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笔传心声画传情

发布时间:2016-11-25 10:52:46    作者:陈斌 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陈斌 记者 方磊

温文尔雅的刘亚斌,称得上从事保险宣传的资深行家,难得的是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写文章、绘画、摄影、拍视频或电视片。尽管去年告别保险公司进入保险学会,从事《河北保险》的编辑工作,“替人做嫁衣裳”,但对于从事保险工作已有32个年头的他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依旧干的是保险宣传的老本行。

长年累月从事保险宣传工作,也不是一件轻松和愉悦的事。重复的工作,单调的日子,有的人常常会让岁月把自己的日子浸泡得没有趣味,而刘亚斌一路走来,对于保险宣传工作的坚守、执著和热爱,能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激情和活力。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欢乐与失意,感动与迷惑.......

刘亚斌(右一)在影视创作中。

踏进保险

1978年10月,邯郸市搪瓷厂招工,刘亚斌通过考试进入厂技术科美术设计室,成为一名设计员。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1980年,单位保送他到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进修深造。如鱼得水,他获得了学习的大好良机,在学校,如饥似渴。“真的我觉得自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刘亚斌难掩兴奋之情。1981年,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市大学生联合会举办的“天津市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自小对美术着迷的刘亚斌创作的作品《海姑娘》获优秀作品奖。1982年,邯郸市美术作品展上,刘亚斌的广告招贴画《邯郸丛台》获优秀作品奖并被邯郸市旅游局收藏。

1983年,刘亚斌结业回来后,被借调到《邯郸市报》社美术组,负责报纸刊头、题图和连载小说的插图工作。

“每一次意外,是生活给你的惊喜,也是命运给你的机会!”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邯郸市支公司与地区支公司合并,改为中心支公司。为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公司知名度,迫切需要一名宣传干部。公司派老科长郑学林到邯郸国棉一厂选人,机缘巧合,原厂长杜增海和刘亚斌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杜厂长非常喜欢美术,也是看着刘亚斌成长的前辈,因此他推荐了刘亚斌。

在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后,6月1日,刘亚斌正式迈入人保的大门,幸运地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邯郸中心支公司40名员工之一。

“我是带着懵懂和兴奋踏入保险公司大门的。”刘亚斌说。进入公司后他被分配到业务一科,职责就是计划统计和保险宣传。公司根据刘亚斌的特长,首先创办了《邯郸保险》报,集公司动态、保险知识、典型案例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免费赠送到各个工厂、车间及班组、农村与学校,宣传保险知识和信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没想到一张小报,还‘捅破了天’,惊动了总公司的宣传部门负责人。”时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宣传处处长的赵晓光专门来信,对刘亚斌办的报纸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勉励他:“认真办好《邯郸保险》报,充分利用报纸这块阵地,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扩大保险社会影响,为发展人民保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领导的表扬和鼓励,无疑给了刘亚斌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1985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保险宣传工作,邯郸中支决定把宣传组从业务一科分离出来,成立宣传科。“能翻多少筋斗,就铺多大毯子。”这等于给刘亚斌铺开一块更大的舞台和天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初期,广大群众对保险的了解和认知度非常低,往往一说保险,有的人认为保险公司是生产“保险柜”的;也有人对保险有种抵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越是这样,保险宣传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有一件事对刘亚斌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1984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时任公司农险科科长王喜斌来到河北省永年县河北铺村赵老头家,动员他把饲养的七头大牲畜加入畜禽保险。王喜斌可谓是邯郸保险公司有名的“侃将”,他从晚饭后就坐在赵家的炕头上,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二、三个小时,居然也没能把赵老头说动。直到他起身欲走时,赵老头才客气地掏出一张人民币,说:“俺家牲口眼下没病没灾,不入保险。你说了一晚上,我给你五块钱吧。”弄得王喜斌哭笑不得。等王喜斌走后,赵老头却虔诚地燃起三炷香,乞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刘亚斌听了这件事深深感到,老百姓对保险认知度低,保险意识薄弱,责任不在他们,而在于保险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如果没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保险意识,保险业就好像一只浅水洼里的船,永远不会前进。由此可以看出,保险的‘启蒙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刘亚斌说。

接着,刘亚斌向公司领导提出了他的“合纵连横、建立网络、独出心裁、出奇制胜”的保险宣传计划。建议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刊物、传单、标语、黑板报、橱窗、专栏等多种手段开展保险宣传,以形成强大的保险宣传攻势。

“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保险就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帮助个别遭遇灾害的人或集体度过困难期,并为今后的再发展准备条件。简单说:保险,帮人也帮已。”刘亚斌深深认识到。此后工作中的他,更有激情,更加积极主动。

1986年,刘亚斌将保险公司开办的产品如《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及第三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以典型案例和常识的形式,与邯郸电视台合作拍摄成保险系列电视小品。剧中角色分别由公司员工出演,播出后获得好评。1987年,他参与策划和组织了“邯郸市首届公安消防、人民保险知识大奖赛”活动,电视台播出后获得好评。1987年,他参与主创并主演,由河北省话剧院影视中心拍摄制作的河北省首部保险题材电视剧《溪水情》(上下集),播出后反响强烈。1988年,刘亚斌策划、组织了“邯郸市首届‘保险杯’艺术节”活动。人保省公司专门召开现场会,观摩、学习并推广邯郸经验。1989年,河北省工会组织系统职工书画摄影展,刘亚斌的油画作品《惊涛拍岸》喜获三等奖。1990年,刘亚斌自编自演小品《夫妻会诊》,参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北五省市及河南地区首届文艺调演,荣获表演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1992年,刘亚斌参加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举办的“全国保险好新闻竞赛”,获个人一等奖。1992年,他撰写的报告文学《当代诺亚》、《水之贵》分别收录到由河北文学院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印刷的大型丛书《为了共和国的活力》中。

1993年,刘亚斌被调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保险研究所,历任副主任科员、宣传科副科长。他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大量宣传活动。其中,1995年他自编自导并拍摄的电视专题片《燕赵大地上的诺亚方舟》在河北电视台播出后获得空前好评。

渐入佳境

对于诗意的生活优雅的绘画与忙碌的工作发生矛盾冲突,如何化解?刘亚斌给出答案。

“进入保险公司后,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变了,与原来的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性质大相径庭,也可以说是半军事化管理,刚开始还真有些不适应。在领导的批评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由于紧张的工作,基本上没有绘画的时间,我就采取业余时间或星期天外出写生或在进行绘画创作。”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在努力寻求将个人爱好与保险宣传工作有机的结合。“能将工作事业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那是一件无比幸福惬意的事”。刘亚斌说到做到,付诸尝试与努力。

“手绘广告为平面设计,属视觉艺术范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手绘表现形式,对保险宣传主题进行阐释,既丰富了视觉语言的艺术,又提升了语言符号的魅力,是一种最直接、最自由的表达方式。手绘保险广告的随意、自由、灵活性,把情感融入到平面设计中,可让受众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是‘触景生情’,从而产生更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所以,我在手绘保险广告上苦下工夫,发挥想象空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刘亚斌深有体会地说。

2002至2015年,刘亚斌在寻梦,在追逐更大的舞台。保险市场的成熟与快速发展,也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展示能力才华的机会与平台。“勤勉努力,在人生的阶梯上奋进!”这句座右铭一直激励着刘亚斌脚步不停歇。

2006年,他的摄影作品《恒》在“民生人寿迎国庆57周年摄影作品展”获优秀题材奖。2008年,他的摄影作品《雪中情》在嘉禾人寿“2008年企业文化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他的绘画作品《海鸥飞处》获三等奖。

2016年,刘亚斌到河北省保险学会担任《河北保险》杂志编辑。“从事保险宣传工作长达三十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成为一员老兵,逐渐退出‘前沿阵地’。但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为普及保险知识,传播保险文化贡献力量。”

这似乎是一个新的平台,他没有“解甲归田,马放南山”的退隐之意。

“绘画、写作和摄影是我一生的追求与梦想,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会继续奋力前行。拎上画箱,背上相机,游历大好河山,记录美好的人生!”刘亚斌满怀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