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二孩时代 商业保险的供给侧痛点在哪?

发布时间:2016-03-09 10:21:33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赵广道

2月6日,周末,北京的天稍显阴沉。年近40的陈女士5:30准时起床,收拾之前医生开好的孕检单准备去医院进行孕28周的产检。但当她6岁的儿子因听到轻微的走路声而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崩溃”二字便紧紧地萦绕在她的心头。

“上次孕检时,因为儿子磨磨蹭蹭了将近2个小时才出门,抽血都差点没赶上,平时带孩子太少的先生一上午也没想起给儿子喝一口水,害的我挺着大肚子四处找水给孩子喂。月份越来越大,先生不放心我自己去医院,所以每次都非要带上老大陪我一起去,但对我而言,他们的每次陪检都是噩梦,一想到他们要一起去我就感到恐慌。”陈女士直言,目前最担心自己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腹中胎儿的健康。

2015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至此,在中国施行了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废除。随之而来的景象是:在全国各地的妇产医院里,像陈女士这样的高龄孕产妇迅速增长。最新数据也佐证了这一情景,1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万对左右,60%是在35岁以上,50%是在40岁以上。

与众多高龄孕产妇不断涌入生育大军相伴而生的则是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同步增大的出生缺陷风险,而由此引发的生育或医疗费用也将成为二孩家庭避不开的“甜蜜”负担。


妈妈,小宝宝乖么?李栋/摄

当前,妇产学界的共识是:对孕产妇来说,年龄越大,母亲罹患产后抑郁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同时,孕产妇的死亡率也随年龄、孕产次的增加而增高;对宝宝而言,由于其卵细胞减数分裂对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使胎儿染色体畸变机率增高。因此,父母年龄越高,宝宝出生缺陷率也越高。

无疑,任何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给小家庭带来的一定是希望和憧憬、幸福和快乐。但一旦那种“小概率事件”降临到某个家庭,则这个有出生缺陷的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则必将是百分之百的痛苦和挣扎,而这份苦楚一定不会仅仅限于心理上的考验,很大程度上将是来自于后续康复治疗的巨大经济压力。


当姐姐有当姐姐的责任。张海霞/摄

今天,必须直视的是,全面二胎真的已经来了,高龄孕产妇家庭的风险也实实在在的摆在这里。所有已经或即将迎接二孩宝宝的家庭,在当下,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增强生育的风险意识,加强预防这是每一个准二胎家庭必须提前做的功课。除此之外,很多准二胎家庭会更多的寄望于社会生育保险,但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语境下,社会生育保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育风险及其带来的经济负担,但其局限性却较大。首先,生育保险覆盖面有限。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仅为17039万人,很多育龄女性都没有被生育保险覆盖。其次,生育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生育津贴,其支付范围虽然包括生育医疗费用,但多为限额支付与定额支付,保障水平相对有限。此外,生育保险对新生儿出生缺陷没有补偿,这对全面二孩背景下的高龄孕产妇而言,缺少了最核心的保障。

所以,对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准二孩家庭而言,借助商业保险建立生育风险保障体系已成必要;而于保险公司而言,针对即将来临的二孩婴儿潮,至少应在以下领域提供相应的商业保险产品:一是涵盖生育期医疗费用的商业健康保险;二是承保孕产妇意外与身故的意外伤害保险与寿险;三是研究应对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的保险产品。毕竟,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的医疗、手术、康复、照料等等都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总之,以上种种风险都急需商业保险来提供保障。在此次采访过程中,多位二孩妈妈都表达了对此类产品的期待,但遗憾的是在当前已面世的各类相关保险产品中,噱头够大,但各类保障却稍显不足。

对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的保险业而言,各商业保险公司在二孩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面前,应尽量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脚踏实地;应少一点文字游戏,多一些市场调研;要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产品的研发,找准细分客户的痛点,真正把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