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潘序伦:现代会计之父

发布时间:2016-02-19 11:41:21    作者:赵守兵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940年12月,经济学家马寅初因抨击当局而被关押,获释后,潘序伦便邀马寅初到“立信”上课。当局得知后,警告潘序伦。但他一笑置之。

□赵守兵

周折人生 创办“立信”

潘序伦,江苏省宜兴县人,生于1893年7月14日,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举人。因其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四。他14岁时,父亲去世,得长兄伯彦(古文学家)的教益很多。


潘序伦

潘序伦12岁前读私垫,后入蜀山小学,毕业后,考进上海浦东中学,经常考第一名,颇得校长黄炎培的赏识。当他15岁将要毕业前夕,因抗议某教师而举行的交白卷风潮,被开除学籍。

之后,潘序伦转入常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进南京政法大学。不到两年,学校因故被勒令停办。不久,他考进了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无线电收发班,毕业后被分派到海军某舰上任准尉无线电收发报员,可他无意久留,退出军籍,辞去职务。

后来,潘序伦曾到南京造币厂当过翻译员,又回到家乡做中小学教员,不久他即失业。

人生境遇,如此周折,让他一度消沉,终日游手好闲,和一群赌徒终日厮混,输掉了家中大部分田产。妻子不忍见他如此堕落,每次都扯着他的衣襟不让其出门,但他总是扯断衣襟,夺门而出。

不过,一个要去法国留学的友人惊醒了他。潘序伦立志出国留学,得到黄炎培的支持,他于1919年进入圣约翰大学旁听,整日埋头书本,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于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提前毕业。

同年,潘序伦被学校保送至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就读会计学科。在哈佛大学,他勤奋苦读,放弃了假日休息与游览娱乐,经常是一块面包一杯开水充饥,争分夺秒地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从宿舍到教室、到图书馆,终日只是与书为伴,终于在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他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在美国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1924年秋,潘序伦先生回到祖国,在国立暨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等校任教。那时,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用毛笔书写的那种上收下支,科目颇为简略的中式簿记,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日趋繁复的财务活动,会计革新已势在必行。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式会计人才,他恨不得插上三头六臂,使落后的局面改观。

国民党政府规定,取得会计师资格,领有政府机构发给的会计师证书的,可以充当会计师。会计师向省、市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后,可以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1927年,潘序伦辞去了教授职务,开设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他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此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潘序伦勤勉工作,他总是上午八时到办公室。某日他上班后,见当天报载北方水灾,上海各界成立“黄河水灾委员会”,下有稽核一科拟请会计师担任,以示公开。潘打电话与其联系,并获得该职。事后他听说,数小时后,另一家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才打电话来求任。这事让他得意了好久。

这家名为“立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会计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在潘序伦的一手操持下,它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对象包括当时中国顶级的大企业,如荣氏企业、永安公司、南洋烟草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等。

1927年,他先举办簿记训练班,因学生人数大增,为适应需要,后又创办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潘序伦聘请黄炎培、马寅初、黎照寰、章乃器等专家学者来立信任教。

1930年12月,潘序伦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委会委员,1931年3~7月任主计处主计官。


潘序伦书法手迹

联合保险公证:民族保险征信事业之嚆矢

金融征信事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银行业务征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险征信业务发展问题。保险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征信事业的支持,潘序伦早年在上海成立有关保险业征信及信用评估业务机构,为中国近代民族保险征信事业之嚆矢。

近代上海早期保险查验机构主要为外商公证机构把持,主要有上海鲁意斯摩公证行、三义洋行、博禄公证行、保险审估公司、瑞和及远东公证行。早在1927年,潘序伦就主持呈请主办益中公证拍卖行股份有限公司,分为拍卖、公证、鉴估三部,其公证业务主要是受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委托进行保险查验。

为了适应华商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继设立益中公证行之后,1935年8月15日,潘序伦与王海帆联合成立了“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成为中国人主办最早的专业保险查证机构。其宗旨在于以公正无私态度为保险公司及保户双方提供查证服务,并决意革除一切陋习,“以增高此项职业之地位”。

“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的创办,不但改变了之前公证与拍卖合而为一的服务模式,而且打破了上海洋商保险公证行独家垄断的局面。

“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成立两个月,就接办案件四五十起。1945年11月,为了更好地提供专业保险查验服务,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延聘上海著名技术专家作为专门顾问,以便在提供相关保险查验估价时能力求准确。它们所聘请的专家有土木工程师李叔和、建筑师赵琛、机械工程师王尔陶、沈泮元、电机工程师寿俊良、卫生设备专家朱树怡、自动放火设备专家陈祖光。专家人才库的建立,是上海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科学地开展保险查证的人才保证。

潘序伦在近代上海征信事业发展过程中,从支持专业征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到亲自创办民族性的联合保险征信评估机构,在近代上海征信事业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成立立信会计补习学校之初,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潘序伦组织事务所里有学识和经验的同仁编写了《立信会计丛书》,委托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在重庆期间,潘序伦在担任学校董事王云五的支持下,从商务印书馆收回了版权和纸型,与生活书店合资,于1941年6月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潘序伦出任社长。图书用品社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并编辑出版过一套内容有财政、金融、保险、贸易、统计、计算技术、企业管理等内容的《立信会计丛书》,以及会计账簿表格单据等。

“真诚”与“信用”

会计一生,潘序伦最为看重“真诚”与“信用”两词,他曾自言:“我认为会计师的信誉很要紧,可以说是会计师业务的生命力……有个别会计师以造假账或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以迎合某些委托人的要求,来取得业务。我所是绝对不接受的,这样,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日子一久,人们认为‘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反而会引来大批的业务。”

抗战期间,上海各界为马占山的东北义勇军募捐钱物。当时,社会上有谣言散播,称上海群众共募捐法币2000余万元,但东北方面只收到数十万元。潘序伦得悉后便找上门去,认真稽核了13个经筹单位的收支账目,并出具证明,公之于众。这样,指责和谣言便不攻自破。

1940年12月,经济学家马寅初因抨击当局而被关押,获释后,潘序伦便邀马寅初到立信上课。当局得知后,警告潘序伦。但他一笑置之。

对这件事,马寅初非常感谢,他曾对人说:“潘序伦对开拓中国新式会计有功,不要说来教书,就是要我替他倒夜壶,我也愿意。”

在一次学校大会上,时任民国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受邀前来,他看轻会计事业,大谈军工与科学,潘序伦按捺不住性子,顶撞道:“国家好比一架飞机,一翼是军工科技,一翼是财经会计,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会计学宗师

抗日战争时期,潘序伦离开上海到了重庆,并任教于重庆大学,又在重庆又设立了立信会计事务所和多种教学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

抗战胜利后,潘序伦于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经济部常务次长,1947年5月受聘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潘序伦为了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他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重庆市区建造了立信大楼,分别办了两所专科学校。

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和支持外地的立信同人和校友在桂林、北京、天津、南京、广州、衡阳和香港等地都办起了各类不同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到1953年止,培养的学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潘序伦经受了“反右”的灾难,也遭到“文革”的迫害和冲击。在平反之前,他对人侃侃而谈的不是感慨,他唯一悬念和关怀的是如何迅速培养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会计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落实政策,潘序伦得到文革期间被抄财物的赔偿款8万元后,立即捐了半数给刚建成的上海市会计学会作事业费,又捐赠给正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按3.5万元作奖学基金。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潘序伦积极推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学校,建了新校舍;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同时重建了立信会计编译所,编译出版了《新编立信会计丛书》、《立信财经丛书》等30多种。

这个会计学家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自己的生活极其简朴,斗室中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除外别无他物,唯书成堆。潘序伦晚年依然保持着勤俭淡泊的本色,穿的是朴素的中式服装和布鞋,居室很不宽敞。有关部门为他重新安排住处,他几次推辞,一时被传为佳话。他简约自守,却对发展会计事业,对会计教育慷慨捐助。

1984年,他向学校提出久藏于心的一个宿愿:筹资捐赠人民币10万元给学校,其中有立信海外校友会顾问杨树国捐的4.5万元、香港实业家查济民的1万元,设立“潘序伦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有一个冬日,潘氏到一家高级饭店会见外宾,饭店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他穿着棉袄,里面是补丁加补丁的衬衫,他怕脱了棉袄丢人,硬着头皮,汗流浃背,颇为狼狈。

潘序伦先生于1985年逝世后,为永远纪念缅怀念校长的业绩,1987年11月,在新落成的立信校园内,矗立起了一座青铜浇铸的纪念塑像,供后人瞻仰。1993年秋天,潘序伦先生的骨灰移存于立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