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17 11:03:28    作者:晓昕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通过市场,“以品牌为约束”,让医生们“主动地在今天和明天之间平衡边际损益,提出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

 
作者:薛兆丰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5年8月
定价:58元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人们不再仅仅凭借直觉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判断。因此,经济学家认为,“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第二版)》,就是让读者不断和自己的直觉做斗争,虽然内心可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却不得不在最后说一句——也许他真的是对的。书中没有任何公式、图表,甚至术语也极少,只是提供给读者一个经济学家看世界的角度。

在第二版中,除了长期以来人们争论的经济学现象外,作者还增添了对近两年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下产生的一些新问题的思考。当然,在作者看来,这些新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也从来没有脱离经济学本质。本书共五章,包括《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和《经济学随想》。每章都是由相对独立而有存在逻辑联系的经济随笔组成,是作者10多年来的文章集成。

贵与贱

什么是最贵的?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凡是能花钱买到的都不能算贵,倒是“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比如人们面临的长假高速路拥堵。自政府规定“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各地收费公路必须对免收7座及以下小客车通行费,这几年,清明、五一这样的小长假,高速路暴堵就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假期前,手机上的各种高速拥堵提示就已经铺天盖地而来,直到假期结束。道路是有限的,大家都想在免费的时间通行,必然造成拥堵。“物理上有形的道路还在,但其实际功效或经济价值却已经荡然无存,甚至适得其反。”作者指出,作为非公共物品(这里的公共物品指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用的物品),只有通过竞争的方式取得使用权,最简单的就是“价高者得”,“让其他人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案”,从而“引导人们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至于出行是“刚需”,“出价高者未必需求高”的论调,作者则认为,既然有人为了节省200元路费而“在高速免费期间耽误了探望病危的亲人”,那么他的“刚需”就是200元,而非亲情。另一方面,也没有什么比价格更能筛选出需求的高低了。

同样,正是基于对市场经济中的价格规律的信任,在对春运该不该涨价这一问题的看法上,经济学家也显得非常“冷血”。当然,薛教授自然就是支持春运涨价的。他认为,“事实上,火车票价提价的幅度还不够高!理由显而易见——因为黑市猖獗。黑市猖獗,表明车票的定价偏低,所以炒卖车票才有利可图。如果铁路部门参照黑市的价格来提价,那么黑市就会销声匿迹;如果铁路部门的火车票定价过高,高到不合理的程度,那么就不仅没有黑市,还会出现售票处忙于‘拉客打折’的现象。”

信息不对称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每次出现医患矛盾的极端事件后,似乎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经济学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在《经济学通识》中的《医患之间的信任》一篇中,作者认为,“医疗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无异,也服从经济规律。”

“经济学要解释的是,在什么情形下,市场会过度供应‘特定的医疗服务’,而未能有效地提供‘抽象的医疗服务’。”那么为什么病人“抽象的医疗服务”常常得不到满足,而又受到过度的“特定的医疗服务”呢?作者援引法律经济学之父迪瑞特(A.Director)的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能在市场上靠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其他产品,来获取超额利润。”换句话说,正因为医生不能通过正常的问诊金的收入来获得与之服务相当的回报,才会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取补偿。“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与其他商品并无本质区别,要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恰恰要借助市场,要尽量促进各种市场机制的自发形成。”

作者还介绍了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用互相竞争的连锁医院品牌来取代垄断的行医执照的建议。”“弗里德曼主张,让不同品牌的连锁医院,自行承担品质检验、成本核算、售后服务等责任,让它们在市场上竞争,从而降低病人的负担,并产生持续提高行医质量的动力。”换言之,通过市场,“以品牌为约束”,让医生们“主动地在今天和明天之间平衡边际损益,提出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

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本身,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如担保、签订“同舟共济”合约、企业垂直整合、卖主替自己担保、请保险公司替商人担保等等,而这种种的制度设计,“都是市场衍生而成”。作者指出,“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大量研究,其综合的结论,恰恰不是市场如何失败,而是市场如何成功地解决了无处不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限的。”

共享经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共享经济”便是其中之一。据分析,我国每天轿车出行需求缺口约为2600万次,而投入互联网约车服务的私家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市场缺口。但是,关于私车能否参与运营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而且这一争论,从来不分国家、地域。不论当地对出租车如何管理,互联网约车这样的服务都在遭遇到政策的限制。

然而,作者认为,之所以要对出租车实行管制,还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发放牌照的方式对出租车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监控其服务质量。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在约车平台上,司机和乘客都可以被评分,路线和价格都是透明的,网上支付。“这时候,古今中外对出租车进行管制的根本理由,即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荡然无存了。”

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由于使用权变得碎片化,让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也推高了闲置成本,进而让“共享经济就会变成无法阻挡的潮流”。

经济学家的言论有时候刻薄又刺耳,但是却常常展示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所以在扉页上,作者特意将此书献给那些“不同意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