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经济之手能否敲开公平之门

发布时间:2016-01-08 10:32:42    作者:胡艳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鉴于人性及经济市场的复杂性,不论是市场本身,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公正、高效地调配供需关系。唯有有效市场与理性政府共同起效,才能将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作者:(法)托马斯·皮凯蒂
翻译:赵永升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6年1月
定价:49元

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资本收益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是不平等的根源,进而探讨了一系列解决之方。凭借此书,他由一个默默无名的左翼知识分子,成为炙手可热且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

《不平等经济学》为《21世纪资本论》前传,书中从不平等的衡量及其演变、劳资不平等、劳动收入不平等,以及校正不平等的分配工具几个方面,回溯了不平等的历史、现代表现、发展趋势,探寻解决思路。相较于《21世纪资本论》,它更袖珍精炼,易于理解。皮凯蒂既注重数据纵横比对、溯源,又注重透过数据表象寻找问题成因。对不平等经济现象的批判,始终是皮凯蒂著作的灵魂。

综合书中所述,不平等首先表现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为数较少的资本所有者通常占据全部利润收入的30%以上,资本所有者成为利益金字塔尖的人群。这种经济优势会渐渐转变为政治话语权及政策制定权,令更多的利益流向富有者,导致进一步加剧劳资不平等,直至形成“遗传性”不平等、社会性不平等。

其二,劳动者之间也会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一方面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即知识、技术、能力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并非个人能力所及,比如个人的家庭条件(包括由于劳资不平等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所处地区的整体教育状况,另外,政治、文化也会在其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种族歧视。

另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收入差距也不尽相同,世界各国并没有因全球化趋势的来临而快速消减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收入不平等。按照资本逐利的本性,资本不仅不会毫无选择地涌向贫困地区,甚至很多时候来自落后国家的资本会反向进入发达国家,寻找机会。

毋庸置疑,收入不平等是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不论不平等有多少种主客观因素,一个健康的社会都应致力于缩小这种不平等,甚至是借经济之手消解其他社会不公。作者在书中提出由政府干预,通过提高对资本的征税、实行累进税制、强制社会性保险以及收入转移等手段,进行利润的再分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以“政府理性”为前提假设,如果政府是不公正、非理性,甚至是逐利的,那么这种社会再分配不仅不能消除不平等的鸿沟,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劳资不平等,究其实质是劳资双方在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合作、博弈的结果,利益的天平自然倒向了强势的资本所有者,鉴于人性及经济市场的复杂性,不论是市场本身、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公正、高效地调配供需关系,唯有有效市场与理性政府共同起效,才能将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打破各阶层间的流动天花板,营造更多的公平机会。

在个人层面,未来劳动者的价值必然体现在其不可替代性上,尤其是不可被机器替代性方面,人类在赋予机器智能的同时,也应让自己拥有智能。经济的问题,渗透到教育层面,这是从源头上破解劳动收入不平等的根本方法。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敌视资本所有者,不应抵制人们通过个人智慧和努力获得合法资本,但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制度、政策不公造成的某些群体资本的过度积累,代际延续,更要警惕那些隐性的灰色资本、灰色收入,它们是侵蚀社会健康的元凶。经济的问题,除了在经济领域寻找解题之方外,还需跳出这种思维定式,在更广阔、更深层的领域,寻救治本之法。反过来,利用经济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也可缓解其他社会不公,比如通过教育均衡、医疗均衡、基础设施投入均衡,重新赋予弱势群体以机会。

对于中国而言,近三十余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收入不平等的副产品,且这种不平等仍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假如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扼制,未来十来、二十年我们将迎来各种社会病的集中爆发期。依靠父辈积累资本,坐享资本江山的一代新贵,在其自身失去创新创业激情动力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社会机会的不公。机会的不平等将比收入的不平等更加严重地侵蚀一个社会的活力。此时,将该书连同《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合并阅读,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启发与启示,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书中的解题之方,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镜鉴,修正自己的偏失。