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欧元无法统一欧洲

发布时间:2016-10-21 08:58:55    作者:禾刀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德)汉斯-维尔纳·辛恩

翻译:曹慧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时间:2016年6月

定价:98元

□禾刀

6月23日,英国公投结果最终以脱欧阵营获胜而告终,这使得英国成为史上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就英国退欧,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比喻:在某微信群里,英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发红包,但有一些国家只抢不发,如今英国不干了,于是选择退群。

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与公共财政学教授、德国联邦经济部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汉斯·维尔纳·辛恩虽然认为欧盟应该允许一些国家自由退出,但他指的不是如英国这样欧盟的“中流砥柱”,而是那些财政表现欠佳的国家。

本书中,汉斯详尽陈述了欧元的种种弊端以及深陷的困境,希腊债务危机便是最好的证明之一。汉斯认为稳定欧元体系的唯一选择是:深陷危机的南欧成员国应退出欧元区,对新货币采取贬值措施,在透明的金融市场、收支平衡的公共财政基础上建立财政秩序,进而重获竞争力。

欧元诞生本就先天不足

欧元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但“在启用欧元时,人们普遍相信,新货币一定会刺激经济、引领欧洲走向繁荣的康庄大道。”虽然1998年至少有155名德国经济学家签署了反对过早引入欧元的公开信,但德国时任总理科尔仍然“非常确信……今日对欧元说‘不’的那些人几年后一定会否认自己曾经说过此话”。

当每个人都在努力幻想着欧元的种种利好、迫不及待地想从中分一杯羹时,往往意味着大家对于欧元所潜在风险的忽视,毕竟没有任何事情十全十美、百利而无一弊。“欧元之父”蒙代尔亦曾警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通过政治联盟走私的一个危险尝试。”

作为追求强化经济联盟而生的欧元,自诞生起实际上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说阴谋谈不上,只能说欧元诞生过程中政治人物们的想象太过理想化。这也是汉斯在本书中多有批判之处。欧元推出后最容易想象得到的好处是,统一货币后可以大大降低货币转换交易手续,降低货物成本,加快货物流通,同时也为欧元区人们往来提供诸多廉价便利。

在融入还是逃离欧盟的数年博弈中,英国“疑欧派们指出了(欧盟)只有货币统一,而没有财政统一的结构只能导致灾难”。也就是说,从市场层面看欧元好处多多,但从顶层看,如果没有统一的财政结构体系,各怀心事,就难免同床异梦。

这样的怀疑确实有着十足的根据。虽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简称《马约》)规定,在启用欧元后,成员国的公债对GDP的比重不能超过60%。就是条约签署的1991年,意大利的公债对GDP比重为102%、希腊为92%、比利时为128%、爱尔兰为95%、荷兰为79%,原来表现良好的德国至1997年也攀升至61.3%。这意味,红线形同虚设。

欧元被确定引入之前,南欧国家和爱尔兰的公、私债务人必须靠提供很高的收益率以补偿潜在的汇率贬值,从而吸引外国投资者。在某些国家,GDP中的10%多用于支付公债利息。欧元的推出,显然有助于这些国家借助低利率国际信贷,及时化解燃眉之急。

当欧元赞成者渴望在欧洲建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联邦时,他们并没有把想法付诸政治层面,而是移植于经济方面。事实上,“没有权力中心化的货币联盟无法取得成功”,回避多个单一制国家客观现实的欧盟显然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这也是欧元先天性不足的根本所在。

欧元发展陷入跛脚现象

2000-2010年间,世界经济增长了43%,欧盟则仅增长了17%。欧元推出后的第一个10年欧盟便拖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后腿。

欧元推行以来,欧盟内部资本实现快速重配,不过,这种配置总体上是由北欧国家流向南欧国家,即“大规模资本配置于危机中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塞浦路斯……” 这如同在欧盟内部架起一条联结南北欧的输血管道,通过这条管道,北欧国家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南欧国家。“输血”并非“造血”,“输血”实际上进一步固化了南欧国家糟糕的财政体系,借钱过日子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现象。资本的大量进入,推高了这些国家的物价,进一步吹大了泡沫。是泡沫总要破的,泡沫吹得越大,破得就越惨。

理论上,谁举债谁还债。当希腊等国发生债务危机时,按照《马约》规定希腊应被“清退”出欧元区,但欧盟并没有选择这样做,反倒在救助上表现得过于热心,而这些救助举措违背了欧元“不救助”条款,似乎也未得到欧元区国家的应有反思。汉斯进一步测算指出,如果欧元崩溃,这些国家债务被豁免,仅德国一国就将损失大约4500亿欧元,或人均5500欧元。

再者,按照《稳定与增长公约》,只有欧盟成员国处于经济衰退中,即GDP当年下降超过2%时,成员国财政赤字超过3%才被允许刺激经济,而免于受罚,而一般情况下这一限值是1%。实际上,这一规定形同虚设,“截至2013年底,成员国3%赤字上限被‘撞线’148次”。

表面上看,欧央行发挥了较为强势的主导作用,即通过干扰资源配置,对欧洲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富分配产生持久性的影响。但欧央行无论如何强调欧元的一体性,也无法超越欧盟内部的国别性,更不可能为这些国家的财政制度量身定做。实际上往往因为“建议过多”而招致一些国家的强烈不满,导致基于欧元区全体利益的举措常常大打折扣。

欧元未来尚需刮骨疗伤

在汉斯看来,考虑到欧盟的客观现实,不太可能形成美国那样的联邦体制,但仍可以以美国为镜鉴,强化财政纪律,实现欧洲的统一与繁荣。以南欧国家深陷的债务现象为例。欧元当前之所以弊病丛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南欧国家负债过高。

美国在债务共同方面的经验是各州政府必须“各扫门前雪”。美国联邦政府的“不救助”立场成为美国各州、市财政部门接受的基本原则。此举倒逼政府必须量入为出,充分考虑收支平衡问题,而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汉斯甚至赞成让那些财政制度“不达标”者退出欧元区,而为增强货币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考虑欧元贬值……

可以想象得到的是,无论是汉斯的哪条建议,对一直致力于建设统一欧洲的欧盟而言,袖手旁观乃至“踢出”成员国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真正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从来不会如此感性,如果没有刮骨疗伤的狠劲,不痛下决心解决欧元区内的问题,看似善意的包容其实无异于对问题经济的纵容,结果很可能是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病入膏肓。

事实上,已完成退欧公投的英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