,亦为保险界叹,而我兄手足之情,爱成天心,哀伤如逾常当之,爰顺变***专此致唁,顿谨近安。弟项馨吾,二月九日”(图13)。


图13: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经理项馨吾为胡詠莱猝逝而誌哀的唁函

兄弟猝逝,断腕泣血,痛彻肺腑,戚戚悲伤,萦绕心怀,加上长期对自己的“苛刻”与超负荷,不到四年,胡詠骐也积劳成疾,从腹泻的持久不愈遍访西医找不到病因,到1940年5月腹泻加剧并发黄疸时住进医院做手术,方确诊罹患胰腺癌,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已无能为力了。“六月,他请了两个月的休养假,(保险同业)公会公务,由丁雪农代理”,因病不能履职,通过写信提建议或委托关可贵先生为私人代表转达,不敢稍加懈怠,困于病魔仍勇于任事。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还牵挂着未竟的事业,考虑的还是怎么实现自己的信仰。10月25日,他留下遗嘱:“致巧英我妻,暨国城、国美、国定、国安诸儿:余信仰为人在世应为大多数人民谋福利,生为中国人应先中国而后世界。余不赞成私有财产制度,家人日常生活应力求简朴,只求合乎卫生,切弗奢侈。每年全数收入除简朴生活所必需之外,应用于为大多人谋福利之事业。”谆谆嘱托家人继承其为大众谋福利的遗志。11月5日,胡詠骐逝世,年仅42岁。

胡詠骐弥留之际还嘱咐:丧殓务须俭约,不得铺张,治丧费用不要超过国币贰仟元,并选定刘湛恩博士相同的丧殓及安葬地点(刘系胡詠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友,曾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沪江大学校长,抗日英烈,因拒绝出任教育部部长遭日伪特务暗杀,胡曾扶柩送葬),以此来最后表示他与这位挚友的深重情谊,表明自己的信仰与追求。——11月7日胡詠骐遗体在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大殓,11月8日下午,盛大的追悼仪式在上海虞洽卿路慕尔堂以基督教礼节举行,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宁波旅沪同乡会、上海沪江大学、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宁波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联青社、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联合组织了悼念活动,不请自来送别的业内业外人士多达700余人,全场无不潸然之色,首先由各团体代表献花致敬,除主办机构外,另有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火险公会、上海美国同学会、中央信托局保险部、永亨人寿保险公司、上海文化界联谊会、上海学生协会、上海国际救济会、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上海民食调节协会、上海剧艺社等几十家机构派专人送来慰唁函电和挽幛,年幼的胡国瑞和同宗兄弟国镇、国光、国乔也躬灵拜奠,敬挽祭幛:“昔年训诲亲承犹子鲤庭聆教范,此日音容顿渺儿曹马诫感遗书”。接着由上海沪江大学校长樊正康讲述胡先生生前的嘉言懿行,悲壮激昂,倍极哀荣,最后由生前至友扶柩上车,一路护送安葬在虹桥公墓。

整个丧礼共收到纪念仪金,计国币伍仟元整,治丧委员会经征询胡夫人之意旨,拨归下列三项用途,算作胡先生最后的贡献:“一、捐赠宁波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基金计国币叁仟伍佰元整,该款以动息不动本为原则,并以所得利息指定作训练干事之用。二、捐赠上海沪江大学计国币壹仟元整,该款亦以动息不动本为原则,并以利息所得充作奖学金之用,凡选读该大学保险学程者,不论人寿或财产保险其得第一名者可获该项奖金。三、捐赠中华基督教沪北浸会堂国币伍佰元整,该款指定作建筑礼拜堂之用。四、本册出版后,如再有纪念金送来者,汇充上海沪江大学奖学金,不作别用。”(注6)

之后,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联合八家机构编辑印刷了《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图14),分赠亲友与同仁,宋汉章为此撰写了“胡詠骐传略”,郑振铎、陈鹤琴、黎照寰、樊正康、凌宪扬、陆高谊、朱孔阳等文化教育界名流,吕岳泉、过福云、丁雪农、朱博泉、傅其霖、朱如堂、郭雨东、关可贵、朱晋椒、方椒伯、冯佐芝、陈干青、陈巳生、刘聪强、龚渭源、戚正成、方景和、孙广志、陆士雄等保险业精英纷纷撰文献词悼念,上海保险业余联谊会创办的《保联》还紧急组稿增发了两月合刊纪念专栏,纷纷表达哀思,“胡先生之死,不只是一家公司的损失,应该说是人寿保险事业的损失,是正在步入光明之路的整个中国保险事业的损失!”


图14:《胡詠骐先生纪念册》

胡詠骐逝世后,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由副总经理陈巳生继任总经理,受困于时局动荡和通货膨胀,严重影响着寿险业的发展,业务渐趋停顿。

侄子眼中的慈祥长者

在胡国瑞心目中,胡詠骐是个遥远而亲切的记忆,他既是一位关爱亲友鼓励后辈奋发向上的长者,又是一位热心公益溥益天下的慈善家。

胡詠莱猝逝,胡家的顶梁柱倒了,失去生活依靠,留下胡国瑞母亲和姊弟六个孩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后来抗战烽火在上海大街小巷燃起,百业凋敝,生活艰难,胡詠骐感念兄弟情谊,肩负起周济生活的重任,经常在空闲时间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怀胡詠莱的学习进步,使胡国瑞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八一三”事变骤发当天,我们六个姐弟毫无预知,一早就到学校上学,胡詠骐接通电话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第一时间叫上司机,冒着流弹危险及难民潮阻隔,用车把我们全部接回家中才放心,并叮嘱近日不可外出,以防兵乱。这一幕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但又那样遥远。”胡国瑞追忆。

胡詠骐堪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楷模。“在我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眼里,胡詠骐都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有完美道德的人,口碑甚佳,精神人格,足可垂范后人。胡先生生平笃信基督,品学优湛,博闻强识,态度谦和,恂恂然有长者风,领袖群伦,此固社会事业之翘楚,而青年会运动之健将也”。胡国瑞说。打小受教于教会学校(宁波斐迪中学),稍长求学于浸会背景的沪江大学,使胡詠骐深受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会训的熏陶,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的思想,打骨子眼里服膺基督真博爱牺牲精神,内生出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热情,时刻关怀民众的疾苦,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展现出博大仁慈的胸怀。

胡詠骐堪为青年之导师领袖,他认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倡导各项社会公益,能直接造福于全社会,故期以“德智体群”四育工作,倡导人格教育,能体察青年,扶植青年,有朝气,有信仰,重信义善交友,遇事无不热心顾问,悉心擘画,竭诚赞助。当年留美学成返沪,他已经远离宁波,但仍身兼中华基督教宁波分会名誉总干事,宁波的一应重要会务遥为指导。1934年,在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上,胡当选为书记和董事,就任董事部司库,几年里“对于协会尽力匡助,每次董事会几无一次缺席,于审议各项要案,时有嘉猷贡献,而司库一职,须签署协会支款单据,手续尤为繁重,先生欣然为之,数年不感疲乏,……至协会历年筹募常会经费,先生尤多所尽力,盖其爱护青年会之热忱,始终如一,此尤协会全体同人所深切仰佩者也。”(注7)

作为沪江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胡詠骐一秉校训,眷恋母校终其一生,相互引以为荣。他担任沪大同学会常务委员多年,主张“同学会之于母校,犹成家子女之于父母,理应常通消息,互相辅助,方能两受其益”,对于同学会“经费之筹措,会员之征集,事工之兴办,参赞不遗余力。遇有聚会辄喜拨冗参加,而参加之时,又往往谈笑风生,引人入胜,使大家咸感群体生活之可乐,不啻为同学会作有力之号召”(注8),是校友公认的同学会中坚人物。1929年春,同学会推举胡先生为出席校董事会代表,“连任校董历十余年直至去世。每值集会,讨论兴革,辄多建议”。“八一三”抗战发生,校舍被毁,胡先生“秉其卓识远见,翊戴中枢勉为负弩……尤饶贡献”,在促进母校与校友之联络,协助校友会员之得业,发扬沪江精神,靡不竭尽力所能。这时惊闻噩耗,校董会为追念先生殊勋,曾成立决议案,发唁信,留为永久纪念。

胡詠骐的治事天才,闻名于世,态度热忱,业绩出色。出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宁绍水火保险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主席、华商联合保险公司董事等,保险业内事务已经非常繁忙,还兼任了许多社会公益社团职务,推进社会救济事业,如兼任宁波旅沪同乡会公所第二科主任,举凡征求会员、对外交际、同乡公学之增设、会所之管理、会务之进展,均萃于胡先生一人。另如上海国际救济会、上海市民粮食调节协会、宁波华美医院、上海市振德中小学校董会等社团的董事理事兼职,无不尽心竭智,1940年春还被膺聘为上海工部局工务委员。乐此不疲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二十余年,似乎从来没有过完整的两天假日,然而他却是个好学不倦的人,当他在百忙中难得的短暂休息时间,也总是手不释卷。他的人格魅力感化了许多人,这从当时的《胡詠骐先生纪念册》里多人的缅怀文章可以佐证。 

商人亦可高风亮节,行为世范

在那个苦难年代,随处可见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大发国难财的商人,因为在一个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个人利益至上思潮盛行的国度里,有着滋生奸商、乃至汉奸卖国贼的土壤。胡詠骐虽居商贾之林,却不失士夫之志。郑振铎(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文物局长)曾撰文赞誉道:“他不是一个孳孳为利的普通商人。他看得远,见得广,想得透彻。他知道一个商人在这国难时期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他的一切措施,一切行动,都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的。他从事商业近二十年,但他的经济情形也仅足够一家温饱而已。而对于爱国事业,则无不竭力帮助着;比千万百万富翁所尽的力量更多,更大!”“他稳定地站在危难、艰苦、恐怖、纷扰的环境中,像一个巨人似的;在他的巨影之下,许多人赖以安定、不惧。他执了一盏光明四射的灯笼,在茫茫黑夜里,引导着许多人向前走。他的忠勇、冷静与明晰秋毫的理论,增加了同伴者无穷的勇气”(注9)

胡詠骐投身商界近二十年,没有被世俗恶习所腐化,出淤泥而不染。胡詠骐待人接物,一本至诚,“生平交友信重然诺,轻私财,好施与,严于律己,待人和蔼,如坐春风”,过着“基督化的商人生活”。在家庭生活中,胡先生倡行美国传教士式的生活:简单、朴素、清洁、安适以及有规律,除抱病以外,不论寒暑,每日都按时起床。周日半天偕同家人公园散步,难得有休闲全天机会时,常陪全家作郊外之游。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虽工作之需经常应酬请客,但从来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狎妓,与“烟酒赌嫖”生意场上四字经彻底绝缘,这在富商圈子里是极其罕见的。

“胡先生对于各种善事义举总是极肯慷慨捐助的,只要他力所能及,总是有求必应,乐助其成的,他绝不是锱铢较量的牟利者,也并非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注10)。陆高谊(世界书局总经理,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在悼文中也提及,直到胡先生去世之后,家属才发现他每月的薪水所得数,除支付家庭开支外,竟有大部分都是用在秘密捐款上的,甚至“有时有人让我捐款,我就写了双份,一份为我,一份为他,但他从无多话,有时而且还说,‘只要你认为有帮助的必要,你捐,我当然也捐’,……他只问目的,不问其他,实在令人钦佩!”,他是低调慷慨做善事,“真像圣经上所说‘你们施舍,不要像假冒为善的人,喜欢沽名钓誉,行在众人面前,你们施舍,应当做得左手不让右手知道’,他真是一个基督教的实行者”(注11)。

胡詠骐慈悲心肠,不鹜近利,他常谓,国以民为本,民以养生为要,发展人寿保险业,盖欲以养民生也。“尝以为保险事业,当以福利人群为前提,不宜盈余唯己之是务。……当先生筹设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之初,时则风气犹未尽开,此业为世诟病,先生秉其海外闻见之实,学理研究之深,毅然赴事,不为所移,卒树国人自营寿险事业之良模,其见解独具,意志坚遒,于此可见一斑焉”(注12)。胡詠骐认为,保险事业本与慈善公益活动使命一致,殊途同归,以扶危救困为己任,宣传保险业的新意义、新精神,肯定会深入人心的,这种以天下众生为念,用寿险业务为大众谋福利的观点在8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具有警示意义。

1939年12月,当日伪加紧对“孤岛”的经济封锁,上海居民的粮食来源濒于断绝,米价飞涨,哀鸿遍地,民生凋敝时,胡詠骐利用国际救济会的关系,力排众议,邀集沪上各界热心公益人士,发起组织“上海市民粮食调节协会”,手订规章,不辞辛劳,劝说各行各界集团向越南大量籴米,以谋开源,使囤积居奇操控米价者穷其伎俩,米价可望抑平,在斗升小民,藉纾喘息。并率先垂范,为减轻同人生活负担起见,他在宁绍人寿公司里实行米贴,并且为“保联”会员直接向外洋订购大米,补贴保险界同仁,为此胡詠骐因输米入埠,考虑垫付定金,擘划运输之安全,仓廪之妥实,辛苦备尝。胡詠骐守正不阿,光明磊落,临事不惧,好谋而成,在一段时期里平抑了猛涨的米价,深为同人所钦服和拥戴。

有一次,胡詠骐与好友郑振铎说起,保险公司投资,要投入那些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业为主。国难当头,购买外汇,垄断米粮布匹及其他日用品以牟取暴利者都是民族的罪人,我的公司绝不做这种。他与郑协商,要辟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保存民族文化。热衷文化的郑深表赞同,当即表示愿意全心全意协助他玉成此事。但不幸这次谈话后不久,胡詠骐就一病不起,再也没有机会做他想做的事了。

特别党员的特别贡献

商人也知亡国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胡詠骐以保险业同业公会主席身份,一面积极参与国际救济会的赈灾工作,发动同业致力于难民救济活动;一面积极参加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并发起组织上海保险界战时服务团,声援前线将士。

 
图15:《保联》(创刊号第一卷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编印)。

1938年上半年,中共上海地下党根据党的指示,考虑借鉴“银联”的形式,在保险业界创建党的外围群众组织。胡詠骐在自家的客厅与谢寿天、程恩树、郭雨东、林震峰、董国清等悉心擘划,作为共同发起人,提出“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之发展”的宗旨,发起组织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简称“保联”)。在筹备期间,通过个别征求方式,以华商保险公司中的中国、宁绍、天一等公司为重点,征集到300多名会员。1938年7月“保联”成立时,胡詠骐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被聘为顾问。胡詠骐依托保险同业公会为“保联”提供了会所和其他多方面福利支持,像图书馆、消费合作社的基本设施,都是胡詠骐帮助解决的。从第二届理事会起,他被聘为“保联”的名誉理事兼顾问。他为会刊《保联》题写刊名(图15),为创刊号题写“乐业好群”贺词,为保联创建壹周年题词(图16),他多次撰写理论文章,专题演讲,勉励保险业从业人员“努力学习业务,增进学问品行之修养”。他还积极襄助“保联”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为“保联”体育部举办的各保险公司职员小型足球赛出资赞助,后来这些比赛冠名“詠骐杯”。胡詠骐的积极态度在保险业界上中层人士中起了很好的示范倡导作用,也得到中下层广大职员衷心拥戴,大大方便了党在保险业内广泛团结群众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图16:胡詠骐为《保联》壹周年题词。

在国土大片沦丧,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局下,胡詠骐忧心如焚,渴望找到拯救民族危亡的光明道路。他与郑振铎、许广平、王任叔、雷洁琼、赵朴初等进步人士经常聚餐,也参加工商界人士方液仙、胡厥文、盛丕华、蒉延芳、陈巳生等组织的“星五聚餐会”,以聚餐为掩护,谈论国事。他对这些虽不信仰基督教,却具有为民众甘愿舍弃个人利益自觉献身的爱国人士之崇高品德,愈来愈感到钦佩,见贤思齐。他常常出钱出力慷慨资助文化界人士,以解决急需的事业经费和生活费用问题,为出版发行进步书籍,胡詠骐从筹措资金到具体工作,都尽力而为,提供了多方面帮助。由夏衍、王任叔等创办的进步报纸《译报》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改组时,也因得到了胡詠骐的积极支持和资助,渡过了难关。他阅读研究这些进步书籍和中共关于全民抗战主张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文件,还在鄞县同乡沙文汉的引导下,直接阅读马克思的英文版《资本论》,思想认识产生巨大飞跃,于1938年向沙文汉提出了入党申请。

中共江苏省委对他的思想转变和实际表现早有了解,但因胡詠骐的民族资本家的身份,按照发展党员的程序,必须经省委申报党中央,因此直到1939年初,才由中共中央批准胡詠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特别党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下党员,而是中共中央为了开展党的秘密工作需要,为增强党在各界中上层中的力量、便于发动群众开展合法斗争而吸收的党员。他们具有较高社会地位,肩负特别的工作任务,其党员身份在党内外保密,不编入、不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由党的高层负责同志直线联系并进行教育)。胡詠骐入党时就明确表示:随时准备抛弃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到解放区参加战斗,流血牺牲在所不惜。但是党需要他留在上海,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做好金融界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完成一些特别任务。胡詠骐的特别党员身份和许多党内活动是严格保密的,家人亲友丝毫不知晓,即便到逝世时,这一秘密也没有被揭开。随着岁月的流逝,直到九十年代后才终于得知,自己的亲人原来早在抗战初期就已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事实上,胡詠骐早已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例如1937年中共上海地下党实际负责人刘晓初登上海滩接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即由胡詠骐安排化名刘镜青在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任经理员作掩护。刘晓因工作需要自沪赴渝时,又是胡詠骐设法给以宁绍商轮公司职员的身份出具证明,使他沿途得到照顾。

1939年7月24日至30日,“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发起举办“上海业余话剧界慈善公演”,胡詠骐担任了筹委会副主任,他利用个人私谊发动许多知名上层人士,特别是争取到上海银行公会秘书长林康侯出任主任委员参与演出筹备。这场声势浩大的慈善公演,有包括“保联”“银联”在内的11个各行业群众业余话剧团体参加,共演出9场,轰动了全上海,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保联”话剧组参演由阿英创作,上海剧艺社陈鲁思导演的三幕剧《群莺乱飞》(演出时改名为《日出之前》),宣传抗日。公演结束后,胡詠骐在张菊生和李伯龙的陪同下,代表筹委会将义演收入面交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刘少文,请求转给新四军。

胡詠骐对党的事业极为慷慨,耗费巨资给抗日军民购药买粮买武器,资助进步人士出版抗日书刊(胡詠骐发动2000余人捐款十万元,这在“上海支援新四军财力情况表”上有所记载)。但对自己的生活用度却有些“吝啬”,能省尽量省,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除应酬外工作时间几乎从不在外吃饭,有时午餐都是用一套湖蓝色的饭盒自带,花销很少,很多不知内情的人都认为这个“大老板”很“小气”。

革命熔炉百炼成钢

“一个火种遗留下来,可以传之不熄。(胡詠骐)他便是这不熄的火种”,胡詠骐的嘉言懿行,革命激情,极富感染力,鼓舞许多有志青年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在保险业界,就有被誉为“红色保险掌门人”的谢寿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创建者林震峰、郭雨东、施哲明等,仅在宁绍保险公司内部就有陈巳生(宁绍的继任总经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父子应邀同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开国大典,建国初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程恩树(“保险业最早的中共党员”),吴振年等。

宁绍保险公司保单部职员及火险查勘员程恩树(中共上海保险业第一任支部书记,注13),追随胡詠骐走上革命道路,是创建“保联”的具体实施者和中坚力量。1939年经胡詠骐的引荐,鼎力担保,借调加入中央信托局保险部,投身大后方战时陆地兵险事业,成为著名的“保险界十三太保”之一。这张“中央信托局职员履历书”(图17)表面上看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职员审查登记表,却是这次举荐最可信的实物佐证,上有胡詠骐的钤章,并承诺担保责任:“所介绍之职员倘有违背局规及侵渔公款情事,本局除照章向保证人追偿外,如有不足时,介绍人须同负赔偿及追缴责任”。正是因为胡詠骐的推荐担保,促成程恩树以中央信托局保险处陆地兵险工作为掩护,在大西南地区完成保险业对全民抗战的突出贡献,后来他参与广大华行和民安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秘密执行党的情报、交通和经济任务,成为周恩来亲自领导下的中共第三条秘密战线上的杰出战士。

 
图17:程恩树履历书。

宁绍水火保险公司的职员吴振年(图18,后改名吴镇),是“保联”话剧组、体育组的骨干分子,在革命熔炉里逐步锻炼成长。由程恩树介绍入党,1939年,党组织把他输送到江北新四军里去,成为优秀的新四军政治工作者。解放后出任南京《新华日报》社主任、总编辑、社长,中共八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兼《群众》杂志总编,中共无锡市委书记处书记、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委员会主任等职。早年在“保联”参加足球运动,热爱体育的经历,对他的一生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任江苏省体委主任的10年里,以及退休后出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江苏省分会主席和上海华东足球会名誉理事长,对华东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图18:“保裕与宁绍足球友谊赛的合影”(前排右2是程恩树,右3是吴镇)。

胡詠骐一家是典型革命家庭。伯母周巧英,出身四明望族,懂礼明理,仗义疏财。她没有工作,但她不是纯粹的家庭妇女,她不势利、不市侩,夫唱妻随,受胡詠骐革命精神的感召,竭尽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1939年秋,保联体育部举办小球比赛,胡詠骐抱病到场主持开球礼,她也陪同出席;保联成立一周年庆典,她以家属身份捐助伍元,支持丈夫的公益活动,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掩护寻求避难的同事战友,赢得大家的敬重。新中国成立后她是里弄里的积极分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获得过“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1991年病逝,享年93岁。胡詠骐当年去世后安葬在原虹桥公墓,1992年因为市政动迁,遂举行迁葬仪式移至淀山湖畔归园墓地禄区,实现夫妻合葬(图19)。上海党史办负责人江春泽(当年上海地下党中国银行支部负责人,曾任中共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党组书记)和上海保险业革命前辈吴越代表有关部门出席迁葬仪式并讲话。墓碑背面镌刻《遗嘱》全文(图20),这一遗嘱成为子女们一生的追求。

 
图19:胡詠骐夫妻合葬的归园墓地。

 

图20:归园墓地胡詠骐墓碑背面镌刻的遗嘱。

子女涤荡激涌时代

在胡詠骐夫妇的革命精神影响下,三子一女均继承父辈遗志,先后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成为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图21)。胡家生活条件优裕,能够全家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肯定非生活所迫,而是出于救国救民的理想信仰,惟其如此,更觉难能可贵,更能凸显崇高精神。


图21:胡詠骐全家福(摄于1938年,上左起胡国定、胡詠骐、胡国城,下左起周巧英、胡国安、胡国美)

长子胡国城,生于1919年7月,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工商管理系,是一个通晓英语、俄语,追求理想的进步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被党组织送到苏北解放区党校学习,194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胡国城返沪,利用创办上海美化服饰公司作掩护,在白色恐怖环境里,勇敢机智地开展对日伪的斗争。1945年,由中共上海地下党文委书记张执一秘密倡导、由上海著名女实业家董竹君出资创办了中国文化投资公司,邀请胡国城担任总经理(图22),以此为掩护,孜孜以求的为发展中国新文化事业而奋斗,在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中也提及此事。这家公司职员中还有杨允桐、冀朝鼎、胡风等文艺青年,出版一些进步书刊,如当时进步青年最欢迎的《文萃》、《郭沫若文集》,还有胡风的《希望》,美国作家斯坦因的《红色中国的挑战》等,对鼓舞敌占区人民参加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据《上海出版志》记载,“这个公司原来是中共上海地下党在1945年10月11日创办……胡国城任经理,公司招牌是民主人士领袖马叙伦题写,谢寿天、卢绪章等著名共产党人出任董事,地址在威海卫路587号,1945年10月11日开业,出版一些进步书刊”。


图22: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同仁合影(胡国城担任总经理)

胡国城是热情的社会活动家,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社社址(今为卢湾区图书馆)举行。胡国城是应邀出席大会的26名创始人之一(其余有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徐伯昕、雷洁琼、赵朴初、柯灵、陈巳生等)。这26人中只有胡国城与万景光、章蟾华3人是中共地下党员身份(注14)。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中国文化投资公司还配合当时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职工运动,秘密印制政治宣传单。在印这些密件时不可谓不小心谨慎:由印刷部主任直接布置工作,一律在夜间排印,清晨运走;印完后把版子拆光,不留痕迹;账册、通知单印件名称都用代号或假名。中国文化投资公司1946年11月改组为富通印刷公司,经营单一的印刷业务,改由章蟾华接任经理,凌国光、虞金迅任副经理。1947年夏天,胡国城被列入中统局搜捕的黑名单,无奈离开了富通,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他转移去山东日照解放区,乘船中途在青岛附近海面上被中统特务截获而关押,危急关头,半夜时分他借口出船舱小便,伺机跳入海中,乘夜色潜泳脱险,幸免于难。得到朋友的帮助返回上海,10月辗转去了香港。1947年7月,上海街头出现“上海各职工团体为揭破戡乱总动员令阴谋”的秘密传单,蒋介石下死令限期中统特务机关彻查破案。中统组成专案组,从铅字字体、型号、整齐度、清晰度等详加比对,确认与承印《文萃》刊物的字模一样,终于查出是富通印刷公司承印的。9月19日下午,国民党中统特务30余人突然包围了富通印刷公司(注15)。由于事先防卫工作做得细致,虽经查抄和抓人拷问,但始终抓不到重大“把柄”,也没有查出公司有共产党活动的证据,最终借机敲诈勒索后只能放人。

1948年初,胡国城经中共驻欧洲代表刘宁一介绍,受党组织的派遣,远赴捷克斯洛伐克,协助吴文焘(新华社常驻东欧记者),参与创建新华社布拉格分社(是新华社第一批四家海外分社之一),从此他后半生奋战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成为宣传舆论机构的优秀战士,党在海外的喉舌。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在布拉格成立收报台,收新华社英文稿,把新华社播发的英文广播稿抄收下来,经过打字油印,每天印500份,分发至捷克斯洛伐克、东西欧、美洲以至非洲和印度等地。由东北局宣传部宣传科协同《东北画报》提供照片稿,负责对外供应解放区新闻照片。他们还对布拉格分社所订阅的上百份外文报刊进行阅读、分析,从中摘录有价值的信息,用英文或中文发回新华总社,丰富国际舆论稿件,大大补充了新华社国际报道的稿源。他还娶了一位捷克姑娘组建了家庭。工作之余,胡国城还翻译了不少著作,如《意大利工会运动简史》、《人民的捷克斯洛伐克》(图23)(注16)。1952年胡国城奉调回新华社总社工作,先后在国际部、对外部担任秘书、记者、编辑等工作。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受残酷迫害,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不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精神焕发地投入新华社总经理室的筹建工作,出任副总经理。1984年起,他受命先后去伦敦担任新华社西欧分社总经理、去开罗创建新华社中东总分社任总经理。他为开拓新华社的外事报道,发展对外特稿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1986年9月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


图23:《人民的捷克斯洛伐克》(庇里帕丘克著/胡国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

次子胡国定(1923.4.4-2011.9.21),从小就酷爱数学、物理,中学毕业后于1943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受父亲影响,并直接受当时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沙文汉等同志的引导,1945年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至194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地下党的支部书记,成为交通大学风起云涌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当年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党员的江泽民曾受胡的领导,几十年后,江在当政期间,曾到南开大学专程访问过胡国定,这就是外界纷传的胡国定是江的上线的由来。胡逝世后,张高丽受江泽民委托,前往家中敬献花圈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大学毕业后,因在上海暴露了身份,当时负责中央研究院的陈省身先生推荐他去北京清华大学工作,手续已办妥,但由于有人向清华大学告密而未成行。随后陈省身先生又把胡推荐给天津南开大学吴大任先生(图25),胡1947年9月起在南开大学数学系任教,同时担任中共天津市交通站负责人,并任中共南开大学支部委员、支部书记,积极为解放区培养输送革命青年,参与迎接天津解放和领导南开大学护校等工作。1957年9月—1960年8月,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概率教研室留学,从事概率论与信息论的学习研究。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信息论的著名论文,受到导师和国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回国后他在南开大学开创了信息论的研究,成为我国信息论研究的开拓者,并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最早开拓Shannon信息论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导人之一。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我国这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胡国定始终把父亲的遗嘱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座右铭,淡泊名利而无所求,潜心学术研究,虽在“文革”中遭受强烈冲击,但他不畏邪风,光明磊落,度过了艰难时期,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的春天。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先后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


图25:胡国定、陈省身与学生们在一起

幼子胡国安,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奉献了一辈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资料征集组找到胡国安,希望了解胡詠骐当年的革命往事,他将父亲所使用过的搪瓷饭盒、德国牌座钟、字典、书籍等物都捐赠给了陈列馆。令人扼腕的是,胡国安在完成捐赠后不久就病逝了,还没来得及看到父亲生前用品的展出,也还没来得及讲清这些物品的来龙去脉及背后故事。2011年6月,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推出“追寻红色记忆”展览,其中的那套湖蓝色四层搪瓷手提饭盒颇受参观者关注,旁边解说词是:“每天提着饭盒上班的‘大资本家’,对自己‘小气’,资助党的事业却很慷慨”,胡詠骐工作时间几乎从不在外吃饭,每天上班的必备之物里面装着他和职员(最大可能是弟弟胡詠莱)的午餐,带饭上班“抠老板”耗巨资助抗日,资助进步人士出版书刊,为抗日军民购药买粮添武器。


图24:“宁绍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十周年纪念游艺会节目单”(1941年)

女儿胡国美,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子中学,后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院钢琴系,知性娴静,貌美多才,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941年11月1日,父亲创办的宁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十周年庆典,在八仙桥青年会大礼堂举办纪念游艺会时,她还以自己的专长助兴,表演手风琴独奏节目,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图24)。上海解放后,她在上海舞蹈学校任钢琴伴奏,默默无闻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

成为电影剧本的主人公

在寻访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一则信息让笔者激动和扼腕: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孙道临,因祖籍浙江嘉善,对同乡先辈胡詠骐非常钦佩,早在1997年,年逾古稀的他就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徐昌霖合作创作了以胡詠骐革命事迹为蓝本的电视剧本《绿叶青葱》(图26),认为胡先生从虔诚的基督徒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具有典型性和感人力量,原计划拍成八集电视连续剧,并打算亲自导演并主演胡詠骐。但由于剧本修改及拍摄档期拖延,也因为自己创作剧本并主演了《詹天佑》,错过了最佳开拍时机,阴差阳错,后来因为8集电视剧不长不短,难于单独投入市场,很难拉到赞助商,计划搁浅,未能如愿,成了孙道临未竟的心愿。孙先生2007年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这是一种难于弥补的缺憾——如果当年该剧拍摄计划实现的话,那将是中国保险史上的里程碑——第一部以保险人物为主人公的影视作品——比以香港“保险大王”李煜堂、李自重父子为人物原型的金奖影片《十月围城》(荣获了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还要早十多年。

图26-1:《青叶青葱》(孙道监创作的以胡詠骐为原型的8集电视剧本)。

恕笔者孤陋寡闻,依据现有信息资料,利用电影艺术进行有关保险业务及人物宣传的实在鲜见,民国时期仅见二例,“远东保险王”史带,十分重视广告的效用,当时上海各家电影院放映前银幕上经常插播“如要保险请到美亚保险公司”的幻灯广告。还有1936年8月7日,邮政储金汇业局委托大华电影社摄制电影《血汗钱》,用于宣传储金、汇兑及简易寿险的益处,该片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初次试映,反响一般。

新中国以后,大约在1983年前后,由黑龙江保险公司与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策划,卢振中、卢静茹联合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希望这不是真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作家张笑天担任文学顾问,马世达导演,投拍了彩色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故事情节演绎,上世纪80年代深秋季节,北方某城市年轻的防火员雷平,在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要把“老大难”单位平安制药厂的防火安全工作搞上去,围绕该厂安装本业大罐宣传防火安全重要性。由于该片剧情简单,导演及演员选配不具有号召力,上映后反响平平。

在笔者看来,传统的文本史料呈现的文化内涵毕竟是平面的,呆板的,其宣传有效度及覆盖面是有限的,远不及视频多媒体技术形象灵动,声情并茂,超越时空的限制,呈现得那样丰富多彩。时至今日,保险机构拍摄电影并非像前人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保险公司创新广告宣传形式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随着中国民众欣赏品味的提升,自我意识的觉醒,广大民众对叫卖式的保险广告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喋喋不休的电话营销广告,十分反感。如今,保险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拍摄专属于保险文化品牌自身的电影作品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总之,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需要采用最贴近受众,最与时俱进的模式。要想有效提升行业声誉,普及保险行业文化,就需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要想让尘封的历史为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服务,就必须找准接入口,特别需要整合行业力量,探索保险影视剧等新型载体创新,多维立体地将保险文化推向社会。

还有,如果拍摄大型影视剧有难度的话,不妨多尝试微电影短片,这种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更能为青年受众所接受。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适应了当前快捷欣赏习惯的受众需要,拍摄成功的话,可以拉来更多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保险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

时至今日,保监会领导层也发出了“良好的声誉是保险业安身立命之本”的呼声,第一次从行业风险的高度,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问题,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知是否振聋发聩,但足以令业内人警醒。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中国保险业的征途还漫长而坎坷,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在这求索中,自觉承担起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做一回保险知识的启蒙者,爱心传播的布道者,保险声誉的建设者。

图26-2:孙道监撰写的《绿叶青葱》剧本创作过程。

【注释】:

注1:《中国保险报》2011年2月25日第5版

注2:《友邦汇报》民国十六年六月十日第二号第五期

注3:《友邦汇报》民国十六年三月五日第二号第三期

注4:《海上闻人杜月笙》(“开祠盛典创纪录”杨帆著华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注5:《保联月刊》第一卷第八期“保险界人物志--胡詠骐”

注6:《胡詠骐先生纪念册》“胡詠骐先生纪念仪金分配公益用途报告”

注7:《胡詠骐先生纪念册》(梁小初撰“胡詠骐先生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

注8:《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周迪斐撰“胡先生与沪江大学同学会”)

注9:《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张仕章撰“胡先生的模范生活”)

注10:《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张仕章撰“胡先生的模范生活”)

注11:《胡詠骐先生纪念册》(陆高谊撰“胡先生的社会救济工作”)

注12:《胡詠骐先生纪念册》(孙广志撰“悼胡詠骐先生”)

注13:“永远的祖国战士——记中国保险业最早的中共党员程恩树”,林振荣著,刊登在《中国保险报》2011年4月8日第5版上

注14:“寻觅26位出席民进成立大会的先辈”摘自《民主》杂志2013年第二期。

注15:“1947年富通事件首犯蒙难记”,诚言,引自《检察风云》2016年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