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儿科需要更多医疗资源

发布时间:2016-06-01 12:59:23    作者:和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和平

儿科如今陷入一个困局——病人越来越多,医生却越来越少。儿科医生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每名儿科医生巨大的工作量。

医生: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中国保险报》记者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采访时了解到,门诊每名特级专家一上午的门诊量最少100人。

早晨七点多,医生便来到病房查房,不足15平米的房间里,十几个医生在这里,中间的两个桌子为了节省空间并排挨着放到了一起。为了多放几张病床,其他的空间都尽可能缩减,现在有的一张病床放两个孩子,甚至在拥挤的走廊里也会放上一张小床。医生要挨个病床查看孩子最新的情况。这里的患儿几乎都罹患了白血病。医生的声音混杂在随时爆发的孩子的哭声里。

查病房结束后,夜班和白班的医生交接。这时候,是许多医生上洗手间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了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坐大半天繁忙的门诊。

“每周一和周四我都会带孩子来复查,出门诊的医生总是忙到下午三点才能抽时间去吃饭,中间连口水都不敢喝。”魏女士的女儿罹患白血病已经有三年时间,一直在这家医院进行治疗,和这里的医生非常熟悉。“每次看到他们这样忙碌,我都很心疼他们,可是没有办法,来这里看病的人非常多。有的还是千里迢迢赶来的,不看不行啊!”魏女士感叹道。

每看完一个病人,医生都要去洗手,为了节省洗手的时间,许多医生干脆就用免洗手消毒液。“要是看完每一个病人都去用肥皂洗手再回来,一上午的门诊到下午五点都看不完。”一名医生解释说。这样长期下来,许多医生的手已经粗糙皲裂。

除了门诊医生,负责各项检查的医生也非常忙碌。

“再过一个多月,就到暑期了。暑假一向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医院规定,七、八两个月,医生护士一律不准请假,我们超声科医生一周只能休息一天。”超声科的贾医生告诉记者。“上周门诊量最大时,一天600多个号,一般情况下,每天平均是250到270个左右。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半夜经常被叫起来。”贾医生说,最多的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

这是我国20余万儿科医生缺口大背景下,儿科医生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儿科专业曾经停招17年,这无疑加剧了缺口。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来临,缺口问题将更加凸显。

“工作量增大,医务人员却没法翻倍,医生的培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专家表示,培养一个主治医师至少要12年。

压力大、付出多、收入少,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开始逃离这个岗位。

35岁的付医生曾经是一名儿科医生,他离开医院已经3年,现在在一家公司工作。

“在家里,我是丈夫是父亲,我要养家糊口,我要有时间陪伴家人。”付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在以药补医的情况下,儿科用药比成人科要少很多,意味着儿科医生的收入远低于成人科医生。

收入低,工作量还非常大。

儿童医院郑医生说,“有的小孩不会说话,他们很难描述自己的症状,要哄他、分析他的意思。在这上面花费的精力,远远比治疗成人大的多。”

在国外,对儿童的治疗是一个团队,分工很细。如果孩子哭闹,首先游戏师会去哄孩子玩,如果需要做骨穿、腰穿,会有麻醉医师先行麻醉,让孩子享受无痛治疗。对于焦虑的孩子或家长,也会有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等专人安抚。

在国内,所有的哄小孩、安抚家长、孩子心理恢复、用药都由儿科医生来做,负荷可想而知。

针对这些问题,此前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积极推动开设本科儿科学专业,扩大研究生儿科医师培养规模,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焦灼的家长

忙碌的医生对面往往是一群焦灼的家长。

“你怎么不戴口罩?”一位患儿家长早晨七点就守在血液病房的门口,叫住了一个在病房门口不戴口罩的人,“你想要找谁,我可以帮你叫。”

得白血病的孩子免疫力很低、怕感染,很多焦虑的家长自己组织起来,站在门口看谁没戴口罩。

在血液肿瘤中心的病房里,一个屋子白天有20多名孩子接受治疗,每张病床上都是两名患儿,到了夜间,稍微稳定一些的患儿被要求离开医院。这里实在容纳不了太多的患儿。一个护工要负责两个病房,分身无术。于是,许多家长只好组织起来分工轮流担负起部分工作。

“现在孩子在这里治疗了焦虑,当初挂不上号时更焦虑。”张女士来自河南,她的女儿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两年了。她当初排了很久的队就是挂不上号,后来实在没办法就买了号贩子的号。

“即便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当我第一次站在医院门诊大厅时,汹涌的人潮吓得我都不敢说话。”张女士说。

张女士另一个焦灼来源于经济上的负担。不到三个月,张女士花光了家里陆陆续续凑的9万元医疗费。

“使用的药中,除了医保能报销的,还有一些家长中流传的国外的特效药,很贵的,一盒就是一万多元,为了孩子也得找渠道去买,真是花钱如流水啊。”张女士说,“如果还要骨髓移植,今后的花销还会更大。”

张女士最大的焦灼还是来源于对未来的恐惧,尤其是对孩子未来生死的不确定。“我常常希望多和医生交流,每次交流都能缓解一部分我的恐惧,可是他们真是太忙了,往往只顾一个接一个看病,根本没时间停下来倾听一下家长的担心。”

增加儿科医生

有关专家表示,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必然要加强儿科医生人才培养。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介绍,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其中包括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在加强本科教育的同时,开展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儿科医师转岗培训也是补充儿科医疗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到2020年,我们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儿科人才队伍的需求。”

儿科医生培养,仅仅靠扩大招生规模还不够,还应建立能够合理衡量实际医疗服务付出的价格激励机制。发改委物价部门应进一步调整儿童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儿科医务人员的实际劳动价值,增加部分由医疗保险统一支付。

相关链接

“三字经”导致儿科医生贫乏

钱——儿科医生待遇比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都低,但工作却繁重得多。2015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前,一个体重10公斤孩子的用药量最多只有一个成人的四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量,儿科医生的奖金可能只有其他医生的四分之一。

累——由于孩子小,看病难度大,每个病人耗时也长,工作强度非常大。同时,患儿又非常多。儿科医生每天看60个左右的门诊是很平常的事。

患——担心医疗风险大、担心医疗纠纷多、担心患者家属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