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茶叶中的世界史

发布时间:2016-12-16 10:08:13    作者:胡艳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艾丽斯·麦克法兰

翻译:扈喜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时间:2016年11月

定价:56元

□胡艳丽

一杯香茗,沁人肺腑,与儒释道文化融合在一起,为中国的历史平添氤氲之气。但被人忽略的是:在国力兴盛时,这玉液琼浆是传播华夏文明的使者;而当国力衰退时,则成了吸引窃贼、强盗的“祸水”。

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由英国剑桥大学名誉教授及其在阿萨姆地区的茶园居住超过二十年的母亲联手著述,作者试图在书中建构起茶与世界历史,尤其是与工业革命、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等的关系。鉴于这对母子作者的经历及视野所限,他们无意中过分夸大了茶叶对人类健康和历史走势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将英国借技术、军事之利在全球范围内翻手为云覆手雨的“原罪”归因于茶的诱惑。但值得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坦诚地揭露了英国当年为粉饰自己在全球殖民行径,对国民进行的洗脑式教育,以及由此养成的英国国民的种族偏见。从书写历史的角度,该书无疑是薄弱的,很多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言”,但作为一本书写英帝国的贪婪之书,该书则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在1711—1810年间,长在中国的茶树却成了遥远英帝国的摇钱树,英国政府从茶叶贸易中获得的税收高达7700万英镑。虽然如此,英无法接受白银长期流向中国的局面,经英政府、东印度公司以及一众英在印商人的共同努力,英国终于利用鸦片实现了白银的倒流。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著名的鸦片战争以及由此产生的改变国际局势的影响不再赘述。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豪斯感叹“中国,这个艺术、文物、工艺品、设计、创意和哲学的巨大宝库遭受洗劫,而白人国家的收入保持了数年的增长。可以说,为了一壶茶,中华文化被摧毁殆尽。”这虽是英国学者发自肺腑的良心之言,但实质是仍有夸大茶叶改变历史的嫌疑。

就中国而言,不论有没有这种具有诸多功效,能够宁心清神的“绿色黄金”,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古国,在相当长历史时光里停滞不前,且执政者日渐腐朽,招致列强凌辱已是难逃的厄运。就英国而言,伴随其国力的强势崛起,其逐鹿全球的野心昭然若揭,实在不需要一杯香茗来为其行为背书。

书中将英国人对饮茶的强烈欲望,于农业革命、消费革命、工业革命进行了关联。不可否认,茶作为一种关键消费品,对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笔者以为将茶与“三大革命”过度关联,仍是不足取的。不论是咖啡、可可、茶,还是糖,都左右不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时局,促成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变革的因素必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的重大进步、军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国家政治、国际时局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等。

欲壑难填是人的本性,而将之扩展到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虽然大量出口鸦片令英国赚得钵满盆溢,但茶叶只能仰赖从中国进口却是英帝国的一块心病,迅速找到替代茶园,在当时的英国成了一项大事。几经波折,印度的阿萨姆邦“有幸”获此殊荣。

将阿萨姆邦纯天然的环境,改造成可以批量产出茶业的大茶园,并非一帆风顺,这中间是无数人的命运悲歌。由于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等原因,即使是“最高等”的白人在此也有极大的早逝风险。而“苦力”则被茶园主当成了会干活的动物,没有人过问这些“黑鬼”是如何九死一生被运到这里的,他们的好多同伴在船上就已经丧命,被抛尸大海。没有人过问他们简陋的居住环境,他们不得不喝浑浊的溪水或池塘水,有时还会丧身豺腹。而茶园主对这一切只有一句抱怨“他们动不动就死了”。

伴随茶园主获得的利润日丰,茶园苦力的生活条件却没有相对应的得到改善,“英国人的奢靡生活、巨大利润,与劳动肮脏、贫困、凄苦之间的强烈对比是19世纪最为龌龊的事情”,直到20世纪的最后25年,这种情况才在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政治事件之后有所改善。

表面上,造成阿萨姆邦悲哀的罪魁祸首是茶,但究其根源,仍要归因于印度的积贫积弱,以及英国的利益野心。即使没有茶之祸,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仍然会经历重创,这是历史层叠累积的结果。

再说茶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相比于中国丰厚的茶文化,笔者以为书中所述的西方人的饮茶,充其量也仅是将其当成一种可以促进社交、彰显品位,或者是提神醒脑、驱病除害的饮料,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缺失了儒释道精神的熏陶,便很难体会出绿茶杯中婆娑、普洱风尘沧桑的韵味。

书中引用了一些学者的天真之语,比如“茶取代了发酵饮料和酒精饮料后,改善了多数人的健康和道德水平”。假如茶真能教化一个国度,那么最先被教化的当是日本,就不会发动侵华战争;假如接受了茶的恩泽,一个国家就能善良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毒害世界的“鸦片”。面对赤裸裸的利益和帝国野心,道德永远是第一个被抛弃的“身外物”。值得庆幸的是,不论在国家政治层面,日不落帝国如何书写这段“光辉”历史,在民间总有一些人,以超越种族、超越国家的人类立场和良知,公正客观的审视历史,还原真相,呼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