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个保险人的文学追梦

发布时间:2016-04-15 10:06:4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陈国庆

人物档案

何奇:

曾在西部哈萨克族草原工作。后做过县里宣传干事、乡文书、纪检干部,自1983年历任县文化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地方志编委会总编,人保酒泉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选为酒泉地区第一届作协副主席。现为中国金融文联委员、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何奇

2011年,何奇创作的长篇小说《移民荒原的上海女人》出版。2013年一举获得酒泉飞天文艺奖,2015年再获甘肃省第五届黄河文学奖。散文《高尔泰二三事》获2012年《散文选刊》全国散文二等奖;短篇小说《猎神和漂亮寡妇》获2014年中国小说学会“华文杯”全国短篇小说二等奖;诗歌《维纳斯的美发不再是梦》,1994年获中国作协《诗刊》杂志和《中国保险》全国诗歌优秀作品奖;影视剧本《喋血敦煌佛》和《黄土地上的女人》,分别获中国《金融文学》 2012年和2013年剧本类优秀作品奖。

埋下文学的种子

何奇1954年2月18日出生于甘肃敦煌市肃州乡。从小常听敦煌民间故事和传说,特别是莫高窟藏经洞的故事。五六岁时,连环画成了他的启蒙读物,有零钱就买连环画看。父亲在县里工作,他进城去父亲那里,便整天泡在连环画书摊上,看一本两三分钱,不到摊主收摊绝不罢休。上小学后刚识几个字,便捧着长篇小说《烈火金刚》、《苦菜花》、《吕梁英雄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囫囵吞枣。这是他深深喜欢上了文学,思想上埋下了追梦的种子。他十五六岁时,虽然还不懂什么是哲学,但哲学名词倒背会了不少,烂熟于心。在酒泉地区“五七”干校学习培训时,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书籍,他如一只饥饿的羊扑入了一片青草地。他也开始涂鸦写作,先是新闻报道,人物通讯等,后头尝试写作快板、对口词等演唱材料。

何奇18岁招干后赴西部哈萨克草原工作,在那里走过了20个春秋。他跟哈萨克牧民一起骑马放过牧,一起背石头垒过羊圈,一起搞过草原建设,一起修过水渠,一起搬家转场、搭毡房、剪羊毛、抓绒、割草、引水。在漫长的冬夜,围在“呼呼”燃烧的牛粪火炉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与草原人的交往中,他开始搜集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搜集整理民歌、民间故事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时间不长,便整理出厚厚一本哈萨克族民间谚语,还有民间故事传说等,且登上报刊杂志。工作之余他还进行舞台戏剧本的创作。工作调入乡政府后,当时的条件是晚上没有电灯,用的是蜡烛。他每晚点支蜡烛,一熬就是大半夜。特别是春天公社机关搬往前山大鄂博图驻地,环境条件更为艰苦。机关设在山沟里一个低洼地上,只有几间石头垒砌的、外面抹着红泥巴的低矮简陋房屋,顶棚刚高过人头顶,伸手可触,晚上依然是蜡烛照明。何奇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写作;下队去牧民毡房上,借着毡房火塘里的火光看书。那几年里,他写出话剧《雏鹰展翅》等20多个舞台剧本。

1978年9月,组织安排他到县纪检委工作。县城的环境条件相比乡里好多了,晚上有了照明的电灯,有了固定的办公室和办公桌。他如鱼得水发奋读书,勤奋创作。他深知要写出好作品,不读书是不行的,需要从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去汲取营养。他大量阅读中外戏剧经典剧本,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曹禺的《雷雨》、《日出》等,有些精彩的台词,他能大段背诵下来,这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冬,他创作出了反映北京医疗队在哈萨克草原治病救人的多幕话剧《白衣雪莲》。1979年的文艺创作班上,张家昌、林染等诗人,经常聚集在林染和他的住房里讨论诗歌,耳濡目染,爱上了诗歌。他的诗歌创作,进行了两年多后,他还是感觉得诗歌这种形式还是不能淋漓尽致倾吐他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丰富积累。于是,1981年初他又开始了小说写作。首先他大量阅读中外小说名著,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读三万字,那些年里他先后读了许多中外作家的名篇。为增加词汇的记忆量,背诵《成语小词典》,背一页,撕一页,记不住,就用毛笔抄写,一个成语,写十几遍。

保险搭建新舞台

1992年8月,他被调到了酒泉地区保险公司任办公室主任,从此与保险结缘。他负责办公室工作,事务繁杂,书写材料,后勤服务,迎来送往,事无巨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在做好本职工作情况下,何奇利用写作专长,撰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宣传保险事业。先后在《金融时报》《中国保险报》《中国保险》等报刊杂志刊登和电台播报新闻通讯报告文学100余篇。如《走出低谷是蓝天——西部地区商业保险市场扫描》《西北人口最少县有了保险公司》《寻找巴和提》《陇原精英》《商保堪忧》等。1994年他发表在《中国保险》杂志上的诗歌《维纳斯的美发不再是梦》,还荣获中国作协《诗刊》社和《中国保险》全国诗歌大赛优秀诗歌奖,并赴人民大会堂领奖。

1995年,当地主管文化的副市长亲自前往保险公司协调,邀请他去“全国文化之乡”---银达为农民业余剧团创作剧本。他创编的《小康人家》剧中有意识加进保险元素和人物,起到了宣传保险的良好作用。同年,又结合保险实践创作出歌颂保险的歌舞戏剧小品《热合曼老汉找保险》,在多家基层公司巡回演出,既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宣传了保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6年6月,财寿险分业经营,何奇被分配到人寿保险公司,不再担任办公室主任。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解脱,轻松无比。于是他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文学创作”约会。

他的工作岗位在保险业务科室,为公司兼管保险单证。在单证库房的地下室何奇支起了桌子,白天忙业务工作,晚上开始了文学创作。那个小房间很安静,每晚他都去那儿“上班”,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而就在别人打牌喝酒休闲的时间里,他在那间地下室里写出了一部部小说作品。他在当地文艺圈小有名气,因为发表了不少反映保险的作品。当地好多人都知道“酒泉保险公司除了大作家”云云。

2004年3月,他被聘任到甘肃省保险学会工作。经过和其他人员的策划努力,多方疏通渠道,很快便将原停刊多年的《甘肃保险》杂志恢复创办起来,为研究、宣传和开拓甘肃保险市场搭建了平台。他作为《甘肃保险》杂志执行编辑,几年里不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精心编好杂志,同时调查研究,撰写保险论文、随笔、新闻和通讯报道。还参与中国人寿省公司有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写作。

沉醉不知归路

何奇说,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活的尊重与欣赏,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2007年5月,酒泉市政协文史委又邀请他编写《百年酒泉》,这本书分上下两册,70多万字,是一部反映酒泉百年来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和人物的大书,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当时他心里很清楚,编写这样的书,非常不容易,它需要真实的史料,需要科学的严肃的编写态度,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放下手头的小说稿,开始了《百年酒泉》的编撰工作。政协文史委限定的时间只有15个月。这么短的时间要写出一本70多万字的书,难度显而易见。文史委领导几乎每天打电话催问进度。何奇如刺在背,一头沉入其中,每天工作近十三四个小时。春节期间,依然笔耕不辍。他像一只春蚕在格子间穿梭爬行,吐其精华,倾心编著,半年多时间里,拿出了70多万字的初稿。市政协决定2009年春节过后,正式开会审稿。

有时命运总是和你开个玩笑,令人猝不提防。腊月二十八晚饭前,何奇修改完最后一章,关了电脑,深深舒了一口气,心想年后交稿。然而,第二天打开电脑,发现电脑出问题了,他补充到原稿里的20多篇文章竟不见了,20多万字啊!他一下傻眼了!感觉几乎要崩溃!没有选择,唯有重写,他如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机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加紧撰写稿子,有时顾不上洗脸刷牙。经过20天加班加点撰写,最终这部70多万字的书稿,按计划按时间完成了。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2009年8月出版印行,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由于他多年来勤奋努力,先后出版发表地方史志类著作约200多万字,在地方史志和文学创作两个不同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先后三次受到酒泉市政协和出版局的表彰奖励,被树为优秀文史作者和工作者,也为保险公司获得荣誉。

“其实文学就是生活,读书、学习和创作,就是追求美,追求理想,追求高境界的生活!文学,就是我的不懈追梦!”何奇呷了一口茶,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