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杨铜矿:聚焦世像

发布时间:2016-05-06 09:22:23    作者:陈格欣 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陈格欣 记者 方磊

橄榄绿的召唤

杨铜矿,1964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陌南镇沙窝村,高中毕业后,橄榄绿点亮青春梦想。1984年10月杨铜矿应征入伍,来到鱼米之乡的陕南汉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战士。在13年的军旅生涯里,干过通讯员、电影放映员、新闻报道员、机要传真员等工作。现工作于中国人寿陕西汉中分公司。


杨铜矿

刚到部队的第一年,他被支队政治处选为电影放映员,在紧张繁忙的训练生活之余,除了放电影外,便是跟随宣传干事一起下基层拍摄新闻照片,宣传好人好事。1987年由于工作需要,杨铜矿开始学摄影,那会儿会摄影的人少,专业摄影资料更少。只能一边向宣传干事请教,一边摸索自学。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需要贵人相助,而贵人总是不期而至。杨铜矿在一次回山西老家探亲时,舅舅听说他喜欢摄影,就将自己的一台海鸥双反相机慷慨相赠。意外的收获让杨铜矿如鱼得水,只要一有时间就用胸前“海鸥”给战友拍照。白天下连队拍新闻照片,晚上就钻进用被子遮挡窗户的“暗房”,用吃饭的大瓷碗盛药液冲洗胶卷,印放照片,一折腾半个通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杨铜矿拍摄的一幅新闻图片在《人民武警报》上露脸了,可把他兴奋坏了,劲头更足。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在部队大熔炉的13年历练下,杨铜矿由有一个青葱少年成长为一名成熟刚毅的男人。由于在宣传工作上的成绩突出,部队给他记三等功三次。

保险人的使命

1998年杨铜矿从部队转业。1999年4月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国人寿汉中分公司工作。杨铜矿走进位于定军山下的中国人寿勉县支公司。

刚步入公司,一切陌生而新鲜。公司同事和伙伴的精神风貌感染了他。公司领导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做宣传和理赔工作,查勘现场,少不了拍照取证。杨铜矿走进秦巴山区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捕捉保险人生动的展业场面。

2008年,杨铜矿被调入中国人寿陕西汉中分公司工作,负责新闻报道和品牌宣传工作。这使他有了更大的舞台,如鱼得水。

他进入机关工作的第二天,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因汉中紧邻四川,余震波及也有部分损失。他与同事们一起紧密配合公司开展的灾后援助工作,多次随同总、省、市各级领导奔赴陕西宁强、略阳等重灾区,跟踪宣传报道。为了真实及时地向上级通报汉中抗震救灾情况,他与伙伴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出刊《抗震救灾简报》60余期,并在《中国保险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摄影作品100余幅。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出版的《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5·12”汶川大地震救灾新闻摄影特辑》一书中,刊用他在抗震一线拍摄的汉中分公司员工抗震救灾摄影作品7幅,这些照片成了珍贵的资料。

2010年农历正月十五,汉中分公司所属的洋县支公司借助全县每年一度的社火表演,做大型宣传活动。杨铜矿负责全程摄影和摄像。这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工作,需徒步走完全程,当时他因颈椎增生脑供血不足在医院输液,接到通知后,毫不迟疑奔赴现场,为了防止行程中因体力不支影响工作,还特意带上寒假在家的女儿做义工。由于连续不间断的拍摄,体力不支险些虚脱,女儿心疼的掉下眼泪。杨桐矿笑着安慰女儿说:“我拍不了的,你一定要替我补上!”宣传活动圆满结束后,为了不给公司添麻烦,自己和女儿搭上班车返程。

杨铜矿经常坐班车下乡采访,跑遍汉中十县一区,和一线伙伴们做深入沟通交流。为了节省时间当天返回,常常错过饭点,回到市区后,为了尽快出稿,又工作到深夜,他却乐此不疲。几年来,因为采访的需要,杨铜矿用坏了两辆摩托车,踏遍了汉中山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了公司百余个优秀团队工作的先进事迹,留下了他们的美好瞬间,记载下他们勇于奉献的精神;不知多少次当用镜头定格到山区群众因病及意外发生,又得到保险公司送去的保险保障时那发自内心溢于言表感激瞬间;留下了许多保险营销员不分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常年奔波在秦巴山区宣传保险的动人画面。

从2009年开始,公司要求以视频方式制作年度工作纪实和开门红优秀团队及先进人物系列报道,杨铜矿开始自学摄像及后期剪辑,因为有摄影基础,因而很快掌握了相关技术。此后,每逢有制作视频的工作任务时,杨铜矿加班加点,不舍昼夜,及时、迅速完成工作任务。

2011年,中国人寿总公司举办“百岁风华”摄影大赛,接到征稿启事后,杨铜矿通过民政部门,采集到宁强、城固、镇巴等百岁老人的住址,自费购买礼品,利用周末时间,跋山涉水,寻找作品中合适的主人公。他先后骑摩托车从汉中出发,拍摄了多个乡镇的六位百岁老人。之后又多次前往宁强、城固、镇巴等地进行跟踪拍摄创作。付出努力,收获喜悦。这次摄影大赛奖项揭晓,杨铜矿一幅作品荣获三等奖;另外三幅作品获优秀奖。

有心人天不负,杨铜矿保存了城固县上元观镇曹河坝村百岁老人吴秀珍的通讯电话。在2011年的重阳节,汉中分公司客服人员为这位102的百岁老人送上生日蛋糕和节日慰问品,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平安快乐,国寿员工的这一爱心举动在当地传为佳话。2014年杨铜矿拍摄制作的微电影《爱心使者》还获得了上级公司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优秀奖。2015年,在陕西保险行业协会举办的“最美保险,服务三秦”摄影大赛中,杨铜矿的纪实摄影作品 “用真诚和专业服务客户”、艺术摄影作品“闹春”获得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杨铜矿作品《闹春》

每每翻阅以前的相片册及视频资料,杨铜矿都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因为自己是一名保险人,是爱心使者!

像由心生

杨铜矿是一位充满生活激情的理想主义者,视摄影为第二职业。繁忙的工作之余,杨铜矿将拍摄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作为自己摄影创作的主线。他说:“多少年来我为自己的摄影事业苦苦追求,第二故乡的情节总让我魂牵梦绕,这里是我摄影创作的源泉。”言为心声,近些年来,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拍摄农民、农民工以及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创作上,作品以多种形式参加了全国、省、市各级举办的摄影展览活动,得到同行的关注和认可,这一切源于他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感念。每逢周末,他都背上鼓鼓囊囊的摄影包,走进大自然,寻求光与影的美妙和谐。拍摄的独特性,常常让他醉心于“美”的瞬间,其中干苦自知。多少次深入陌生的集镇采风,每晚只住几元钱的客栈是常事,夏日蚊虫叮咬,酷暑难熬,冬日寒风侵肌,瑟瑟发抖;在偏僻的村落创作,被流浪狗多次追咬;行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必须忍受孤独和寂寞,战胜内心的恐惧。

摄影家貌似用第三只眼看世界,只是按动快门,单没有用心投入,融入被拍摄的世界,根本不可能拍出好的作品。

在巴山小镇上,杨铜矿跟当地百姓聊天,在茶馆里跟他们喝一样的茶,被动地“吸”着呛人的旱烟味,但他心里感觉到特别舒服,因为很接地气,融为一体,大家接纳你,无拘无束,能拍出自然真实的世界和状态。杨铜矿有幅作品《老茶馆》就是在这里拍摄创作的。

和摄影爱好者在一起交流,杨铜矿说:“作为一个摄影家,把它当做一个事业来做的时候,首先,是严肃的,对待艺术的那种真诚度一定要高。还有一个就是一定要坚持再坚持,耐得住寂寞。另外,更要不断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正因为如此,几年间,杨铜矿一步一个脚印,相继从汉中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摄影家协会理事到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员。摄影作品曾在《摄影世界》2003年第四季度尼康摄影比赛中获季奖;作品《童年的故事》在2004年“微笑。中华表情”全国摄影比赛中获二等奖。2014年在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举办的“身边的榜样”摄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我深知,保险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飞翔的平台,我将一如既往,用镜头感悟人生,用心灵体验生活,把有限的年华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保险事业,书写生命的精彩!”杨铜矿如是说。

一语中的

“当军人和做保险两种职业好比两颗珍珠,那么串联起珍珠的金线就是摄影。”——杨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